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玲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其中含有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5~55歲的婦女。子宮肌瘤治療原則以手術為主,我院傳統(tǒng)手術為開腹子官切除術。2017 年1~6月采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共計30例?,F(xiàn)將我科對該項新技術的認識及相關整體護理經(jīng)驗體會淺談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0例患者年齡為40~50歲,平均45歲,所有患者經(jīng)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證實為子宮肌瘤,且均符合婦科腹腔鏡手術適應證。麻醉方式為全麻,切除術后標本病理均為良性子宮肌瘤。
1.2 方法 對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術后整體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向患者介紹有關手術知識及此類手術的優(yōu)點和可靠性,使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做好術前準備及各項輔助檢查,做好皮膚、腸道及陰道的準備,特別注意臍部護理。
1.2.2 術后觀察和護理首先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護,其次是一般的護理(如飲食尿管、下床活動等)。主要從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情況、下床活動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及出院時間等方面進行觀察。進行腹壁穿刺孔的觀察和護理及并發(fā)癥(如出血、腹脹、皮下氣腫)的觀察和護理。
2 結果
經(jīng)過全科人員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4~6天,術后住院4天。30例患者中僅有2例術后切口疼痛劇烈,給予肌注度冷丁后緩解,其余均切口疼痛較輕;30例均在24 h恢復腸蠕動并下床活動;留置尿管均于術后24 h拔除且無尿路感染;腹壁穿刺孔無滲血;無陰道流血、腹脹及皮下氣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3 護理體會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等優(yōu)點,患者術后恢復快,其護理體會如下。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術前主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相對而言是新技術,患者及家屬可能對此術式不甚了解,心存疑慮或恐懼,因此,要向其講明此術式的優(yōu)點和可靠性,并請術后患者現(xiàn)身說法,消除顧慮、堅定信心,使其愉快地接受手術。
3.1.2 飲食 術前3天給予患者半流食,術前當晚給予流食,午夜至次日晨禁食,術前4h禁水。
3.1.3 腹部準備 術前1天備皮,剃凈手術部位汗毛及陰毛,范圍自劍突下至大腿上1/3,兩側(cè)至腋中線,因腹腔鏡手術經(jīng)臍部,因此,臍部必須清潔干凈,可用碘伏棉球浸泡5 min后再用棉簽清潔。
3.1.4 陰道準備 術前3天用0.1%新潔爾滅或碘伏沖洗陰道。
3.1.5 腸道準備 2%肥皂水清潔灌腸,可于術前晚一次,次日晨起一次,以達到清潔腸道的效果。
3.1.6 睡眠 為使受術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可于術前晚睡前遵醫(yī)囑給予安定10 mg口服。
3.1.7 導尿 術前30min留置尿管,排空膀胱,防止膀胱充盈,損傷膀胱,遵醫(yī)囑給予安定10mg和阿托品0.5mg鎮(zhèn)靜藥物肌注。
3.2 術后護理
3.2.1 一般護理患者術畢回病房后,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cè),禁食、禁水。一般術后8h就可取半臥位,翻身活動,進半流質(zhì)飲食,24h可停持續(xù)導尿、下床活動。鼓勵患者早活動、早進食、早下床大小便,這樣不僅有利于腹腔內(nèi)氣體的吸收,減少術后腹脹等并發(fā)癥,而且可防止粘連,促進患者身體恢復,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
3.2.2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雖然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創(chuàng)傷小,但同樣有可能發(fā)生出血和內(nèi)臟損傷等危險,因此術后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腹部癥狀,測血壓、脈搏、呼吸,每小時1次,直至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隨時觀察有無腹膜刺激征,對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弱、面色蒼白及腹部疼痛者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做好開放靜脈、吸氧及開腹止血的準備。
3.2.3 腹壁穿刺孔的觀察和護理 腹壁穿刺孔可出現(xiàn)疼痛、滲血、滲液等情況。穿刺孔出血多發(fā)生在術后24 h內(nèi),為穿刺鞘拔出后壓迫作用消失而致。因此,腹腔鏡手術患者回病房后,護士需及時觀察穿刺孔有無滲血、滲液。
3.2.4,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并發(fā)癥包括:(1)出血。術后出血主要是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常見并發(fā)癥,主要是腹腔內(nèi)出血和宮頸殘端出血。因此,術后須嚴密觀察生命體征,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并處理。應密切觀察出血及血液服顏色,一且發(fā)現(xiàn)出血為鮮紅色或伴有凝血塊,應及時報告醫(yī)生,查找出血原因并對癥處理。(2)氣腹后不適的護理。由于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術中使用二化碳及手術體位、麻醉反應等影響,術后患者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脹及皮下氣腫,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肩背酸痛或不適感,以右肩痛最為多見,也有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胸悶,呼吸困難等。另外,術后二氧化碳可能在膈下積聚,導致患者膈下疼痛一般無須特別處理,術后1 ~3天會自行緩解。但應向患者解釋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應鼓勵患者早活動,多翻身,促進氣體的吸收。對癥狀嚴重者可給予臀部墊高,讓氣體向盆腔聚集,以減輕癥狀,必要時給予吸氧。腹脹明顯的可肌注新斯的明2 ml,疼痛難忍者可用止痛劑。
腹腔鏡具有損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等優(yōu)點,在整體護理上有它自己的特點,以上是我科腹腔鏡手術積累的護理經(jīng)驗,通過上述護理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患者術后康復快,贏得了患者的信賴[2]。。
參考文獻
劉彥 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20.
樓寶陽,景艷,沙文煥.腹腔鏡婦科手術臨床應用400例[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0,6(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