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昆
【摘 要】目的:于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中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對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50例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進行分組(雙盲法)研究,乙組和甲組,各25例。乙組布巾鉗牽引治療,甲組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比較治療后兩組的肘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結果:實施不同治療干預后,甲組肘關節(jié)功能總優(yōu)良率大于乙組(P<0.05)。結論:于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中,實施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肘關節(jié)功能。
【關鍵詞】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6.817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29-01
對于肱骨髁上骨折來說,屬于兒童最常見的肘部骨折,在3-10歲的兒童中多發(fā)。由于骨折斷端移位的情況比較復雜、不規(guī)則的髁上解剖形態(tài)、手術固定空間受限,致使手法復位、手術內固定比較困難,因此被定義成難復性骨折[1]。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方法比較多,以往是經手法復位治療,因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多次暴力復位易使軟組織水腫加重,而損傷周圍重要神經,還易出現骨化性肌炎,甚至是肘關節(jié)強直。因此,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要切開復位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對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50例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進行分組(雙盲法)研究,乙組和甲組,各25例。女20例、男30例。2-13歲,均值5.81歲。兩組基線資料P>0.05。
1.2方法
乙組布巾鉗牽引治療,鉗夾尺骨嵴,屈肘平行做外展牽引,在手法復位后經夾板進行外固定。甲組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即:靜吸復合麻醉,仰臥位,患肢外展,在肘前偏外橫紋處做2-3cm的弧形切口,皮膚、深筋膜切開,注意對前臂外側皮神經進行保護,肌組間沿著肱二頭肌外側緣進行鈍性剝離,直達骨折端。對骨折端的淤血進行清理,詳細對骨折的移位情況進行了解,常發(fā)現骨折近端會刺破骨折遠端的骨膜,導致骨膜破裂,且骨折間隙常夾雜肌肉組織和骨膜,提高復位難度,所以要對骨折間隙的肌肉組織、骨膜進行剝離,之后復位,在復位滿意(骨折端內外側緣平滑,沒有臺階感)后,患肢屈肘,外髁、肱骨內打入克氏針,做交叉固定,針尾彎曲留在皮外。活動肘關節(jié),倘若骨折斷端仍然不穩(wěn)定,在肱骨外踝在平行打入克氏針。明確肘關節(jié)活動受限與否,經C臂機檢查復位滿意與否。傷口清洗、縫合,加管型石膏進行外固定。在患兒蘇醒后,給予掌指功能訓練指導,術后兩周復查X片,如果骨折斷端形成少許骨痂,就可摘除石膏,換三角巾懸吊,給予屈伸肘關節(jié)、前臂旋轉功能鍛煉指導。三到四周后再復查X片,形成牢固骨痂就去除克氏針。繼續(xù)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避免肘關節(jié)僵硬發(fā)生,并適當肘外翻練習,減少肘內翻畸形的發(fā)生。
1.3觀察指標
實施不同治療干預后,經Flynn肘關節(jié)功能評定標準對兩組的肘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估,差:肘伸屈功能、攜帶角丟失超過15°;可:攜帶角丟失少于10°,肘伸屈功能丟失少于15°;良:肘伸屈功能、攜帶角丟失在6-10°之間;優(yōu):患兒肘關節(jié)未疼痛,肘伸屈功能、攜帶角丟失少于5°[2]。肘關節(jié)功能總優(yōu)良率=[(良+優(yōu))/總例數]*10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24.0軟件,計數資料經(%)體現,x2檢驗,計量資料經(-x±s)體現,t檢驗,統(tǒng)計學差異經P<0.05體現。
2 結果
比較甲乙兩組治療后的肘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實施不同治療干預后,甲組肘關節(jié)功能總優(yōu)良率大于乙組(x2=5.3571,P=0.0206)。
3 討論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大都是間接暴力導致,多因交通事故、運動所致。臨床最常用閉合復位后克氏針內固定療法對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進行治療,存在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復位效果好以及固定時間短等優(yōu)勢,但是因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需多次反復的復位,使軟組織水腫程度加重,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出現周圍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肘關節(jié)畸形等,致使肘關節(jié)功能出現障礙,而且對肱骨髁上骨折并發(fā)血管損傷、神經損傷亦或骨折端嵌入軟組織的患兒來說,也不宜經上述療法進行治療[3]。
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清除血腫比較方便,降低軟組織內壓,使骨折斷端充分暴露,利于觀察復位良好與否,并能了解是否存在血管、神經、肌肉損傷以及嵌入[4]。而且該手術入路可對內外踝同時解除,方便克氏針入針,對肌肉組織不會造成損傷,對早期功能康復不會產生影響[5]。值得注意的是:術中要避免尺神經損傷,如果肘部腫脹就易對尺神經造成損害,所以進針時應在內側髁偏前的位置進針,而避開尺神經溝。復位時要可能解剖復位,而減少肘內翻畸形的發(fā)生。術中注重給予骨膜保護,利于骨折斷端穩(wěn)定,保障骨折端血運,利于骨膜成骨。本課題結果是:實施不同治療干預后,甲組肘關節(jié)功能總優(yōu)良率大于乙組(P<0.05)。
總之,于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兒中,實施肘前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肘關節(jié)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遠輝,萬永鮮,葉里子,等.3種手術入路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7):2-4.
[2] 王瑜,魏俊強,金宇,等.難復位性肱骨髁上骨折24例臨床分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5,14(6):531-533.
[3] 李海堂,封林,孫勁松,等.肘前小切口治療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15,35(3):165-167.
[4] 白忠,周海寧,陳凡達,等.肘前入路切開復位治療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C].//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二十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年會論文集.2017:575-575.
[5] 王小強.肘前小切口治療兒童難復性肱骨髁上骨折臨床研究[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19,24(2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