王托移
從2013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題提出要表達“所思所感”不再“文體不限”后,寫論述文的意圖日漸凸顯,特別是2016年明確要求寫“論述文”以來,浙江省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都以論述文為核心。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重點提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探討當前的高中論述文寫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關照蘇教版第二冊的《六國論》,對高中論述文寫作技巧的提升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觀點鮮明
論述文的規(guī)范寫作最基本三要素是觀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論述文,按照胡勤先生的觀點,是指“以闡釋、議論、論辯為主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闡述事理,論述主張,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自然、社會與人”。①觀點是議論文的眼睛。“闡明事理,論述主張”就是要觀點鮮明,觀點鮮明就是要開門見山,全文更要中心輻輳。開頭就是體現(xiàn)觀點最鮮明最顯眼的地方,所以開頭對作文的好壞以及得分多少具有關鍵作用。北宋蘇洵《六國論》的觀點在第一段開宗明義,直截了當——“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可謂開門見山,直中靶心,痛快淋漓。而我們的高中同學,平時里開頭一般或冗長或華麗或抒情,不知所云,這是作文大忌。如作文《隱于背后,方顯真美》開頭:“當女鋼琴家衣著樸素地走上臺前,臺下的觀眾無不嘩然,人們驚詫于她為什么不穿上華美的演出服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給眾人,而女鋼琴家卻淡然說明道:人是要隱于音樂背后的。”②改作文開頭雖無跑題,但是顯然開頭沒有一針見血,直搗黃龍,亮明觀點。好的論述文,概莫能外,如吳晗《談骨氣》,開篇名義: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又如《荀子》的《勸學篇》開頭即是“學不可以已”。故開篇觀點鮮明是論述文的第一步也是前提,非常重要。
論證嚴密
論證是議論文的靈魂。嚴密的論證不僅能使作者隨著文章的深刻而深刻,而且能感染讀者啟發(fā)讀者走向思想的綠洲?!读鶉摗返恼撟C尤其經典: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這是對賂秦國家“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的論證。該段分三層,第一層“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解決的是作者認為楚魏韓三國賂秦而破滅的意思“是什么”,用舉例與對比論證法,說服力一目了然。第二層“思厥先祖父······然后得一夕安寢”從賂秦者一方來說明“為什么”賂秦反而破滅,那是因為賂秦者短視懦弱而又貪圖安逸,用先祖與自己的對比與舉例論證進一步闡明觀點。第三層“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此言地之”則從秦國一方進行論證“為什么”。特別是用“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的道理論證來闡明秦國的貪婪與賂秦者的正相關關系,可謂論證嚴密犀利。當下的高中生所作論述文,正缺乏的是這種思辯性,往往是論據的堆積羅列,而常有缺乏支撐論證觀點的意識。更缺乏的是如《六國論》該段中第二層與第三層這種論據與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因為賄賂者越賄賂,貪婪者才會越貪婪,貪婪者越貪婪,賄賂者才會加速滅亡。論證上有道理與舉例的羅列更有橫向與縱向的對比,令人嘆服。
結構嚴謹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沒有骨架靈魂就無所依憑。《六國論》的結構嚴謹,堪稱論述文典范。全文是總分總結構,綱目分明,脈絡清晰。段與段、句與句之間不僅有緊密的邏輯關系,而且古今、收尾呼應。如開頭的開宗明義“弊在賂秦”,結尾的“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可見一斑。提出假設“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來呼應開頭,并發(fā)出對當時統(tǒng)治者的告誡之聲,引人深思。反觀如今我們很多高中同學,收尾尚不能呼應,何談古今與中外的相映。
《六國論》的之所以堪稱論述文的典范,就是謹遵觀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shù)淖魑娜?。如果我們能作文如此,我想考場應試寫一篇?guī)范的論述文不難。當然《六國論》除了觀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外,我想也與作者的作文素養(yǎng)有關。正如葉圣陶先生的《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中所說:“通過寫作關,大概需要在思想認識方面下功夫,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有質料是首要的,沒有質料如何寫?”所以當下的我們不僅要勤鉆研蘇洵《六國論》的寫作方法,更應該通過《六國論》而知道蘇洵的博學與思深。勤讀勤思勤總結,相信我們的論述文寫作水平一定會大大提升。
注釋:
① ?胡勤:《論述類文章及其寫作探析》,《語文學習》,2016年第10期。
② ?徐江:《高考作文邏輯思維研究與教學對話》,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