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楚雯
摘 要: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先驅(qū),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夠保證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正確價值觀念的確立,并為其未來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做好鋪墊。那么,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并增強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呢?本文將結(jié)合有益的實踐經(jīng)驗,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并將以愛溝通師生情感、注重為人師表作用、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加強家庭德育教育這四個方面作為出發(fā)點,系統(tǒng)地分析和論述增強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具體措施,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增強;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須要把德育教育工作擺在中小學教育的首要位置并貫穿教學實踐的始終,這也就意味著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種新趨勢,同時也需要完成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現(xiàn)階段的小學德育教育還存在著觀念落后、方法單一、模式封閉等問題和缺陷,導致德育教育仍處于低質(zhì)低效的困境。因此,廣大的小學教師必須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職責與使命,正確看待德育教育工作,樹立起科學的德育教育理念,結(ji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來探索各種科學、創(chuàng)新的德育策略,以全面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以愛溝通師生情感,奠定德育教育基礎
愛是教育教學中的“潤滑劑”,只有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才能使他們感到溫暖,進而實現(xiàn)師生間情感的溝通,消除隔膜并為德育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小學教師需要轉(zhuǎn)變過去“師道尊嚴”的思想觀念,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避免盛氣凌人和絕對性的壓制,而是要傾注愛心,用真摯的情感來尊重、信任每個學生,嘗試以平等的身份和親切的話語來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和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進而打開緊閉的心扉,為德育教育做好鋪墊。
例如,很多時候,教師都忽視了與學生們的溝通,實際上,只有溝通才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不僅注重知識的傳輸,更注重與學生們之間進行溝通,如,筆者會利用課余時間來到教室,主動詢問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并讓學生們說一說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面對學生們的闡述,筆者都會記在心中,同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學生們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們體驗到被關愛的感覺。這樣一來,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筆者通過以愛溝通師生情感,奠定了德育教育的基礎。
二、注重為人師表作用,樹立良好教師形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而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也比較容易受到影響,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通常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語言和心理,這就需要小學教師注重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以發(fā)揮自身正面引導的作用。具體來說,教師應當不斷學習來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注重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從而以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來正面影響和帶動學生,實現(xiàn)德育的有效滲透,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引導學生。
例如,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很多學生都將教師作為自身的榜樣,所以,這個時候,教師所有行為,都會受到學生們的高度關注。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在日常教育中,都會對自身行為進行規(guī)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學生們從筆者身上學習規(guī)范的行為。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筆者也會注重自己的服裝外表,并積極引導學生們樹立衛(wèi)生意識,注意個人形象等。這樣一來,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筆者通過注重為人師表作用,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三、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活動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和基本形式,通過一系列的德育活動可以促進學生間的和諧共處,強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可以將道德認知轉(zhuǎn)換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從基本的德育教育工作內(nèi)容出發(fā),結(jié)合學生的思想特點、行為習慣來制定德育主題、設計德育活動,包括班級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將道德教育、習慣養(yǎng)成教育寓于活動之中,促使學生可以從參與中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筆者每周都會為學生們開展一些德育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德育教育。如,筆者設立主題為“感恩”的班級活動,在活動開始前,筆者為學生們布置了一項收集資料的任務,活動開始后,筆者再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收集成果進行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更多給予學生們表達的空間,鼓勵學生們參與到活動中,進而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吸收德育知識。這樣一來,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筆者通過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增強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四、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家庭是學生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所以家庭教育可以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強化家校聯(lián)系的觀念和意識,暢通家校聯(lián)系的渠道,通過家訪、電話、即時通訊工具等方式來定期向家長反應學生在校的基本表現(xiàn),與家長共同定制針對性的德育策略;此外,教師還應向?qū)W生宣傳科學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使家長能夠更好地配合學校德育工作來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巨大潛力,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們的成長,筆者與學生們家長進行了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為了方便家校之間的溝通,筆者通過微信建立了班級微信群,將所有家長邀請至群,但筆者有消息發(fā)布時,都會在群內(nèi)通知,讓家長第一時間接收到消息。另外,筆者還會在群內(nèi)發(fā)布一些家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樣一來,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筆者通過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形成了德育教育的合力。
總而言之,素質(zhì)教育、德育為先,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一個艱巨且復雜的工程,需要每一位小學教師明確正確的德育理念,能夠基于現(xiàn)實情況來實現(xiàn)以愛溝通師生情感、注重為人師表作用、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加強家庭德育教育等策略的運用,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切實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促使學生真正實現(xiàn)思想情操和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升。
參考文獻:
[1]殷學新.論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20(03):171.
[2]楊秀娥,袁晴晴.當前小學德育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