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精神科的患者常常會因為無法控制的沖動行為而出現(xiàn)毀物、傷人及自傷等事件的發(fā)生,這不僅會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還會因為無法配合醫(yī)院的各項治療,嚴重影響著臨床治療的效果[1]。保護性約束是臨床上針對此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用的一種重要護理措施,是在尊重患者的人文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約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避免患者傷害他人、物品或自傷、自殺等,最大限度地減少其他意外因素對患者的傷害,并且可以保證各項臨床治療能夠順利地完成,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隨機選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間在我院精神科治療期間進行保護性約束的患者54人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患者既往病歷資料,分析保護性約束的使用特征,比較患者在約束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間在我院精神科進行治療并進行保護性約束的患者54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54名患者中,精神分裂癥39例,偏執(zhí)型精神障礙5 例,精神發(fā)育遲滯4例,其他類型6例。入組患者的年齡均在18至58歲之間,并且都在治療期間進行過保護性約束。
1.2 研究方法
1.2.1 保護性約束前準備:①保護性約束對象:對于新入院的患者有興奮躁動、自傷、傷人及毀物表現(xiàn)者;治療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興奮躁動、傷人毀物、外逃者;具有嚴重的自殺、自傷行為者;癲癇大發(fā)作者;拒絕治療如輸液不合作者;其他特殊情況隨時需要約束者。②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的保護性約束培訓,包括護理技能培訓及人文精神培訓,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性約束操作規(guī)范。一定要注意在操作過程中,按規(guī)范步驟進行,操作輕柔,態(tài)度溫和,注意患者情緒,及時對患者的不安情緒進行安撫。③保護性約束過程中,要講究一定的技巧,首先對雙上肢進行約束,之后再約束雙下肢,最后對肩部做固定,這樣可以提高安全性,減少骨折、脫臼、皮膚損傷等的發(fā)生。④約束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人文關(guān)懷,尊重患者,盡量在單獨的病房進行保護性約束,防止其他無關(guān)人員圍觀。充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病情說明,解釋保護性約束的必要性,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理解;
1.2.2 保護性約束過程中的觀察:
①嚴格按照保護性約束的操作規(guī)范,對約束的患者定時進行觀察和巡視,每半小時一次,及時記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等。②定時對患者進行局部的按摩,尤其是在手足等容易勒傷的部位更要注意保護,可以加用保護墊,并保證合適的松緊度。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定期放松約束。③定時變換患者體位,每隔2小時調(diào)整患者的肢體位置,防止壓瘡的發(fā)生。④可以適當?shù)厥褂霉膭钚缘恼Z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如果約束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緊急情況,必須及時告知其主管醫(yī)生。[3]
1.2.3 解除約束后的注意事項:當患者精神狀況平穩(wěn),由其主管醫(yī)生評估可以解除約束后,要再次對患者解釋約束的原因,消除患者對于保護性約束的疑慮,并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適當?shù)男睦砀深A,避免不必要的醫(yī)患糾紛。
1.3 觀察指標 通過回顧性分析入組患者的病歷資料,分析保護性約束的使用特征,比較患者在約束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
2 結(jié)果
2.1 保護性約束的原因
入組的54名精神科患者中,進行保護性約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因為發(fā)生損物傷人進行約束的有22人,因為行為失控而約束的有17人,因為不配合醫(yī)護治療的有10人,因為意識障礙而進行保護性約束的有5人。
2.2 患者約束前后沖動行為、出走及自殺的發(fā)生風險評估情況比較。
實施約束后患者的沖動行為評分為(2.93±0.13)分,出走風險評分為(2.28±0.17)分,自殺風險評分為(4.26±1.91)分,均優(yōu)于約束前的沖動行為評分(4.61±0.72)分、出走風險評分(4.24±0.33)分和自殺風險評分(8.96±2.62)分。以上結(jié)果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在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患者的不合作行為導致沖動暴力、逃跑、自傷、破壞規(guī)則及拒藥等事件的發(fā)生,對醫(yī)護人員和患者自身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并且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保護性約束,是該科患者治療中一種重要的急性醫(yī)學干預手段,它主張在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行為的約束與控制,減少不合作事件的發(fā)生。有研究發(fā)現(xiàn)保護性約束不僅可以避免患者傷害他人、物品或自傷、自殺等,還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達到更好地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間在我院精神科進行治療期間進行保護性約束的患者54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jié)果顯示,入組的54名患者中因為發(fā)生損物傷人進行約束的有22人,行為失控而約束的有17人,因為不配合治療的有10人,意識障礙的有5人。約束后患者的沖動行為評分為(2.93±0.13)分,出走風險評分為(2.28±0.17)分,自殺風險評分為(4.26±1.91)分,均優(yōu)于約束前的沖動行為評分(4.61±0.72)分、出走風險評分(4.24±0.33)分和自殺風險評分(8.96±2.62)分。
綜上所述,保護性約束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顯著降低患者發(fā)生沖動行為、出走以及自殺的風險,積極促進臨床治療效果,因此精神科醫(yī)生可以在該類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適當?shù)夭扇”Wo性約束。
參考文獻
張紅.保護性約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及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8,13(7):62-65.
陳美玲,楊曉江.精神病患者對保護性約束的反應及護理干預[J].醫(yī)學信息旬刊,2017,05(9):2541-2542.
劉艷麗,聶愛珠.精神科約束保護帶在臨床中的應用及分析[J].新疆中醫(yī)藥,2018,29(2):65-66.
張素專.精神科護理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與對策[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7,19(1):158-159.
張金升.磁扣式保護性約束帶在精神科病房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9,25(0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