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法
摘 要: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學校更加重視素質教育,除了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提高要求之外,還關注其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育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很有必要。特結合教學實際經驗,分析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與有效應用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初中;數(shù)學教育;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7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新,積極引入新式教學法,例如合作學習模式,它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發(fā)言的機會,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將其應用于初中數(shù)學課堂,定能大有裨益。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定義
合作學習模式,是按照某種原則對班上學生進行恰當?shù)姆纸M,讓他們以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共同學習或者合作完成某項任務,然后再在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心得看法,分享自己的收獲并進行點評。合作學習模式在我國應用較為廣泛,但很多時候都不夠徹底,未能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或者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初中生心理特點與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
(一)心理特點
1.個性化意識的發(fā)展。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覺醒,希望自己特立獨行,并且強烈地想要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在學習方面也想要另辟蹊徑。但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學生之間互動的機會和師生溝通交流的機會都較少,教師沒有在課堂上拿出足夠的時間用于交流探討,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喪失對于課堂的興趣。
2.迫切渴望得到肯定。初中生對教師懷有崇敬的心理,他們迫切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彰顯存在感,并獲得教師和家長的認可,哪怕是所謂后進生,內心也極度渴望被重視和肯定,而在舊的教育模式中,教師評判學生的依據(jù)往往是考試成績,這就使得處于中下游的學生長期無法獲得被表揚的機會,積極性減弱,反過來作用于學習成績,陷入惡性循環(huán)。
3.缺乏集體意識。如今的初中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眾星捧月、受盡寵愛,甚至有部分家長毫無原則地滿足他們的要求,導致孩子十分膨脹,在心中總是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將他人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不具備感恩之心,缺乏集體意識、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二)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1.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數(shù)學學習中,興趣必不可少,唯有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在鉆研數(shù)學問題時不覺得枯燥,能夠自主進行探究和學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更加深入地探索數(shù)學學科的奧妙,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更高的成就。若對數(shù)學科目興趣缺失,那么每節(jié)課在學生眼里都是刻板的重復,上課會成為一種煎熬,使他們在上課時心不在焉,影響學習成績,而教師的批評又會使他們更加討厭數(shù)學,陷入惡性循環(huán)。數(shù)學十分嚴謹,要求學生客觀地看待問題,不能在其中摻雜感情,因此對于學生的吸引力較弱,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能夠使原本略顯枯燥的課堂充滿趣味性,學生可以沉浸其中,積極參與,感受樂趣,培養(yǎng)興趣,從而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
2.鍛煉表達能力。初中生已經十幾歲,語言功能逐漸完善,但實際上,許多學生并不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非但不能有條有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在說話時還有磕磕絆絆、一緊張就結巴的問題,不能清晰地在同學面前進行表述,在與人交流時存在諸多不便,傳統(tǒng)課堂并未給學生留出太多的發(fā)言機會,即使有,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提問,會增加學生的緊張感,無法充分發(fā)揮,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則可以讓學生與同齡人在較為寬松的氛圍中交流和分享觀點,學生必須能夠清晰地表述想法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讓他人理解乃至贊同自己的觀點。若多次采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其成為一種常態(tài),學生就能夠頻繁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完善語言功能
3.培養(yǎng)集體意識。合作學習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經常需要集思廣益、綜合小組中所有成員的看法來完成一項任務,在小組中,學生不再是獨行俠,而是集體的一分子,每個學生都需要為集體做出一點貢獻,推動學習進程,才能圓滿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與人合作、擯棄個人英雄主義,培養(yǎng)集體意識,熱愛集體,愿意為集體貢獻自己的智慧。
4.促進共同進步。小組中的學生數(shù)學水平不盡相同,所擅長的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區(qū)別,有些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強,在立體幾何板塊能夠有突出的表現(xiàn);有些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強,在面對題干很長的應用題時也能夠得心應手;有些學生計算能力強,在處理涉及較大數(shù)字的計算題時又快又準,小數(shù)計算時細心耐心,不會出現(xiàn)小數(shù)點錯位等情況;有些學生思維活躍,能夠從別開生面的角度來提出解決方法,為其他學生提供新的思路;有些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強,能夠從一個問題中延伸出更多問題,擴大小組成員的收獲。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借鑒和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而實現(xiàn)共同進步。
5.鍛煉交際能力。有些學生可能很少與同齡人相處,因此在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與人交流時不能認真聆聽他人的觀點,甚至多次打斷他人發(fā)言,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或者在自己發(fā)言時很希望通過較大的音量和急促的語氣來使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這些問題都會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暴露出來,而學生們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互相指出彼此存在的問題,在一次又一次磨合中互相體諒,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一)合理分組
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模式,必須以合理分組作為前提。由于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性格等都各不相同,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性格迥異的學生們可能會爆發(fā)沖突,而水平懸殊的學生也不能很好地進行溝通,因此作為教師,應當首先根據(jù)學生的各種因素來安排小組成員,要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數(shù)學水平較高的學生充當“領頭羊”,起到帶頭作用,使學生們的探究不流于表面,而是向著更加深層的方向發(fā)展;另外,還要考慮學生的性格因素,在小組中分配至少兩個心態(tài)樂觀積極、較為活躍的學生,在討論時能夠帶動氛圍,敢于發(fā)言并能夠虛心接受來自大家的批評和指正,為其他學生拋磚引玉,從而使小組活躍起來。還有,同一個小組的成員最好水平相差不太大,能夠以統(tǒng)一的步伐開展學習,不會出現(xiàn)嚴重掉隊的情況,為小組們布置任務時,也要綜合考慮成員的平均水平,給出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內的題目。
(二)確定主題
合適的主題能讓探究過程事半功倍,使學生們目標明確、齊心協(xié)力、向著一個方向付出努力,而不會背道而馳。因此在完成分組之后,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選定一個研究的主題,首先,該主題必須較為集中,能夠讓學生們明確主要研究方向,不會在無關緊要的方面浪費精力;其次,它需要具備較高的研究價值,能夠進行深度挖掘或者從更加廣泛的角度考慮,要留給學生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使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另外,為了保護和培養(yǎng)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所選主題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味數(shù)學學科的魅力,最好避免選擇純理論性、思維模式較為固定的主題,防止學生提不起興趣、氛圍過于死寂的現(xiàn)象。
(三)給予自由
合作學習的精髓就在于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化思維模式展開探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固定化思維模式的桎梏,擺脫教師如影隨形的監(jiān)管,因此在使用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不對他們作出太多的規(guī)定,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時,教師可以融入不同小組,聆聽學生發(fā)言,了解他們的想法,但要注意除了對紀律進行規(guī)范和適當引導學生的探究方向、避免他們跑偏之外,不應該再去干涉學生的探究過程,限制他們的思維,哪怕他們所用方法并不是最簡單、最普遍的,也要允許他們進行探究甚至是犯錯,要讓他們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分辨不同方法的優(yōu)劣,在實踐中獲取經驗。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它具有研究價值、與所學內容相關,就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耐心,為學生解答,并鼓勵學生去探索,感受與同齡人合作學習的快樂,并在切磋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數(shù)學水平。
(四)合理評價
在過去,成績一直都是教師開展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jù),但在使用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不能還是用成績來衡量學生們的收獲,而是應當進行更為合理的評價,要根據(jù)學生們自身的能力和收獲來作出評判,完成合作學習的過程之后,每個學生都會有收獲,由于學生水平的不同,這收獲可能并不均等,有些學生掌握了某一道題的解題方法,有些學生能夠將一道在現(xiàn)有條件下十分困難的問題解決,還有些學生可能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在絞盡腦汁、歷經努力后仍然無法依靠自己和小組成員的力量弄明白問題答案,對于這些,教師都應當采取包容和賞識的態(tài)度。在課堂結束時,教師進行總結評價不能僅憑學生研究的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數(shù)量多少來判定他們的學習過程,只要學生真正有所收獲,與之前相比有了提高,就應當提出表揚,鼓勵學生們再接再厲,滿足其被重視和肯定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發(fā)掘潛能,樹立自信,從而使學生對數(shù)學課程改觀,培養(yǎng)興趣。
(五)結合其他方法
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與其他教學方法進行結合,發(fā)揮最大的功效,例如最近十分火熱的微課模式,它將傳統(tǒng)課程進行拆分,將長達四五十分鐘的課程變?yōu)閹坠?jié)短課程,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統(tǒng)一研究某個問題,課堂主題明確、內容集中,且時間較短,學生能夠全神貫注,不會出現(xiàn)走神等情況。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分配任務,要求他們負責一節(jié)微課,合理分工完成備課的過程,并選出講解人、答疑人等,為其他同學講解知識點或者題目,并解答他們的疑惑。除此之外,還可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小組學生營造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讓他們開展探究,將自己帶入到學習中,培養(yǎng)興趣,獲得更好的效果。
學習不單單是個人的任務,它還是班集體共同的目標,在初中數(shù)學教育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能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并感受學習的樂趣,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體海.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9(36).
[2]付占軍.差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