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歡歡,宋平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重癥肺炎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危重、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等特征,表現為嚴重低氧血癥、急性呼吸衰竭、意識障礙、休克等。該病常見于老年群體,主要是因為老年患者本身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各項身體機能衰退,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導致病情惡化,增加病死風險。臨床研究發(fā)現,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尤其是心理干預,能夠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1,2]。本研究就對7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分組行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7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分組進行研究,對照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6~85歲,平均為(73.21±4.66)歲。觀察組35例,男性17例,女18例,患者年齡為65-90歲,平均(74.93±4.85)歲,已排除合并肺癌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基礎疾病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①密切監(jiān)測病情。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理解對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掌握患者的基礎疾病、既往治療史、經濟、心理、需求等,并對患者的血壓、心率、意識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同時,全力配合醫(yī)生搶救工作。②氣道暢通護理。護理人員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及胸部叩擊,指導患者正確深呼吸、咳嗽、排痰等[3]。對于需要機械輔助吸痰的患者,在進行吸痰操作時,應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患者氣道。而氣管切開的患者,應給予持續(xù)吸氧,氧流量為1 L/min,對該類患者還應注意其口腔護理,防止發(fā)生感染。③建立靜脈通路?;颊呷朐汉?,護理人員應及時建立靜脈通路,并嚴格做好固定工作,防止輸液管發(fā)生打折、堵塞等情況的發(fā)生。護理人員在輸液前后,要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等相關制度,一旦發(fā)現患者出現異常,則要立即告知醫(yī)生采取應對措施。④皮膚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時協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壓瘡,同時注意幫助患者拍背排痰等,還應注意病房衛(wèi)生,調節(jié)適宜的濕度和溫度。⑤用藥干預。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給藥,并做好用藥記錄,方便交接班工作。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再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先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社會地位、既往病史、經濟條件等,評估患者的真正需求,治療前,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原因、治療、護理、注意事項、治療費用等,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等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囑咐家屬多鼓勵、安慰患者,給患者更大的精神支持,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疏導和鼓勵,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減輕其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根據患者的家庭經濟水平,為患者調配合適的治療用藥,把用藥時間、劑量等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讓家屬共同監(jiān)督患者服藥,詳細為患者及家屬解釋并發(fā)癥因素,使其盡量注意避免[4]。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測評,得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效果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各項參數指標水平趨于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各項指標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病情惡化。護理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本研究數據通過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以t檢驗,用“%”表示護理效果等計數資料,并以χ2檢驗,差異為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3例;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6例,無效9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1.43%)明顯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比較(n,%)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36.21±6.09 vs.35.95±6.44)(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80.62±3.18 vs.60.85±3.9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F-36評分比較(n,分)
在呼吸內科中,重癥肺炎是較為常見的危重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老年肺炎患者由于機體功能退行性改變,導致肺炎快速從輕癥進展為重癥,嚴重損害心肺功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5,6]。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單純的藥物治療不能達到完全滿意的效果,需要輔以更加全面的護理。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減輕老年患者的心理負擔,改善肺通氣功能,提高呼吸質量[7,8]。目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護理問題仍是呼吸系統護理領域的重點難點之一,如何有效護理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成為臨床的重點研究課題。
本研究選擇70例老年重癥肺炎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和加強心理護理干預,結果證實,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干預,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心理干預是以現代護理觀念為出發(fā)點,以患者為中心,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全程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病情觀察、疾病知識、治療護理、病房環(huán)境、并發(fā)癥護理、體位護理、服藥飲食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再給予細致的心理干預,有效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9,10]。有研究證實,患者積極的治療態(tài)度,對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還能改善疾病所致的生活質量下滑情況,因此,心理干預尤其適用于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11-13]。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不僅有效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從而提高護理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