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軍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性質與特征。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目標、內容、結構和功能上高契合度。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自信的靈魂。堅持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樹立文化精神,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促進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文化自信;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5383(2020)03-0112-05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reflects the basic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highly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in terms of goals, conte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l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soul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We must persist in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stablish cultural spirit, enh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ivacation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習近平總書記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1]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文化自信”,且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廣泛、更深入的自信”[2],進而完整建立了“四個自信”的思想體系,也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靈魂是文化自信的事實。
1?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充分肯定并積極踐行自己的文化價值,從而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須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文化烙印。文化自信涵蓋中華優(yōu)秀傳統、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個方面,筆者更要強調的是,數千年連綿不斷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子子孫孫樹立自豪感、堅持文化自信的根本。
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性質與特征。[3]極大限度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并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與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1.3?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1.3.1?目標統一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統一。文化自信充分表達了價值目標的核心要義、鑄造了精神文化、建立了人民價值共識。因此,建立文化自信必將增強民族自信和民族認同、增強中華的文化軟實力;并將強有力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其根本是統一相生的。我們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不可否認地是,均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優(yōu)秀的文化精神是建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基石,通過價值建構和價值凝聚力,塑造了具有內涵特征和核心意義的民族共同精神力量。
1.3.2?內容同源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同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fā)展的偉大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而生。核心價值觀3個層面的內容所反映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時代精神與文化自信同源。同時,也符合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具有整合、定位、秩序維護和連續(xù)性的功能之特性。
1.3.3?建構同一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同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增進社會成員共有的價值取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正確認知,充分體現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總體意識和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體現著集體意志,不僅規(guī)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旋律地位和預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發(fā)展的方向,還通過社會主義文化的表達,促進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
1.3.4?功能契合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功能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的實現,其一,走中國道路;其二,弘揚中華精神和凝結中華力量;其三,以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共同實現整個民族的中國夢。[3]還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wěn)定器”。[2]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在歷史和邏輯上高度耦合,以建立中華精神和培育精神文化,共同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
1.3.5?相輔相成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凝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思想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基因?!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的社會擔當及“天下為公”的政治胸懷,這些關乎國家與民族;“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公正與法治的雛形,這些關乎社會與集體;“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正其義不謀其利”“以友輔仁”是價值取向的引導,這些關乎家庭與個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自信之魂,而文化自信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凝聚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并汲取“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淵源,根植于傳統文化的肌體中。同時,民族感情、社會文明、個人道德是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秉持的信念、精神的支撐、行為的引領,成為文化自信內在的靈魂。
2?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
2.1?當代中國人價值基本取向
根據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和五邑大學政法學院對2 753人問卷調查顯示,當代中國人的價值基本取向的結構與特點:第一,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孝道、平等、尊重、勤儉、和睦、守信、公平、寬厚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第二,家庭情感、人格品行與國家社會是排名前3的價值取向維度,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家庭人倫有極大相關性;第三,修身齊家爾后治國平天下成為大多數人價值結構;第四,基于孝順、誠信、寬容的選擇,說明道德處于中國人的價值體系的重要地位;第五,獨立自主與遵紀守法成為傳統價值與現代生活相契合的最佳實證。[4]可以看出,當代中國人的價值基本取向,大多數還是與主流價值取向相一致。
2.2?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偏離現象
2.2.1?當代中國人核心價值觀自信弱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全面進入,不可否認有其在民主意識、獨立意識、進取意識及多元思維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但我們也不得不冷靜看到,以部分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為代表,經歷了西方的“文化震撼”與“內省式”的思維,在單純的強國期盼的同時,他們又明顯缺乏對西方社會和文化的理性判斷,引發(fā)了這部分人背離實際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悲觀意識。而他們又通過各種表達,影響了更多的人對現實簡單的自我否定、對傳統文化質疑、嚴重缺乏價值觀自信。在文化上最顯性的反應就是很多人過“萬圣節(jié)”“情人節(jié)”等洋節(jié)的興趣,遠遠大于對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興趣,“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被擱置[5]。
2.2.2?當代中國人核心價值觀的錯位
蘇聯由于其僵化的體制、經濟的衰退、人民的積怨、官僚的腐敗等問題,在西方的和平演變中,于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體。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大肆鼓吹西方的普世價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使得少部分國人的核心價值觀錯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包裹著各式外衣進入當代中國人的視野,擾亂人們理性而客觀地判斷,幾代中國人崇敬的邱少云、劉胡蘭、雷鋒、董存瑞等歷史英雄人物,被一些人惡意抹黑和沖擊。美國與中國發(fā)展的現實給了弗朗西斯·福山沉重的一擊,他在2017年接受《新蘇黎世報》的專訪時,承認美國的政治體系出現了故障、兩極分化等問題。[6]而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程證明了中國和西方走的不是同一條道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世界矚目的中國現代化已經高度融合,發(fā)展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勢不可擋且卓有成效。
2.2.3?當代中國人核心價值觀模糊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式。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8.54億,網民們在現實世界與網絡虛擬世界之間切換。[7]網絡給人們帶來了海量的信息,特別是碎片化的信息,充溢著每一空間、沖擊著人們的頭腦??觳褪降奈幕怯绊懼敶袊耍徊糠秩艘呀浶纬伞岸?、平、快”隨風逐流、缺乏深度思考的價值判斷。如今,應接不暇的真假新聞,“朋友圈”推送的眼花繚亂的消息,各種個性化評價、不負責任的吐槽,模糊了部分人的價值觀。
2.2.4?當代中國人核心價值觀異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社會,如果沒有堅實的文化支撐、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極易導致人們的純物化心理。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數字化”成為大家生活中真實的存在,改變了人與人的社群關系,也一定程度上消亡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多,特別是互聯網消息的良莠不齊,西方社會過度宣揚的個人主義,嚴重異化了人們的價值判斷。
3?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地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任務,同時,還指出要“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找尋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追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神內涵,催生當代中國人的美好價值理想。繼續(xù)構筑起文化精神,增進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3.1?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3.1.1?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源泉
第一,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以至于未來對國家富強、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無限的憧憬與追求。我國歷史上最早一部古籍政治文獻《尚書》中就有關于“裕民”“惠民”的思想,核心要義是發(fā)展生產力、寬厚待民;《尚書·泰誓》中“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斌w現著民主的思想;傳統中華文明“仁者愛人”揭示體察民情、“克己復禮”既是對老百姓也是對統治階級的道德目標、道德內容、道德形式的規(guī)范;“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傳遞著中華文明的“和合”文化。第二,中華優(yōu)秀文化昭示著華夏兒女對意志自由、人人平等、公平正義、依法治國”的不懈追求?!靶奚眇B(yǎng)性”“慎獨”的自我道德約束的過程,最后達到心靈自由的“不逾矩”,是歷代有識之士的價值目標;儒家“有教無類”的教育平等及中華傳統文化凝練出“經濟平等”“道德平等”“政治平等”的精髓,是現代社會“平等”的民族基礎;宋朝的包拯因其體面無私,公正不阿的形象成為歷代各種藝術形式表現的主角,公正廉明是對其個人的定性,更是老百姓對國家政權公平正義的期待;“禮治”“道法自然”“以法治國”是儒、道、法三家為現代依法治國理念貢獻的基本能思路。第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充分昭示了民族精神、職業(yè)道德、公民道德、社會和諧的核心理論與關鍵所在?!傲羧〉ば恼蘸骨唷薄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與胸襟;《論語》中記載的“執(zhí)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尚書·周書》中“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笔敲癖娬J同的道德修養(yǎng),而“敬業(yè)樂群”更是從個體到群體的以奉獻為樂的社會理想;“誠,德之正也”“信近于義,言可復也”都是從古之至今中國人信奉的做人基本準則和相互聯系的道義原則;而“六尺巷”的典故以小見大引導老百姓開闊胸襟,進而知善理、行善事、做善人、崇至善。優(yōu)秀傳統文化幾千年來積淀的精髓,成為一代代中華兒女自覺自為的價值追求,也是我們今天應當努力去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達成的根本要求。
3.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升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個層次,24個字,蘊含著新時代中國的價值目標,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我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中華民族人民共同努力建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我們需不斷自我修身,成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新時代公民。此3個層次的奮斗目標,正是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中所道出的格物、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深刻的內涵,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要求,有著世世代代中華兒女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景,有著對和諧美麗社會與國富民強的無限向往,更有著全社會凝心聚力為之奮斗的決心和信心。[8]
3.2?創(chuàng)新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备军c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傳統中國文化,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中國文化的精髓,有機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道路。[9]3.2.1?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精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民族憂患意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歷史使命感;“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仁愛精神;“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碧烊撕弦坏陌l(fā)展觀。本著去偽存真的原則,深刻探索和闡釋中國優(yōu)良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價值,深入理解“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傳統精神,順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賦予其更新、更強的生命力。在充分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進程中,使其成為培養(yǎng)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營養(yǎng)寶庫,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復興。
3.2.2?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尊重歷史、客觀面對現實、不斷追求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未來,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10],使其煥發(fā)出新時代光芒。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按照“承陳出新”的思想,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與時俱進,缺乏活力的部分將被轉變并賦予新時代豐富內涵和表達方式,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體現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民族氣節(jié)、民族品格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文化基因,我們要對傳統文化之精髓加以繼承、加以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積極地與新時代相結合,與時俱進地將其內涵融入民族精神之中,重塑當代中國精神、中國氣節(jié)、中國品格。通過“兩創(chuàng)”解決新時代發(fā)展的現實問題,正向積極應對新時代的需求挑戰(zhàn),助推社會發(fā)展,實現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
3.3?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1?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貫穿全民教育的始終
啟蒙教育、各階段學歷教育,繼續(xù)教育和各種社會培訓應始終堅持圍繞立德樹人的這一根本任務,努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1]針對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規(guī)律,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教育的全領域、全過程。同時,還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煉并賦予新時代要義融入各種紙質和電子教科書、閱讀材料中,教育與引導全民更全面、更準確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校園文化、社區(qū)文化和社會文化要充分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豐富人們的生活,全方位滲透和感染著每個公民,進一步培育和踐行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3.3.2?文藝創(chuàng)作與文化產業(yè)要積極表達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的文藝創(chuàng)作工作必須堅持為人民立言,緊跟時代脈搏,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用科學發(fā)展觀看待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中凝練題材、尋找靈感。[12]深入研究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體系和方法論,提取具有新時代意義的內涵,通過一定的內容升華與形式轉化,使之成為解決當下社會現實問題的思想認識、價值引領與審美范式。創(chuàng)新表現手法、藝術形式、藝術內容、傳播方式,從而表達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新時代基因的中華文化。隨著時代變遷,文化產業(yè)具有傳播文化同時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功能,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如“中國詩詞大會”創(chuàng)下了高收視率,更激發(fā)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其精髓也引領了價值導向。優(yōu)秀的歷史劇、戲曲、動畫片等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地浸潤著人們心靈。新川劇《挑袍》傳頌關羽的忠義,是“傳統適應現代”的代表;為歌頌在新冠肺炎中無私奉獻的醫(yī)務工作者,川劇戲歌《白衣天使》是“現代借鑒傳統”的文化產品,喚起了民眾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情感。
3.3.3?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
當代中國人應該具有客觀認識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并充分利用它去解決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發(fā)揮現代價值與功效。以城市建設為例,要深入挖掘當地傳統文化與歷史內涵,如提煉都江堰“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精髓,注入現代元素,形成標志性的符號,有機融入城鎮(zhèn)規(guī)劃與建設中,充分體現其特色與魅力。重新打造的成都“三國文化”等歷史文化旅游線,是休閑生活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的范式,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個性特點及資源優(yōu)勢,使得海內外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
同時,當代中國人應該重視自己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挖掘內涵、充分利用傳統節(jié)日弘揚民族精神;強化全民過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jié)日的習俗,強化全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總之,人民的信仰、民族的希望、國家的力量建立在全民一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上,增進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動力系統,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參考文獻:
[1]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8(00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3-03-17(002).
[4]傅蓉,郭齊勇.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結構及特點:基于2 753位中國人的調查[J].湖南大學學報,2018(1):142-148.
[5]王偉,汪榮有.?傳統節(jié)日文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9,5(5):56-66.
[6]王文.美國興衰與民主體制是兩回事:訪弗朗西斯·福山[J].?紅旗文稿,2013(16):34-37.
[7]中國產業(yè)研究院.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8.54億人 2019年互聯網發(fā)展現狀及趨勢預測[DB/OL].(2019-08-30)[2020-03-30].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190830/1657361152094.shtml.
[8]嚴華.新時代中國方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講話[M]//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01).
[1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