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松
摘 要:教學方式是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的重要依托,教學方法選擇恰當則課堂的教學將會更加的趨向于合理和有效,也有助于進一步激發(fā)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的優(yōu)化教法使用,進一步借助有效的教法來提升語文課堂的總體教學質量。鑒于此,本文筆者就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引導學會質疑,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引導抓住詩眼,提升詩詞學習能力;指導學生閱讀,奠定學生寫作基礎等三個方面,探究小學語文課堂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
隨著教育的飛速發(fā)展與進步,現(xiàn)代化的小學語文課堂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需要引進和創(chuàng)新更加適合學生發(fā)展并的教學策略,促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活力四射,帶給學生更多重的感官刺激,進而促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如何把進行恰當?shù)卣Z文教學,從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引導學會質疑,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
南宋的著名學者朱熹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也是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是蘊含新思維、新觀點的過程,而這都是建立在對舊觀點的質疑上。如果沒有對地心說的大膽質疑,哥白尼就不會努力探索和思考,也就不會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日心說。質疑中包含著創(chuàng)新的萌芽,質疑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舊有的觀點進行質疑,并且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新看法。
例如,在教學《司馬光》這一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的獨特見解。比如,在學完了這篇課文之后,筆者給學生提出了兩個探究性的問題:(1)除了砸缸,還可以有別的解決辦法嗎?(2)這件事給我們帶來的反思是什么?筆者讓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思考和探析,對傳統(tǒng)的觀點進行質疑。于是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將石頭堆到缸里,堆到一定程度,溺水的小孩就可以站起來了;還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用衣服結成繩子,將溺水的小孩拽出來。如此,筆者就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了質疑和探索,進而讓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增強。
二、引導抓住詩眼,提升詩詞學習能力
詩眼是詩詞的靈魂,不論詩眼在詩詞的什么位置,都必須要有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其作為能夠反映詩詞深處意蘊和內涵的字眼,是一首作品中最為傳神和顯眼的地方,也是揭示全文之旨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詩眼來清晰地掌握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貫通整首作品的結構,形成脈絡。例如,在《泊船瓜洲》中,廣為人知的那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看似簡單的描繪江南春色的一句,卻因一個綠字寫活了,不僅表明了春風多到之處的綠色如茵以及千山萬重的滿眼綠色,也將作者自身內心充滿復雜的心情表露了出來。數(shù)重山與鐘山之間雖有阻隔,但其實非常近,這也就表明了作者在被罷免后仍對江南怡然自得的生活非常向往。再如,在《題臨安邸》中,后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了當政者的縱情聲色,以杭州和汴州進行對比,將游人暗指朝廷,表現(xiàn)出自己對于當政者不思進取的激憤以及對國家命運的但又??梢钥闯?,詩眼是詩詞的中心,更是詩人情感的凝聚點,抓住詩眼就等于把握住了詩核,在此基礎上再去逐句分析便能夠實現(xiàn)對作品的整體認識,理清詩詞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脈絡,明確賞析方向。
三、指導學生閱讀,奠定學生寫作基礎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也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地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提問,以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和疑惑展開對課文更進一步、更深層次的閱讀與理解,從而真正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其中的表現(xiàn)方式、寫作手法和技巧,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鋪墊。
例如,例如,在教學《江南春》內容時,明媚的江南春廣和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仿佛通過四句短詩進行了再現(xiàn),這種深邃幽靜意境的呈現(xiàn)同樣可以使學生將詩詞與現(xiàn)實進行聯(lián)系,加深對這種動靜結合、輕快生動類型作品的體會。筆者先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并進行分段講解,掌握作者描寫的方法。然后,筆者再為學生么提供一段時間,讓學生嘗試模仿詩詞的描寫方法。如此,筆者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就奠定了學生的寫作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大量事實證明,創(chuàng)新的教學效果,會讓語文教學發(fā)生翻天覆地大熱變化。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尤為關注學生在的學習興趣點,并注重自身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創(chuàng)設將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中,使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中形成情感共鳴,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晶雪.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主體性地位體現(xiàn)的策略研究[J].職業(yè)技術,2020,19(02):93-96.
[2] 林葉青.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決策探索(下),2019(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