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波 王寶石 張明霞 楊天佑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高校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課程建設,打造新時代的“金課”。本文提出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成效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課堂教學;高階課堂;教學改革;金課
由于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知識更新?lián)Q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忽視了學生是課堂主體,且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難以適應新時代下社會對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打造新時代下的“金課”,是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當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已經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發(fā)生重大改變,同時學生學習知識和傳播知識的方式也在發(fā)生改變,但課堂教學改革依然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教學觀念落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未真正落實
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依舊根深蒂固,教學觀念指導并制約著實踐,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難以發(fā)展高階能力,個性化培養(yǎng)滯后,抹殺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1]。
2.教學手段單一,師生互動少,學生參與度極低
根據師生互動情況,大學課堂有五重境界:“聽老師說”、簡單問答、師生對話、敢于質疑、師生辯論,而當前的高校大部分教學大多還處于第一或第二境界,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度極低[2],難以獲得認同感。
3.教學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
部分課程教學內容較為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F(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但高校教師大都采用統(tǒng)編教材,編寫規(guī)范、嚴謹、穩(wěn)定性強,作為教學的內容通常是經典的、成熟的、成體系的知識,難以做到與新技術同步。
4.教師個性與教學特色缺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高
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或在長期教學中缺乏經驗總結,沒有形成一套與課程相適應的教學個性和教學特色,課堂上表情嚴肅,說話沒有幽默感,沒有親和力,沒有注重課堂語言的科學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以至于課堂氣氛沉悶。
二、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成效的具體對策
1.轉變教師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的思想決定了課堂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師的觀念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3]。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敢于接受和挑戰(zhàn)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能故步自封,認為教師講得好就是課堂教學的成功,而要以“學生學得好”為評價標準,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教師可采用基于項目、基于案例、基于探究、混合式和合作式的教學模式等,讓學生進行科學的合作型學習、探究型學習,例如可采用“五星教學法”,即:聚焦問題→激活舊知→論證新知→應用新知→融會貫通,重點提高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打造能對知識進行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的“高階水平”的課堂[4]。第三,新教育形勢下,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建立線上教學資源或利用慕課資源,在實體課堂上實行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而且教師要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在新時代背景下打造出適合自己特質的“金課”[5]。
2.改革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和延伸,與時俱進
要實現(xiàn)教學內容從教什么向學什么轉變,就要遵循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可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大綱,根據學情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進而進行教學結構設計[6]。教師應進行課前導學和課堂小結,明確學習任務、核心問題、抓住重點、突出難點、歸納要點。其次,適當的拓展知識,使課內與課外拓展知識有機銜接,由點及面,由面到體,指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課外拓展屬“第二課堂”,教師要有目的性的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使模塊化的知識逐步系統(tǒng)化,構建知識體系,鍛煉學生的建構主義學習觀。第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載體,教師應跟蹤學科前沿,選取與課程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學科最新成果,進行剖析,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此外,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課堂中的亮點,利用亮點進行知識拓展,思維拓展,情感拓展等。
3.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教學活動,轉變師生角色,增進師生互動
要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摒棄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的“滿堂灌”,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變師生角色,以學為中心。要豐富課堂教學的組織技巧,可增加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互動是提升課堂質量既首要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開展個案研究、現(xiàn)場教學、角色扮演、模擬操作、問題討論、開展辯論等技巧,并讓學生自我展示,交流自學、互學的成果,如個人展示、小組展示、班級展示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其成就感。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以鼓勵為主,多夸贊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同學,如果有不同觀點,讓學生進行辯論,通過反復問答,思維碰撞,學生能在糾錯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將課堂中的“重學輕思”轉變?yōu)椤皩W思結合”。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打造氣氛活躍、愉快的課堂氛圍。
4.完善優(yōu)化鮮明的教學特色,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教師大膽實踐、勇于探索,長期教學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教學風格的形成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說真話、做真人是教書育人的基本準則,樹立教學激情,熱愛學生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也是贏得學生尊重、信任和喜愛的前提。教師講課語言應通俗易懂,風格或詼諧幽默,靈活機智;或生動形象,趣味濃厚;或充滿童真,親切溫暖;或快人快語,平易近人。部分教師埋怨學生上課“聽不進去”,其實根源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講不進去”。在一般學生印象中,教授上課是居高臨下,高談闊論,但學生給華中師范大學戴建業(yè)教授的評價卻是,平易近人,“不裝腔作勢”,雖普通話不太標準,但他坦誠、直率的性格特征貫穿于課堂教學,以通俗而風趣、聊天式的語言特點別具一格,富有魅力,征服了大批學生。作為教師,在教學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應從自己實際出發(fā),揚己所長,發(fā)揮優(yōu)勢,獨辟蹊徑,結合學科專業(yè)或課程的特點與自身的特質,打造出屬于自己特質的個性化教學風格[7]。
結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成熟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豐富多彩、變化多樣,且包含著體現(xiàn)其個性特征的獨創(chuàng)性因素。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展出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打造出屬于自己教學特質的“金課”。而推進高校教師教學改革方面的激勵制度,是提升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因此只有構建有效的教學激勵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校教師的潛能,調動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以本為本”,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邵萍,邢改蘭,郭慧.大學課堂教學成功的標志和策略[J].化工高等教育,2019(5):85-88
[2]吳興泉,陳士華.高校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9(45):52-53
[3]李萬明,李云飛.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問題審視及提升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33):160-162
[4]孟戡,劉永萍.新時期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方法[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4):72-74
[5]余惠蘭.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路徑研究[J].教育評論,2019(10):21-25
[6]李艷.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0):41-43
[7]奚愷.完善優(yōu)化教學風格,彰顯青年教師魅力[J].教育前沿,2013(5):98
作者簡介
李林波,(1984-),男,河南林州,博研,講師,博士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活性蛋白的重組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