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彩云
如何有效地抓住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呢?我認為,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處理教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切入點,正確處理“牽”與“導”的關系,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明一點而悟全文”作用。教師只有抓住這些點進行細細品味,才能最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一、抓文本課題切入,優(yōu)化閱讀教學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猶如一個人的眼睛,蘊含、透射著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尤其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抓住題目,讀懂題目,是閱讀一篇文章的前提?;诖?,從文章的題目入手,可以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引發(fā)學生質(zhì)疑,以此為主線展開語文能力的訓練及情感的熏染。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多數(shù)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篇,有的課文題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中我們只要緊緊抓住課題,就能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閱讀功效。因此,從課題入手,往往能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找到問題的切入口,可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功效。如,曾觀摩過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的《慈母情深》一課,就從題目入手,通過重點句子,成功破解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慈母“深”情:“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薄?“深”字藏在“震耳欲聾”的聲音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深”字藏在對母親的刻畫中;“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深”字藏在四個“立刻”中;女工不讓母親給錢,“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深”字藏在母親“塞”錢的動作里。
二、抓文本關鍵詞語切入,優(yōu)化閱讀教學
課文內(nèi)容總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不同的個體理解起來自然各不相同。課文是以“言”表“情”的,語言文字是作者所抒發(fā)情感的載體。讓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離不開語言文字。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出自名家之手,那些經(jīng)典之作的“文眼”往往就是一個詞語,有的詞語還屬于全篇的中心詞,關鍵詞。它在文中起著畫龍點睛,或承上啟下的作用。找準了這個重點詞語,就有了切人點。因此,教學時,我們只要抓住了這些中心詞質(zhì)疑導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如,老舍先生寫的《林?!芬晃模n文中三次出現(xiàn)的“親切”、“舒服”,就是課文的關鍵詞。抓住這個詞語來閱讀,就能讀懂課文,領會作者的思想。又如魏巍寫的《再見了,親人》一文,這篇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深情厚誼”就是關鍵詞,從這個詞語切人,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學生很快就能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和志愿軍的深情厚誼體會出來。這種從文章的關鍵詞語進行切入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抓住閱讀的重點,理清文章脈絡,深化學習效果。
三、抓文本矛盾切入,優(yōu)化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富有激情、能引發(fā)學生心心靈震撼的美文。而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沖突、人物內(nèi)心矛盾的流露。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善于抓住故事情節(jié)的“矛盾”點作為切入,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的理解,深層次地對課文的精神品質(zhì)進行挖掘,達到消化、吸收的目的。這樣不僅能煥發(fā)出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活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內(nèi)心的激情,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母雞》一課,作者開篇寫到:“我一向討厭母雞”,結(jié)尾卻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教師可以抓住這兩處矛盾,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思想為什么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使作者發(fā)生思想變化的又是什么?可以把最后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學生經(jīng)過深入的思考與理解,就能自然明白,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突出了母雞偉大的母愛。
四、抓文本留白切入,優(yōu)化閱讀教學
“留白”顧名思義,就是作者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課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內(nèi)容作者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敘述描寫留有發(fā)揮余地的地方,以達到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傲舭住睆娬{(diào)的正是學生的自由發(fā)展,體現(xiàn)的是教學的藝術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空白”進行細讀,建立起學生和文本溝通的橋梁,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窮人》一課,以“‘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弊鳛槿n的結(jié)尾,可此時學生還想知道漁夫看到西蒙的兩個孩子已經(jīng)睡在自家床上后的反應,余味悠長。我在教學時充分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去填補結(jié)尾的空白。有的學生說,漁夫看到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和桑娜相視一笑,什么也沒說;有的學生說,漁夫看到床上七個孩子睡得很香甜,臉上露出了笑容;有的學生說,漁夫看到了西蒙的孩子后,對桑娜說:“原來你早把孩子抱起來了,和我想的一樣?。 睂W生從課文原旨出發(fā),在對文本空白的挖掘中再次感受到了主人公善良、美好的心靈,并且領悟到這樣的結(jié)尾,比明確的表示或籠統(tǒng)的概括效果更好。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全面提升閱讀教學效果的目標,教師就要善于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切入點,從有效的切入點著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從文本中提取相關信息來促進閱讀理解。同時,讓學生想說、敢說、樂說,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是一種享受,是一次心靈碰撞。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才能更加鮮活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