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第一學段語文實踐的途徑主要是多讀和多說。為了讓剛剛接觸書面語言的學生漸漸愛上漢字,樂于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文章作者嘗試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他們架起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橋梁;有意識地引導(dǎo)他們積累基本的表達句式,為他們搭建起想說、會說、能說的平臺;時刻注意溝通文本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讀與說能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注重激勵性積極評價,激發(fā)學生樂讀、樂寫的表達欲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多讀多說;語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9-0052-02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架起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橋梁
對于剛剛接觸嚴謹書面語言文字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是一大難點。讀對每一個字音、每一個詞語,讀好每一個句子,處理好句子間的停頓,甚至讀得聲情并茂,對他們來說頗有難度。唯有多練,才能逐漸幫助他們建立對文字的感覺,接納書面語言的表達樣式。但多練不應(yīng)該是機械地反復(fù)誦讀,在重復(fù)中耗掉學生的耐心和興趣,而應(yīng)當是充滿趣味地朗讀,讓學生樂此不疲。統(tǒng)編教材的編者在選文這方面是用了心的,他們圍繞“淺近的童話、兒歌、故事、古詩”這一閱讀目標,為小學生挑選了適合他們閱讀的內(nèi)容。對于這些閱讀內(nèi)容,我們要不厭其煩地帶著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形式中反復(fù)朗讀,幫助他們架起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橋梁。
1.學生嘗試練習讀
學生對書本上的故事天生有一種探究欲。他們在具備了借助拼音進行文字閱讀的能力之后會迫不及待地想拿起書自己去閱讀。因此,在閱讀每一篇課文之初,我們不妨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朗讀,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糾正?;蛟S,他們在初讀時會一個字一個字地拼讀,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出句子。畢竟萬事開頭難,好在低年級的課文幾乎都是淺顯易懂的,相信經(jīng)過多次自我朗讀之后,他們就能將句子讀通順、讀流暢。如果反復(fù)朗讀仍然沒法讀順,停頓也不合理,那定然是沒理解好。
2.教師示范引領(lǐng)讀
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qū)W生自己不太容易讀好課文,但他們往往能聽懂別人讀的內(nèi)容,這從他們幼年就愛聽大人給他們讀故事、愛看動畫片等現(xiàn)象就可以看出。因此,在帶著學生練習朗讀課文時,教師不妨給他們進行范讀引領(lǐng)。在教師的范讀中,學生對文字的意思也會很快明白,同時,這也給他們提供了模仿的樣式。
當然,教師的示范讀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播放來完成。這樣,對學生進行視覺和聽覺的同步刺激,更容易調(diào)動起他們讀好課文的積極性,引導(dǎo)他們更動情地朗讀。另外,學生在小組內(nèi)的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也不可小覷。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一切可以調(diào)動的力量,在不同的時候采用不同的示范引領(lǐng)方式,力求效果的最大化。
3.眼耳口心總動員
朱熹認為,“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边@說明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和習慣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指導(dǎo)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是否在狀態(tài),是否眼、耳、口、心都集中在文字的朗讀這里。為了讓學生不分神,筆者非常重視他們讀書姿勢的糾正,如頭正、肩平、足安,兩手分別把持書本的兩側(cè),保持書本稍向外斜,距離眼睛30厘米左右。這樣基本能保證他們小手不閑著,兩眼不游離。在朗讀時,筆者也會提醒他們看認真、看仔細,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重復(fù)讀。
4.小組合作分工讀
個體的朗讀展示往往顯得單一,但如果學生集體聲音洪亮地朗讀,往往就會讓他們精神一振,充滿熱情地融入其中?;蛘咄ㄟ^角色分工,或者組內(nèi)二人甚至多人對讀、師生共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方式,會讓學生迅速進入文本情境,情緒高漲,津津有味。
二、積累基本的表達句式,搭建學生想說、會說、能說的平臺
第一學段的寫話目標中提出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的要求,即便到了第二學段的習作,依然強調(diào)“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因此,引導(dǎo)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積累常用的語言表達句式,對于提高他們說的信心、說的能力、說的方法,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學中,筆者以每一篇課文的語言為例子,引導(dǎo)學生仿著說、理解說、想象說、創(chuàng)造說。
1.學著課文表達仿著說
規(guī)范、嚴謹、唯美的文本語言是學生學習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最好的范例。在引導(dǎo)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感悟文本、體會感情的同時,我們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那些與學生當下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詞句,有意識地引導(dǎo)他們學著說、仿著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說的能力。如讀《怎么都快樂》,筆者跟學生對話:“一個人玩,玩什么?”“一個人玩,可以用紙折船?!薄耙粋€人玩,可以自己跳繩。”“一個人玩,可以看書,畫畫?!薄f完了書上的,學生又自然想到課外的:“一個人玩,可以看動畫片?!薄耙粋€人玩,可以澆花。”……這樣邊讀邊說,邊說邊學,學生輕輕松松就能摘到順暢表達的果實。
2.根據(jù)理解各抒己見說
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運用書面語言時,我們先要讓學生理解它。理解詞句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因為用查字典等方法的話,字典等工具中的注釋的生字會更多。例如,《端午粽》一課里的“美滋滋”,學生通過結(jié)合文本說出該詞表示的是開心、高興的心情。筆者讓他們也試著用“美滋滋”來說說自己。他們說:“笑笑美滋滋地穿著新衣服來上學?!薄敖裉斐晕顼埖臅r候,老師給每個人一個蘋果,大家心里美滋滋的?!薄敖裉炖蠋煴頁P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薄?/p>
3.緣本展開在想象中說
課文內(nèi)容往往是留有空間的,我們順著課文的內(nèi)容引導(dǎo)學生繼續(xù)想象,自由地說,可以讓學生說得更靈活。如《端午粽》的作者用“剝開”“咬”“真是”寫了自己吃粽子的過程,筆者讓學生交流“你是怎么吃粽子的”,并要求學生最好也用上這些詞。學生說:“媽媽幫我解開繩子,剝開粽葉,用筷子從頂上插進去,然后從尖尖開始咬一口,真是軟軟的、黏黏的。”“我用剪刀剪斷繩子,然后提著粽葉用力晃晃,粽子就掉進碗里了,白白胖胖的,真是可愛極了?!薄?/p>
4.靈活運用創(chuàng)造性地說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課本中有限的句式往往不能滿足他們表達的需要。這時候,我們就要鼓勵他們在課文語言的基礎(chǔ)上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說。如《荷葉圓圓》的每一自然段都是以說的話開頭,再說他們的表現(xiàn)。筆者引導(dǎo)他們繼續(xù)想象,(誰)說:“荷葉是我的。”(誰)怎么做。然后,將荷葉換成操場,引導(dǎo)他們說說自己在操場上開展的課間活動。學生在課文句式的基礎(chǔ)上,自由學說。他們說:“‘操場是我的運動場。我在操場上快樂地跑步?!薄熬Ьдf:‘操場是我的樂園。我在操場上奔跑,把風箏放得高高的?!薄?/p>
三、溝通關(guān)聯(lián)文本與生活,促進學生讀與說能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拉近文本語言與學生口頭表達經(jīng)驗和具體生活經(jīng)驗的距離,可以讓原本陌生的課文語言走進學生的表達之中,在實實在在的實踐中提高學生讀與說的能力。
記得有一次午餐,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一個蘋果。筆者看到一張張小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們扒一口飯,再啃一口蘋果,似乎正享受著人世間最愜意的生活。筆者忍不住逗他們:“大海,藍藍的,又寬又遠。沙灘,黃黃的,又長又遠。蘋果呢?”(來自一年級課文《項鏈》的開頭)學生接:“蘋果,紅紅的,又大又圓?!薄疤O果,圓圓的,又甜又香?!边@時候,一個小朋友突然從衣兜里拿出一個蘋果來,看了又看,想吃又舍不得吃。筆者就好奇地問他:“你怎么不吃呀?”“我要帶給媽媽吃?!薄盀槭裁匆獛Ыo媽媽?”“媽媽會很開心?!薄班?,你是要讓媽媽開心呀!以前你也帶過東西給媽媽嗎?”“嗯,每次媽媽都很開心呢!”……
后來,在學習《彩虹》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仿著課文的語言來說一說這個小朋友把蘋果省下來帶回家給媽媽吃的事。學生不假思索:“媽媽,如果我把老師發(fā)給我的蘋果帶回家,送給你吃,你高興嗎?”“媽媽,如果我中午的時候拿著蘋果不吃,把它裝在書包里帶給你,你不是多了一份美食嗎?我省下蘋果給你吃,你高興嗎?”……這時,筆者出示學生經(jīng)常說的句式:“今天,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了一個蘋果,我悄悄把它藏起來,準備帶回家給媽媽吃。我想,媽媽一定會很開心。”讓他們對照著讀,交換著說,生活語言與書面語言之間表達的一致性,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感性的記憶。同時,學生讀與說的能力也在具體的表達實踐中得到了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四、注重激勵性積極評價,激發(fā)學生樂讀樂寫的表達欲望
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想他們一下子就把句子說得完整、通暢,是比較難以實現(xiàn)的事。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彎下身子,耐下性子,以真誠的期待和欣賞的眼光去鼓勵他們,呵護他們剛剛?cè)计鸬恼Z言表達興趣的火苗,激發(fā)他們樂讀樂寫的表達欲望。如在閱讀《文具的家》一課時,一學生始終讀不好文中媽媽和女兒的對話,但他的慢語速讀“眨著一雙大眼睛”剛剛好,讓女兒這一動作很好地體現(xiàn)了出來。筆者抓住這一優(yōu)點,讓他再次給大家朗讀,他贏得了大家的掌聲。然后,我用商量的口氣跟他說:“你媽媽在你犯了錯誤的時候,會怎么跟你說話呀?”“說話很快,聲音很高?!薄拔覀冞@里的媽媽是不是也很生氣?你再試著讀一讀?!边@名學生很快就將媽媽的話采用了較高和較快的語速讀得很好了。這樣的練讀,讀到了位,也為下面的學著說奠定了基礎(chǔ)。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暢談著生活里人物的對話。筆者適時抓住他們呈現(xiàn)出來的一個小優(yōu)點,給予熱情的鼓勵,從而讓他們越說越帶勁兒,越說越想說。
重視小學低學段的讀和說的關(guān)系,引導(dǎo)學生讀好書,在讀中學說,讀說同行,相輔相成,這樣的低起點出發(fā),可以讓學生快樂接納書面語言,樂于模仿、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心情,從而在不斷地以讀、說為主要語言文字實踐的過程中,為今后的寫話、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張伺娟(1975— ),女,江蘇南通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