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珠翠
摘 要:歷史與社會是初中階段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理解當代社會的規(guī)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一定要將課堂內容的講授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融合起來,實現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進一步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與社會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定期開展歷史與社會的復習課程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在復習課問題設計方面一定要進行不斷的探索,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問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復習課的作用,本文就是從歷史與社會復習課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展開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復習課堂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內容的形式都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作為歷史知識與當代社會相關知識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歷史與社會學科充滿了人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復習課問題時一定要關注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問題的設計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課堂教學的需要,立足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針對性的設計問題。
一、歷史與社會課堂開展復習課的意義
在歷史與社會課堂上開展復習課時有重要意義的,首先,歷史與社會課堂開展復習課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記憶。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遺忘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要想讓學生將知識持久的記憶在頭腦之中,就要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材料,并在理解上正確的認知,從而實現記憶的目標。開展歷史與社會復習課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加深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逐漸的擴大這種聯(lián)系,實現學生知識點的有效記憶。其次,開展復習課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對于如何學習這類問題,他們往往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建構其自身的知識結構,考慮到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并將新知識融入其中,只有對頭腦中已有知識結構進行不斷的改造,才能夠推動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高效化,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可以在復習課上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框架,加深對課堂內容的記憶程度。歷史與社會學科復習課的開展,也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于歷史與社會學科來說,知識的聯(lián)系是非常強的,遺忘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為了幫助學生克服以往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復習課,學生就能夠實現復習的目標,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復習時,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而利用復習課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就能夠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打好歷史與社會這門課學習的基礎。最后,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復習課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效果好壞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直接體現,為了讓學生記住知識點,并在日后的解題過程中得以應用,許多教師會采用單一的手法,并讓學生在課后將某些內容背下來,事實上這種做法極大的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教師就可以利用復習課幫助學生把模糊的知識清晰化,這樣做學生學習效果得到了明顯的增強,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會愈加成功。
二、開展復習課問題設計的具體策略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在初中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定期開展復習課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實現復習課的有效開展,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實現歷史與社會學科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設計的針對性,班級里的學生往往具備不同的認知條件和不同的思維方式,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使復習課的效果達到最佳。問題的設計有針對性的另一個重要指向就是教學內容,問題的設計一定要與課堂教學內容有密切的關系,否則即使問題設計的再豐富也是無效問題。綜上所述,教師在設計復習課問題時,要關注到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必須使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實現這兩點是保證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根本依據。
(二)問題要具備層次性
教師在開展歷史與社會學科復習課的過程中也要關注到問題的層次性,問題的設計要滿足不同程度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要求。由于受到班級授課制的影響,班級內的學生往往會存在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方面的巨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使他們能夠有所收獲,對于學習能力相對于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使他們牢固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增加對某一課時內容的理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細致的溝通,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設計出有層次性的問題。
(三)問題的設計充滿趣味性
問題設計的趣味性是實現復習和問題設計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充滿趣味性的問題往往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趣味性的問題能夠促使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營造出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初中階段學生的興趣點,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回答趣味性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有效復習,進而實現個人的專業(yè)成長。在設計趣味性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同時兼顧問題的趣味性和問題的有效性,保證歷史與社會學科復習課的效率。
三、結語
歷史與社會學科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要讓學生在復習課上獲得知識的鞏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設計合理的問題,關注的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層次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要,使問題的設計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復習課上能夠獲得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任冬賀.葉圣陶的略讀理論在初中語文略讀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陸春香.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誤區(qū)及其應對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3(10).
[3]周琳.淺談農村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圖式教學”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47-48
[4]吳景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有效復習的策略[J].讀與算(教師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