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平 李東斌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的一次大考[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下發(fā)揮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什么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刻省思:學校通過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平臺,針對學生開展心理援助,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指導;開發(fā)各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師生重啟學校生活。當然,在實戰(zhàn)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斷完善、改進,積極作為。
〔關鍵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疫情;省思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7-0028-04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一場疫情防控拉鋸戰(zhàn)由此展開。為了控制疫情,各級各類學校延遲開學,學生進行居家隔離和線上學習,學生待在家里的時間增加,生活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生理上、情緒上和行為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應激反應。加上我國學生人口基數(shù)大,學生背后涉及千家萬戶,社會關注度極高[2]。學生在疫情期間和疫情后產(chǎn)生的一些心理適應問題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關注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疫情防控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疫情防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國各中小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從各個層面、不同角度展開行動,以期科學防疫、精準施策[3]。
一、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平臺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工作組于2020年 2 月 7 日下發(fā)《關于印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指導各地有序開展疫情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同時,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界也積極行動起來。各高校充分發(fā)揮在心理學界的引領作用,紛紛開通心理援助熱線,搭建心理援助平臺。以北京師范大學為首的一些心理學優(yōu)勢學科高校紛紛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wǎng)絡輔導服務;教育部華中師范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上線,匯聚了1200多所高校和其他機構的專業(yè)志愿人員;以教育部思政司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的名義,方曉義教授及其團隊策劃組織了針對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熱線人員的培訓及大學生心理應激與應對系列直播講座,不僅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心理援助,還為抗疫一線提供了心理服務和專業(yè)支撐。
2.心理健康指導和宣傳
面對疫情,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重點關注疫情下的中小學生及教師、家長的心理健康,攜手上海的心理教師,推出了《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寧維衛(wèi)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攜手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結合社會特別是學校與社區(qū)這類人口密集區(qū)的需求,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共同推出了《學校社區(qū)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冊》,旨在做好學校和社區(qū)人群的心理危機干預,減輕疫情對他們的心理干擾及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為了解學生個體在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狀況和面臨的問題、困難和需求,更有針對性提供學業(yè)支持與輔導,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陳宛玉博士領銜的生涯教育團隊推出了《疫情期間居家學習手冊》。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委托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編寫了《疫情防控期間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調(diào)適攻略》,它立足于當前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實際需要,就疫情防控期間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科學分析和解答,有助于教師、學生和家長在疫情防控的居家隔離期間進行自我心理健康調(diào)適,對維護社會穩(wěn)定起到了積極作用。福建省心理學會和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共同編撰了《抗疫復學后,教師助學心理指南(中小學版)》,致力于指導教師在復學后幫助學生“安心、養(yǎng)心、健心”,促進學生在戰(zhàn)疫中實現(xiàn)心理成長。
3.指導家庭教育
受疫情影響,各大中小學校延期開學,家庭成員長時間相處,容易產(chǎn)生煩躁、焦慮等情緒,引發(fā)親子沖突。為此,廣州市教育局組織了市中小學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專家及19個名班主任工作室,針對不同學段錄制了“家庭教育系列講座” 微課。廈門市教育局在疫情期間,為了充分發(fā)揮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導廣大家長群體,研究制定了《廈門市中小學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南》。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實驗中學指導家長調(diào)節(jié)情緒、調(diào)整狀態(tài),幫助孩子驅散不良情緒的霧霾,同時提升孩子居家學習效率,特別組織了一場“云”家長會,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享交流如何有效解決居家學習產(chǎn)生的問題,家長紛紛表示受益良多。長期居家隔離生活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為此,廣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邀請上海市特級心理教師楊敏毅,開辦了線上講座“家長怎么做丨孩子復學后學習適應與心理安全維護”,為家長們解惑答疑。
4.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fā)和培訓
疫情期間,各地各學校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困擾和行為問題,進行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開發(fā)。為響應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對業(yè)內(nèi)發(fā)出的倡議,“心海揚帆團隊”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聯(lián)袂發(fā)起“隔離病毒 不隔離愛”緊急征稿啟事,拉開了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后期校園心理輔導和危機預防的序幕[4]。為幫助大學生在這個超長假期里安心宅家抗疫、保持身心健康,同時合理規(guī)劃學業(yè)和生涯,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中心策劃統(tǒng)籌,針對上海高校學生抗疫非常時期迫切關心的問題,推出了上海高??挂咝睦碓盗形⒄n程。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疏導,廣東佛山市教育局精選了120節(jié)生命教育微課在全市中小學進行集中展播,供家長和學生一起免費觀看學習。疫情漸漸散去,各中小學校紛紛開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回歸學校生活、幫助教師快速重啟工作狀態(tài)、幫助家長有效重塑親子關系,南昌市心理教研室特別錄制了主題為“重啟學校生活”的系列心理銜接課程。
綜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央的要求和國家政策的部署下正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不健全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學校應對起來顯得措手不及,原因如下。
一方面,沒有建立長期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子系統(tǒng)——預警系統(tǒng)、干預系統(tǒng)和維護系統(tǒng)[5]。一旦其中一個系統(tǒng)沒有建立好,就無法及時、有效、精準地做好心理援助工作。另一方面,缺少專業(yè)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學生、家長、教師產(chǎn)生憂慮和恐慌在所難免,對他們的心理輔導需要專業(yè)的人員來進行。但目前,配備心理輔導室的學校還少之又少;專職心理教師人員不足,遠不能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學延遲,學生宅家學習,焦慮、煩躁、厭學等情緒不斷滋生,亟須心理教師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支持。然而,線上教學無法實現(xiàn)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即時性和生成性效果,師生交流互動困難,無體驗、純灌輸式的心理課對提升學生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并無太大作用[6],疫情期間如何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課程成為難題。重大疫情面前,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少之又少,因此,各地各學校紛紛開發(fā)地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但開發(fā)課程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無法及時滿足疫情期間學生的心理需求。
3.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足
疫情期間,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萬千教師化身網(wǎng)紅主播開展在線教學,但由于對遠程教學操作還比較陌生,在線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家長們也因此愁苦不堪,孩子待在家,飲食、起居、學習樣樣要管。學生更是苦不堪言,“釘釘”打卡,各類學習平臺、學習軟件、學習資料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不知如何選擇。如此一來,教師不僅要應對學生的情緒適應問題、學習適應問題和生活適應問題,又要安撫家長的不安情緒,還要面對來自教學的壓力。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心理輔導。
4.家校溝通不夠密切
疫情時期,學生們居家學習和生活,給家長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家上課,沒有了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沒有了老師面對面的叮嚀,沒有了同學在身邊的陪伴,長時間封閉在家,外出等活動受到限制,娛樂活動減少,加上網(wǎng)絡上各種信息的轟炸,一些學生會感到不適,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良情緒,如煩悶、焦躁、壓抑;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問題,導致親子關系不融洽。學生和家長被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攪擾:學生無法適應生活的“新節(jié)奏”,不會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不會自主學習;家長不會和孩子順暢地溝通,親子矛盾愈加嚴重。
三、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1.建立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機制
逐步建構完善的學校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體系。各學校應該在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立學校心理危機工作小組,制定清晰明了、操行性強的心理危機篩查及干預工作流程、常見突發(fā)危機事件干預流程,開展心理危機的篩查、評估及干預工作。要依托專業(yè)力量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建立專家定點聯(lián)系制度。在國家應急管理部門或公共應急管理部門設立的應急心理服務部門的管理下,做好學校應急心理服務體系規(guī)劃和日常建設。
高度重視開學準備及開學以后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心理干預工作,并將其納入學??傮w疫情防控工作的整體部署。充分認識抗疫期間應急心理干預的特殊性和針對性,擴大專兼職心理輔導人員隊伍,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督導,強調(diào)規(guī)范、專業(yè),遵守專業(yè)倫理,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同時為心理教師的應急心理干預工作提供支持。
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監(jiān)測評估機制,及時摸排疫情期間和疫情后返校學生的心理狀況。各校應開通并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通道(電話、微信、郵箱、QQ等),針對學生中共性的心理困擾和個別心理問題,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持續(xù)性心理宣教與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核心、最重要的途徑。2020年4月23日,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印發(fā)《給全國中小學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建議》中提出“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幫助學生做好心理調(diào)適”。這就要求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課程開設形式以活動為主,以“任務導向教學法”為指導,秉持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情境設計、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6]。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將疫情防控中的人和事作為教育資源,基于現(xiàn)實同時結合學科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學;以“生命教育”為主線,將“環(huán)境教育”“感恩教育”“愛國教育”等融入其中,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角度建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專職教師偏少,受疫情影響,心理援助工作任務重,現(xiàn)有專業(yè)師資遠不能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為進一步維護師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和培訓規(guī)劃,通過集中培訓、網(wǎng)絡培訓等多種形式,分層次、分類別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教研員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切實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7]。要開展專業(yè)心理教師危機干預能力提升培訓與督導,根據(jù)需要組建心理援助聯(lián)合專家指導組,定期對學校心理專職教師和志愿者開展線上培訓與個案督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專業(yè)途徑,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負責開展相關工作;另一條是非專業(yè)途徑,是由班主任工作、各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團隊工作及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等構成,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兩條途徑相互配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因此,目前需要加強對非專業(y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來減輕專職心理教師的負擔,彌補師資缺口。在“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參加的各級各類培訓中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