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玲玲/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2018年8月13日上午,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開幕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由此引發(fā)了許多關于“學以成人”的討論和思考?!昂我詾閷W”,學,可以指學習,也可以指道術,學術。本文著重探討“學習”這一層含義。學習按照主觀能動性可以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兩種。主動學習通常是人由于自己的某種需要所進行的主觀上自覺自主自愿的學習活動,如對某一問題有疑問,自己上網(wǎng)搜查資料解決問題。被動學習指是非自愿,在他人要求和督促下進行的學習活動。
“成人”首先是年齡概念,人的學習與成長是社會道德內(nèi)涵的不斷擴充。儒家強調(diào)人與禽獸的區(qū)別,無非是講人具有社會性,具有道德屬性[1]。學習不一定要成才,但至少得成人。如衡量文化的儒家的“成人”是以要成為高尚的道德君子為目標的,是要“希圣希賢”,以此前的圣賢為榜樣,如孔子說:“吾從周”,“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夫!”顏淵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而后世又起仿效仿效者,學習學習者,追尋“孔顏樂處”[2]當然并非人人都能達到圣賢的高度,如今的“成人”更多地理解為一個人的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在做人中找尋“成人”的意義等。
由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學方式和培養(yǎng)目標方面的不同,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導致其在心理上和學習上的極大不適應,失去了以升學和考試為目標的學習使他們經(jīng)常感覺到迷茫。此時明白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所謂的成功,更是為了更好地成人。
終身學習是新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新時代提出的重大命題。每一個人都需要注重不斷開發(fā)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以保證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
196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計劃處處長保羅·郎格朗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委員會”的會議上提交了一份《關于終身教育》的提案,首次提出了終身教育,并從社會學校政府等幾個方面對終身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而在此后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又由此引發(fā)了關于終身學習的討論。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羅馬舉行了首屆終身學習會議,會議確定了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它是通過一個不斷支持的過程來發(fā)揮人類的潛能,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利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何任務、情況與環(huán)境中,有信心、有創(chuàng)造地愉快地應用它們。[3]
如今,終身學習廣為流行的兩種定義是“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術,包括學習態(tài)度等應該如何被開發(fā)和運用的全過程”,“終身學習強調(diào)的基本特征是有意義的學習,而其學習場所也不限于家庭、學校文化中心或企業(yè)等大凡被個人或集團可以加以利用的一切教育設施及資源都應被包含在內(nèi)”。[4]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均壽命已達到近70歲,未來甚至有可能到75-80歲,這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時間會繼續(xù)延長,加上機器人的大量運用,終身學習是必然的。學習不應該在學校教育和畢業(yè)后的工作生活分開來,以現(xiàn)在的工作節(jié)奏和強度,學校里所學的知識技能已遠遠不能夠滿足工作需要,必須不斷學習,持續(xù)提升。保羅.朗格朗也說,一個人如果不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那他就注定要落伍,切不要認為這條規(guī)律僅適用于學者或高級技術人員。
早期,人們幾乎把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列為同等概念。它們不僅在時間上幾乎同時出現(xiàn)在《學會生存》(1972)和《關于發(fā)展成人教育的建議書》(1976)中,在內(nèi)涵表達上也幾近相同。
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在某種角度上其實是相互連貫和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在學界看來它們之間主要的差別在于,終身教育重在教育提供的角度,旨在改革與重建現(xiàn)有的教育體系;而終身學習重在教育主體及側(cè)重的是學習者個體的視角。
迷茫是很多大學生在大學里常有的思想狀態(tài)。由于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學習方式的不同,不再有老師的時刻督促和分配具體的學習任務,許多學生對于過于自由的大學生活顯得無所適從,焦慮迷茫不知所措。要想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過得充實不虛度,想要不被社會淘汰,想要在職業(yè)生涯中也能持續(xù)前進,想要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好,終身學習必不可少。
思維的差距造成了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第一條也是“解放思想”。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做好工作,而是舊有的“會失敗”的想法扼殺了我們工作的積極性。20多歲大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還未完全定型,對事物的看法還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進行改變和再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梢远嗫纯从嘘P思維、認知方面的書籍,了解普通人和精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借鑒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法。所謂觀念改變,行為隨之改變,行為改變?nèi)松S之而變。當然,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思維改變之后重在實踐,一次實事求是的行動比一萬次空想都重要。
現(xiàn)代社會千變?nèi)f化,改革開放以來,很多種職業(yè)都消失了,如帶電話接線員,公交售票員等,也有很多種新興職業(yè)的誕生,電競顧問,育嬰師,寵物訓練師等。對于每一個在校大學生來說,早已不是一紙文憑闖天下的時代了,正所謂,人生不易,多才多藝?,F(xiàn)代社會越來越需要掌握多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如一個銷售人員不僅需要對自己所要銷售的產(chǎn)品功能、優(yōu)點、使用方法等了如指掌,更需要對客戶心理和需求有十分的揣度,如此才能更順利地簽單。所以,終身學習意味著大學生不僅要關注自身行業(yè)的發(fā)展,了解行業(yè)前沿和最新動態(tài),更要積極關注積累本專業(yè)相關的知識技能,深化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意識。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在重大突發(fā)事件面前,擁有這些才不至于立刻失業(yè)或無所適從。
學習力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高低是他與別人競爭力的關鍵。面對同樣一件新事物,學習能力強的人可能很容易就上手,而學習能力差的人也許需要兩至三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如今的社會發(fā)展迅速,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到新問題,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就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碰壁,時間久了還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和自我懷疑,對自己嚴重缺乏自信,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生活幸福感大打折扣。擁有較高的學習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提升生活質(zhì)量,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價值感。
與社會人士相比,大學生對生活和工作還比較缺乏經(jīng)驗,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和實際工作之間還缺乏一個實際操作的過程,以及由于當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很多曾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很可能已經(jīng)落后了,想要勝任工作,就需要學習大量新的知識,此時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就尤為重要,在同樣的實習期間,快速掌握新技能的人往往可以更早地展露頭角,而學習能力差的人往往可能在實習期間因為學得慢而被淘汰。因此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成長是所有人的基本欲求。不論你有何種目標,為何奮斗,只要你想擁有現(xiàn)在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有這種欲求的表現(xiàn)。所有能帶給你滿足感、幸福感、成就感的東西,其“根基”都是成長?!俺砷L”使你的明天比昨天更好。
保持對成長的渴望,實際上是保持一種持續(xù)想要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為當前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相信很少有人喜歡幾十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世界在變,人類也在變?!傲魉桓瑧魳胁惑肌?。這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當代大學生應該很能感受到這一點,如果我們不能保持對成長的渴望,不能適應實時的變化,往往會感覺生活艱難。工作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即使是很厲害的“牛人”也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和挫折,但是哪怕我們出于某種原因暫時停止了成長,只要依舊保持對成長的渴望,就會發(fā)現(xiàn)困難往往是暫時的。相信自己會擁有美好的未來,找到對的方法,堅持下去,終會看到晴天。
總之,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身處數(shù)字化時代帶來的劇變浪潮中,終身學習是面對這一艱巨挑戰(zhàn)的不二法門。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及時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保持對成長的渴望,我們就不只是“學以成人”,更是能在終身學習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活出生命的意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