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真正利用好教學環(huán)境,才能使美術課堂扎實,讓學生有所得。農村美術課堂更是需要教師花心思把身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質樸教材用活,讓農村隨處是教室,遍地是教材。帶領學生充分感受農村的自然美,挖掘農村美術教育的另一番天地。
【關鍵詞】農村;課堂;美術教學
從工作起,我便一直在農村學校擔任美術教學工作。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能靜下心來感受農村人的質樸、農村景的美麗、農村物的豐富。在處處皆是畫,四處都是資源的大舞臺上,農村美術課堂自然能展現(xiàn)不一樣的色彩。
一、教學融入農村的一年四季
春天在農村才算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春意盎然的田野、細語吟唱的蟲鳴、和煦溫暖的微風、五顏六色的野花……這不正是美術教學最好的環(huán)境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帶學生走進這“最適宜的教室”,帶領他們把最自然的美景裝進教室,帶入作品中,讓很多課堂收效最大化。在這樣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最樸素的快樂。
夏天仿佛就是個被瓜果鑲滿了的季節(jié),美術課本上《誘人的瓜果》《瓜果的想象》《我種的植物》《蔬菜》等一系列的課就好像是為農村學生量身定做的一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家菜地里的瓜果蔬菜帶進課堂,用實物指導學生根據(jù)形狀、色彩、氣味等特性來想象創(chuàng)造。有了最直接的事物放在面前,學生更加踴躍開動小腦筋,比如:生菜片像是芭蕾舞者的裙子,花菜跟彩椒的組合像是一個喝了酒的白胡子花花的老爺爺,南瓜的瓜蒂周圍褶皺得如同一個擠眉弄眼的小丑…這些別出心裁的答案讓我感到欣喜不已,也不得不佩服學生大膽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秋,是高高的藍天,無一絲雜塵,任心飛翔;秋,是遠方金燦燦的田野,稻谷飄香,縱享豐收的喜悅;秋,是映澈藍天,北飛大雁,帶去幸福的小溪;秋,是翩翩起舞,扇動金色翅膀的落葉;秋,是碩果累累,迎秋風起伏的成熟;秋,是農忙時分,農民忙碌的背影;秋,是夕陽西下,堆在田邊的草堆…這些全部都是農村秋天的剪影,是農村美術課堂的素材。一片金黃的秋葉剪一剪、拼一拼就成了一只快活的蝶尾金魚,一捆干枯的稻草扎一扎、編一編就成了一個可愛的稻草人,藤蔓絞一絞、穿一穿立馬成了手提式的花籃,圓圓的豆子串起來就是大自然饋贈的項鏈手串…所有這些在農村生活的學生看來最平常不過的東西經(jīng)過美術課堂的想象改造便賦予了它們新的意義。
縮手縮腳的冬天沒有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熱烈、秋天的濃郁,大地上的一切都好像沉睡了一般。利用樹皮進行印染能制造出繪畫所畫不出的肌理效果,用樹皮剪貼能拼湊出復古的老舊感,想要裝飾品?沒問題!剪出一枝樹杈將樹皮去除并涂上漂亮的顏色插到花瓶里,那可是世上獨一份的藝術佳品??!
二、課堂容納農村的山山水水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十三課《會變的花、樹、葉》一課的時候,課前我就帶著相機去學校的菜園子以及周邊拍了一些草葉的照片。在課上投屏給學生看的時候,他們都很驚訝于普通的小草樹葉竟然可以這么有生命力,顏色也是如此鮮艷。當我問他們“老師帶來的小草和樹葉好看嗎”,學生都歡欣鼓舞地給了我肯定的回答,我繼續(xù)追問:“你們知道它們都是哪里拍來的嗎?”他們都非常好奇,當我說:“其實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小草全是我們學校菜園子邊上的雜草和學校門口那一排樹上的葉子。”學生都驚愕地發(fā)出震驚的感嘆。
三、農村人讓教學更加人文化
著名油畫家羅中立先生的作品《父親》,利用寫實主義手法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摯、純樸憨厚的普通農民形象。在很多課中我都會讓學生欣賞這幅作品,因為農村學生的長輩多是一輩子在田里辛苦勞作,風吹日曬讓他們的皮膚黝黑、粗糙,布滿溝壑一般的皺紋。
在上到蘇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第16課《老人和兒童》時,當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這幅油畫《父親》的時候,學生都震驚了,這一課的作品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愛,學生的作品中透露著的全是對平時生活的追憶,雖然在刻畫老人的皺紋時線條還是那么的拙氣,但是學生在過程中感受到了親情的美好,陶冶了情操不正是新課程理念的最好體現(xiàn)嗎。
教師思維活躍,善于發(fā)現(xiàn)農村生活的美好是引導農村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的最重要的基礎。在平淡的農村生活中為美術課堂所用是需要智慧的,如何能使外在的先天“不足”轉而變成優(yōu)勢,開辟農村美術教育的另一方天地是我們作為農村美術教師的不竭動力與責任??傊?,細心留心農村的教學特質使之變成資源優(yōu)勢,讓美術課堂更加豐富,更適合農村學生培養(yǎng)審美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大楚.兒童畫教學創(chuàng)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陳躍.數(shù)學多媒體教學初探[J].職業(yè),2010(23).
[3]伍健.多媒體數(shù)學教學軟件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J].南昌高專學報,2011(02).
作者簡介:王穎(1990.12-),女,漢族,江蘇常州金壇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