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芹
◆摘? 要:中職學校舞蹈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將有助于增進學生對舞蹈文化內涵的理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藝術境界中,讓自身與舞蹈融為一體,從而提高中職生舞蹈表現(xiàn)力。本文將對舞感進行簡要介紹,分析舞感的形成,并提出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舞感的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舞蹈教學;舞感;培養(yǎng);策略
舞蹈作為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類課程,引入到中職學校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學生舞蹈知識和技能,還能給中職生帶來藝術方面熏陶,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中職舞蹈教學中,加強舞感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增進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增進學生對舞蹈藝術的感悟,從而提高中職舞蹈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 舞感的相關概述
(一)舞感的內涵
舞蹈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不僅要求舞蹈表演者具有嫻熟的舞蹈技能,還要對舞蹈背景、文化等具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舞蹈動作中,表現(xiàn)出舞蹈表演者的藝術氣質,體現(xiàn)出舞蹈的魅力。舞者這種舞蹈藝術感悟能力,就是所謂的舞感。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舞感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舞感,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舞蹈能力,還能豐富學生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二)舞感的特點
1.相對性
舞感是學生根據(jù)自身感覺到的信息而產(chǎn)生的內在反應,這種反應是以學生的舞蹈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舞蹈語言得以展示的,舞感的形成并非單純依賴與學生自身的感覺,而是借助與自身對舞蹈作品的理解,以及舞蹈環(huán)境、舞蹈背景音樂等多種感官刺激而形成的在特定條件下的心理反應。由此可見,舞感具有相對性的特點。
2.選擇性
學生在完成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時,需要通過多種感官接受舞蹈相關的信息。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并非對所有的信息均無條件的全部接受,而是根據(jù)這些信息對感官刺激的強弱而變化,舞蹈表演環(huán)境和音響效果的變化,均會影響到學生舞蹈語言的表達。因此,舞感具有選擇性。
3.綜合性
舞感的綜合性主要體現(xiàn)在舞蹈表現(xiàn)力不僅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要誘導舞者內心活動的影響。其中內在心理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舞蹈興趣、動機、信念以及自身的價值觀等。學生心理活動是舞感形成的關鍵因素,影響到舞蹈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進而關系到舞蹈表現(xiàn)效果。
二、 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的形成
(一)舞蹈認知階段
中職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舞感,首先需要豐富學生對舞蹈的認知,學生需要了解舞蹈內容,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舞蹈的具體情節(jié)以及所要變現(xiàn)出的舞蹈風格等。這些信息將會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豐富和積累,讓學生對舞蹈的認知逐漸深入。隨著學生對舞蹈逐漸增進了解,將會讓學生產(chǎn)生心理變化,進而形成知覺表象,學生將知覺表象通過舞蹈動作展示出來,進而形成初級階段的舞感。
(二)動作成熟階段
舞蹈動作成熟階段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體動作方面,在這個階段中,學生不需要過度關注心理活動,而是通過不斷的強化練習,讓身體的運動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這也是學生舞蹈動作規(guī)范和舞蹈技巧提升的過程。通過動作成熟階段練習,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對動作狀態(tài)進行調整和控制,讓舞蹈動作定型。
(三)心理成熟階段
舞蹈心理成熟階段是學生主觀感覺形成階段。在此階段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動覺刺激上,學生的心理活動將會支配其肢體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完成舞蹈動作,運用舞蹈相關技巧,進而形成高級階段的舞感。
(四)身心合一階段
身心合一階段是舞感形成的最高境界,經(jīng)過此前的訓練,學生心理發(fā)展已經(jīng)趨近成熟,舞蹈動覺也已經(jīng)初步形成,這次階段學生將會根據(jù)外界刺激,形成自己的心理活動,通過自身的動覺刺激,完成整套的舞蹈動作,讓身心保持合一的狀態(tài)。
三、 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豐富學生舞蹈文化內涵
要培養(yǎng)中職生舞感,教師需要注重豐富學生舞蹈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挖掘舞蹈作品信息的能力。學生的舞感是內心互動的結果,而對舞蹈作品理解深刻與否,關系到學生內心感受是否準確。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舞蹈鑒賞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舞蹈情節(jié)、內容和情感方面分析,增加學生經(jīng)驗積累。
(二)加強學生舞蹈基本功訓練
中職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舞感,離不開學生的基本功訓練。舞蹈動作和技巧不僅是舞蹈的基本構成元素,更是學生用于表達內心情感的語言,只有經(jīng)過不斷訓練,才能形成讓動作與心理活動建立聯(lián)系,形成神經(jīng)反射,讓心理活動與舞蹈動作融為一體。
(三)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敏感性
舞蹈音樂是舞蹈作品主要構成元素之一,舞蹈音樂也是對學生形成感官刺激的主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讓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快速反應,通過心理活動,對動覺進行刺激,從而形成舞蹈動作的變化,從而促進學生舞感的提升。
(四)積極組織舞蹈欣賞和舞蹈表演活動
要培養(yǎng)中職生舞感,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收集優(yōu)秀的舞蹈藝術作品,通過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播放,讓學生對表演者舞蹈表現(xiàn)進行品鑒;同時,通過組織舞蹈表演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舞臺帶來的多種感官刺激,從而促進學生舞感的形成。
四、結束語
中職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舞感,能夠讓學生心理活動、舞蹈技術動作與舞蹈作品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舞蹈過程中體會舞蹈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將舞蹈作為自身表達的語言,抒發(fā)自身情感,陶冶情操。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舞感過程中,需要掌握舞感特點以及舞感形成要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舞蹈方面素養(yǎng),促進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孟麗君.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的培養(yǎng)[J].大眾文藝,2015(16):272.
[2]劉靜.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9,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