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國貧困人口基數(shù)大,貧困問題復雜,僅靠政府扶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需要新的幫扶力量和幫扶方法推進“造血”扶貧。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工作有益于促進扶貧主體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深化精準扶貧的要義。但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也存在諸多困境,嚴重阻礙了社會組織在貧困治理中作用的發(fā)揮和參與路徑的選擇。從政府、市場、社會等方面鼓勵社會組織投身于精準扶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
關鍵詞: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關系著我國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面脫貧攻堅的方法戰(zhàn)略。在巨大的脫貧壓力下,政府開始引進新的扶貧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促進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構建政府、社會、市場“三位一體”的扶貧機制,在政府的主導下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打造扶貧共同體。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政府購買服務
關于政府購買服務的定義學術界有不同見解,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已有資料,本文的政府購買服務是指:政府為了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進步,通過財政支出的方式購買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所提供的社會服務,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第三方所提供的社會服務進行全面系統(tǒng)評估。
(二)社會組織
關于社會組織的概念界定需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斷變化,它受到國家政策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個人傾向于莫光輝、祝慧對社會組織的界定,并指出,社會組織主要是脫離于政府體制部門基于人們以特定的興趣愛好和共同目標組建的有規(guī)范章程的合法合規(guī)群體。民間性、非營利性、公益性、專業(yè)性是社會組織的主要性質。
(三)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相對粗放式扶貧而言的扶貧方式,是指根據(jù)不同貧困區(qū)域環(huán)境、不同貧困人口狀況,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的扶貧程序對貧困人口實施“精準識別、分類幫扶、精確管理”等一系列的脫困扶貧方法。通過精準識別對不同貧困程度的貧困人口做到分類管理,采取相應的扶貧措施幫助其脫貧,更好地解決粗放式扶貧帶來的弊端。
二、我國政府購買服務背景研究
(一)我國政府購買服務所得成效
2005年,國務院出臺相關政策,政府開始向社會組織購買扶貧服務,我國政府購買扶貧服務理念由此形成。經(jīng)過十多年的發(fā)展,政府在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內(nèi)容逐漸擴大,涉及到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社區(qū)服務等。在精準扶貧實踐中,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崗位服務的模式,有效解決扶貧工作隊伍建設問題、扶貧方式不專業(yè)、扶貧效率低下等問題。把社會工作者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既解決了社會工作者的就業(yè)問題,又滿足了精準扶貧工作的專業(yè)性要求和系統(tǒng)評估需求。
(二)我國政府購買服務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扶貧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與精準扶貧的預期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滿足現(xiàn)實的需要。在購買政策制度、購買的服務質量以及購買規(guī)模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就購買政策制度而言,我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的扶貧服務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扶貧服務無論是制度保障還是法律建設等方面都滯后于實際發(fā)展情況,對于政府購買扶貧服務的后續(xù)問題難以提供法律保障。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扶貧服務整體規(guī)模偏小也是政府購買服務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優(yōu)勢與困境
(一)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優(yōu)勢
1. 社會組織自身具有天然特性。社會組織具有民間性,指社會組織形成于民間發(fā)展于民間。了解貧困者的生活,知曉貧困者的需要。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社會組織成員能夠深入到基層,與貧困者進行深入的交流,社會組織成員根據(jù)貧困者的實際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扶貧服務。社會組織的公益性也決定了社會組織成員在扶貧過程中都是自發(fā)為貧困者服務的。社會組織在資源籌措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更具有靈活性。社會組織通過社會募捐、眾籌的方式動員其他社會主體提供扶貧資源,整合社會資源,聯(lián)合其他社會主體共同助力精準扶貧。
2. 社會組織扶貧與精準扶貧理念契合。社會組織自成立發(fā)展以來,具有非營利性、公益性、民間性、專業(yè)性等特點,為社會成員提供公益性的服務。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扶貧服務的背景下,社會組織無償?shù)貫樨毨д咛峁┓?。社會組織的非營利性也決定了社會組織在扶貧治理中的行為性質。精準扶貧工作的出發(fā)點是貧困者提供物質幫助,維持貧困者的生活,提高貧困者的脫貧能力,使貧困者不因風險事故而陷入生活困境。社會組織和精準扶貧在思想方面大同小異,兩者所提供的服務都具有福利性質,一致希望貧困者基于增能和賦權從而逐步實現(xiàn)脫貧自助。
3. 國家政策為社會組織介入精準扶貧開辟空間。全面脫貧奔小康是我國在八九十年代提出的發(fā)展目標,為了更快地實現(xiàn)既定目標和更好地促進社會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縱觀全局的立場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精準扶貧”工作。國家出臺和制定相關的社會政策,這讓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有了政策依據(jù)。站在國家制度、社會政策的層面上支持、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并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發(fā)展。國家頒布精準扶貧政策為社會組織在農(nóng)村開展脫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也為社會組織在農(nóng)村領域開辟更廣泛的實踐空間。
(二)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實踐存在的問題
1. 社會組織專業(yè)人才不固定,管理機制不完善。我國社會組織數(shù)量較多,類型復雜。我國沒有專門的社會組織內(nèi)部管理辦法導致社會組織管理體制不完善,社會組織內(nèi)部結構不穩(wěn)定,專門從事社會組織的人才較少,社會組織成員多數(shù)都是兼職人群或者志愿者,也就導致社會組織所提供的扶貧服務專業(yè)性不強,參與精準扶貧的社會組織的扶貧能力也參差不齊。社會組織自身的缺點嚴重阻礙了社會組織的發(fā)展,也影響了他們在精準扶貧實踐中作用的發(fā)揮。
2. 社會組織的自身能力和公信力有待增強。近年來社會組織快速發(fā)展,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也為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提供新機遇。無論是在政府購買扶貧服務過程中還是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實踐中,提高社會組織的自身能力尤為重要。隨著我國進入到全面的脫貧攻堅中,政府對社會組織所提供的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社會組織的專業(yè)能力是獲得政府購買其扶貧服務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必要因素。另外社會組織也缺乏相關的監(jiān)督機制,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扶貧服務參與精準扶貧工作,而社會組織日常的運行管理以及財務收支情況透明化程度不足。
3. 社會組織缺乏參與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在政府職能轉變背景下如何構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就成為重要議題?;诰珳史鲐毜膶嶋H需要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引導社會組織投入到精準扶貧實踐中,最顯著的就是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提供的扶貧服務模式。客觀來說盡管有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扶貧服務模式使其助力精準扶貧,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還是缺乏參與路徑。在精準扶貧實踐中僅靠單一的政府購買扶貧服務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促進社會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就須優(yōu)化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參與路徑。
4. 社會組織參與的相關法律政策滯后于精準扶貧實踐。為引導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國家出臺一系列關于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政策,但是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制度對于社會組織在助力機構準扶貧過程中的扶貧模式、管理職能、角色定位等方面過于模糊,造成兩者在扶貧過程中工作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同時由于法律的缺失和政策的不完善,使得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實踐中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四、政府購買服務背景下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構想
(一)創(chuàng)新政府購買方式,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
從我國開始實施政府購買扶貧服務到至今的情況來看,社會組織在貧困治理領域表現(xiàn)出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不管是創(chuàng)新扶貧方式還是為貧困者提供針對性的扶貧服務,社會組織都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但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也存在諸多局限如購買規(guī)模較小、購買資金有限等,嚴重阻礙了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專業(yè)作用的發(fā)揮。以此我們需要拓寬和創(chuàng)新政府的購買方式,加大政府購買扶貧服務的資金投入,為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提供可靠和穩(wěn)定的資金支持,使社會組織在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二)完善組織管理機制,提高社會組織的扶貧能力和公信力
精準扶貧實踐難度大,問題復雜,這就要求參與精準扶貧的主體提高自身能力,優(yōu)化服務質量,以滿足精準扶貧工作的需要。對于參與精準扶貧的社會組織而言,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和完善管理制度。調整社會組織內(nèi)部結構,吸納專業(yè)人才提高社會組織的服務能力,完善社會組織管理與監(jiān)督機制,優(yōu)化社會組織的資源配置。加強社會組織文化建設,引導社會組織員樹立無私奉獻的意識,促進其積極投身于精準扶貧和社會治理的實踐中。社會組織也要加強自身公信力的建設,社會組織通過大眾媒體大力宣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組織形象。
(三)完善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法律政策建設
積極倡導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幫助,需要完善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相關法律建設和政策保障。由于精準扶貧的復雜性和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的特殊性,目前關于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法律和政策無法滿足扶貧的實際需要。在政府和社會組織的購買關系中,需要明確的法律制度來規(guī)定二者的權利與義務,同時政府應完善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制度,與社會組織共同搭建精準扶貧的服務平臺,以政策制度的方式吸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關于完善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的法律政策,需要從多方面發(fā)力。構建社會組織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評估機制,社會組織所提供的扶貧服務進行評估,確保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實踐中服務質量的有效性。
(四)加強社會組織間的交流合作與信息共享,滿足多元需求
在精準扶貧實踐中必須實現(xiàn)不同社會組織的良好合作,不斷交流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jīng)驗,才能促進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的提高,從而推動社會組織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在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社會組織應加強交流合作,相互結合,促進城市社會組織快速融入扶貧工作環(huán)境中,提高農(nóng)村社會組織自身的專業(yè)服務能力。同時應該加強不同服務領域的社會組織間合作,不同的社會組織加強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各自發(fā)揮社會組織的優(yōu)勢,共同解決問題,滿足貧困者的多元化需求。
五、結語
通過政府購買扶貧服務的方式,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既有利于豐富扶貧主體的多元化;又能發(fā)揮社會組織的優(yōu)勢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促進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的發(fā)展,拓寬其服務領域,發(fā)揮其社會價值。通過政府購買模式把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建成三位一體的扶貧體系,滿足了精準扶貧的需要,又克服了市場競爭帶來的弊端。精準扶貧情況復雜工作難度大,需要政府在購買服務方面作出努力,激勵社會組織積極助力精準扶貧,以滿足我國貧困治理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張鑫,陳培友.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作用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9(09):38-39.
[2]王強,胡佳.社會組織參與農(nóng)村精準扶貧的優(yōu)勢與路徑[J].管理觀察,2018(18):62-65.
[3]高藝洋.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8.
[4]何維莉.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扶貧服務問題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8.
[5]莫光輝,?;?社會組織與貧困治理[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田茂琴,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