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病因復雜、危害極大,患者多可見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胸悶、喘息、易疲勞等癥狀,會給其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1]。本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措施加以分析,討論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方法。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納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2例,利用抽簽法,其中分為實驗組(n=31)與參照組(n=31)。實驗組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男17例,女14例。年齡分布51-84周歲,均值(62.18±9.75)周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時間2-19年,均值(10.87±2.31)年。參照組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男19例,女12例。年齡分布51-85周歲,均值(62.22±9.78)周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時間2-18年,均值(10.84±2.2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齡、性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時間結果未見顯著差異性特征(P>0.05),其校準結果對比值與統(tǒng)計學要求一致。
1.2 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予行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病情概況、生活習慣、家庭概況等進行了解,對患者實施全面評估,并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針對患者存在的顧慮之處進行疏導,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得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進而積極和醫(yī)護人員進行配合[2]。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等對其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需向患者系統(tǒng)介紹相關疾病知識、注意事項,耐心解答其疑問,以提升其對自身病情的認知度,緩解負面情緒[3]。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全部62例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案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心理、抑郁心理評分通過t檢驗,(均數±標準差)是其表現方式。以X2檢驗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n%)是其表述方式。統(tǒng)計學判別標準是P<0.05。
2 結果
2.1 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心理、抑郁心理評分比較
對比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數據(見表1),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具有一致性,P>0.05,實驗組護理干預后焦慮心理、抑郁心理評分低于參照組,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2.2 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對比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見表2),實驗組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依從性(96.77%)高于參照組(77.42%),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導致患者出現諸多不適,加之該病的病程往往較長,臨床護理難度較大[4]。對此,本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具有一致性,實驗組護理干預后焦慮心理、抑郁心理評分低于參照組,實驗組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依從性高于參照組。對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實施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近些年來許多專家學者主張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實施恰當的心理干預,通過心理干預提升其心理舒適度和生活質量,加快病情的康復,并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5]。
綜合以上結果,心理護理干預于重癥監(jiān)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董永軍,常亞潘.護理風險管理聯(lián)合情志調護在老年重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0,26(3):110-114.
馮冬冬.肺康復鍛煉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0,32(4):97-99.
劉艷玲.對ICU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舒適護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23):221-222.
郝俊萍,張秋潔.集束化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機依賴發(fā)生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9):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