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挖掘;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086—01
人文因素能夠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到學生的心靈。在音樂作品之中,通常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情感思想,高中音樂教師務必要深層次探析音樂作品之中的情感以及思想因素,充分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層次地體會與感受音樂,使學生能夠在思想層面上受到熏陶,啟迪學生的心靈及意志,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文化素養(yǎng),從而產生極為顯著的德育成效。因此,挖掘高中音樂教學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讓學生能夠在高中音樂學習之中獲得更多的裨益。
一、音樂教學中德育元素的挖掘與滲透
1. 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正面教育。在高中音樂教材內容中,許多音樂作品均具備大量的時代信息以及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感,而這些元素則利于引導高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這里所說的“引導”,就是要求教師去積極開展教學工作,借助音樂作品之中的德育元素,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欣賞與評析音樂作品,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的、正確的思想品格。對于教師來說,還應提前做好課程準備工作,積極挖掘音樂作品之中的德育元素,以期獲得豐碩的德育果實。
2. 深刻理解歌曲內容,以情激情。讓學生學會演唱音樂作品并非難事,難的是以何種方式讓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歌詞所蘊含的情感,使學生在此種演唱狀態(tài)之中獲得心靈的滋潤。高中音樂教材中的許多音樂作品,都具有著滿滿的正能量,內容也涵蓋愛護老幼、熱愛祖國以及互相幫助等方面的內容,而其中所存在的德育元素需教師去進行挖掘,以便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的領會音樂作品之中所蘊藏的德育思想。所以,在講述音樂作品前,教師應先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與理解音樂作品,讓學生能夠明晰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特點以及所運用的表現方式等,而后再向學生提出問題:此首音樂作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以何種動作或語言來體現音樂的情感?如此學生也就能夠感知本首音樂作品,更為精準地把控此首歌曲的節(jié)奏。
3. 滲透情感因素,培養(yǎng)高尚情操。在開展高中音樂教學時,應針對音樂學科的主要情感特征,將其作為重要的紐帶,起到以情育人的作用。情感是指人們對于一些事物的喜愛和厭惡的態(tài)度體現,也能夠對于道德行為方面產生調節(jié)作用。所以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也需重視激發(fā)學生在情感層面上的共鳴之感,在此種學習狀態(tài)下陶冶學生的性情,并在陶冶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與品格。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若想讓學生真正的“動情”,那么就要為學生營造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投入音樂作品所呈現的情境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能夠真正產生觸景生情之感。再者,可以通過歌曲表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歌詞朗誦來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通過上述方式真正挖掘出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實現對于高中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
二、充分利用音樂實踐活動滲透德育
在新課改后明確提出,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即為音樂藝術實踐的整個過程,所以,不管對于何種音樂教學來說,均應強調于藝術實踐中。讓學生積極投身至各種音樂活動之中,使其獲得審美體驗的一種重要途徑,是利用藝術實踐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信心,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合作意識。
可開展校園文藝匯演、音樂會以及歌詠比賽等借助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以及表演形式來充盈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相應能力。如:文藝匯演的舞蹈節(jié)目中,老師指導,學生參與舞蹈動作、造型的設計、排練;合唱歌曲中各聲部的和諧演唱;音樂會學生參與組織等等這樣的音樂實踐活動。在學生參與、感受、表現、創(chuàng)造音樂的過程中,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通過活動,使學生融入群體,淡化自我。通過音樂合作,使學生反應迅速,靈活多變,也使學生了解合作中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的集體觀念和互幫互助的高尚情操,也激發(fā)了同學們積極向上、不甘落后的競爭意識。通過活動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并使他們的身心和諧發(fā)展。
對于高中音樂教師而言,務必要明晰音樂的力量與價值,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以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如此不但能夠實現對于高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也利于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滿足于新課改后對于高中音樂教學的迫切要求。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