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娟寧
初中作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寫作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以及在寫作中不斷提升審美和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對學生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甚至很多學生害怕寫作。面對不同的作文命題,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本文以作文教學為例,以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為基礎,淺談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只有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興趣教學,才能水到渠成。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通過運用這種直觀、結構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完善語文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從三方面談談基于思維導圖的作文生活化教學應該如何開展。
一、建立思維導圖,拓寬學生生活化寫作思路
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只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實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一樣,對文字的感知和運用能力差別也很大,但是作文的寫作角度是不固定的,多元的,即使是學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寫作角度。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差,限制了學生的作文思維,時間一長,學生的思維具有惰性,寫作時便會生搬硬套,這導致學生的思維變得狹隘,缺乏靈活性。所以教師應根據(jù)文章立意,建立思維導圖,以生活化為切入點,拓展學生作文思維角度,使其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
例如,在寫作“生活教會了我”時,教師要求學生敘寫自己真實的生活故事。面對這個題目,學生有很多心里話想說,很多內(nèi)容要表達,這時候會出現(xiàn)思路混亂的情況。建立思維導圖,梳理出寫作重點,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具體操作如下:以“我”為中心,畫一個圓圈,確定導圖的起始點,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成長經(jīng)歷,畫出幾條通向中心的線條,再以“生活”為中心建立另一端的模塊,線條兩邊簡單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收獲,這個思維導圖就建立起來了。它能讓學生明確作文主旨,表達真情實感。
二、運用思維導圖,豐富寫作素材
沒有內(nèi)容可寫是學生寫作面臨的一大難點,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豐富的世界,周邊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如何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引導他們將生活中的人和事變成寫作素材,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
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策略和思考工具,將之應用于寫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將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整合到一起。思維導圖是通過線性或者環(huán)狀的圖示,把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整合成有序的序列。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直接篩選和組織寫作材料。寫作素材豐富了,行文時才能有話可說,才能夠把對生活的感悟、思考訴諸筆端。再在這個基礎上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有了總體的把握,才能讓文章脈絡清晰。
例如,在寫關于春天的文章時,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會促使他們馬上想到春風、春雨,想到青山綠水,想到田間地頭的景象,非常多的有關春的信息集中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時候,讓學生建立思維導圖,將頭腦中零散的生活片段串聯(lián)起來,既豐富了其寫作素材,又增強了文章的條理性。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閱歷,自主建立思維導圖,形成的思維導圖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寫作的方法、破題的方法是共通的,帶有個性色彩的思維導圖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筆者通過分析寫作能力強的學生的文章,發(fā)現(xiàn)這類學生善于從多角度構思作文,從作文的構思、立意和素材選擇再到最后的謀篇布局,都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思維導圖使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寫作風格,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
總而言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積累素材,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的作文就會不再空有其表、千篇一律,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