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霖 肖冬
摘 要: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全新的、突破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預先制定的教育目標,根據(jù)受教育者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和方案,通過暗含的、內(nèi)隱的教育活動,有意識的將教育目的、教育意圖隱藏于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過程中,使受教育者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響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領(lǐng)域的全新探索,有其獨特的教育特點和功能,是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影響廣泛。
關(guān)鍵詞:隱性教育;顯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全新的、突破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對日益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和日漸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獨特的“潤物細無聲”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guān)注。2019年3月18日,習主席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強調(diào)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
目前,由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理論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學科體系,教育學家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切入點不同,造成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涵的多樣化,尚未達成一致。
第一,從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來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區(qū)別而存在的一種教育方法,它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對方法的理解上,有的學者把它定位為實施方法,也有的學者把它定位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運用藝術(shù)與技巧。有學者指出:隱性教育是利用人們社會實踐和人生活動(組織管理、職業(yè)活動、人際交往、文化娛樂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的方法。[1]有學者指出:隱性教育,是指運用多種喜聞樂見的手段,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中,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2]還有的學者認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過潛藏的教育因素間接地對教育對象的思想和個性滲透塑造性影響活動的手段和方式。常采用“迂回”、“滲透”的教育形式。[3]
第二,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zhì)來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中接受教育,而不是教育者無意識的實施教育。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過程是在“無計劃”、“非目的性”中進行的,但對于教育者而言,是在掌握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后,有目的、有計劃地制定教育計劃來對學生施加影響。首先,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具備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四個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體和教育環(huán)體,但更強調(diào)教育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其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具備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即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實施影響、促成轉(zhuǎn)化——信息反饋、評估控制,但更強調(diào)實施過程的隱蔽性。因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隨心所欲,那種無目的、無組織、無方向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更不能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正如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學》中所說:“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盵4]隱性思想教育同樣也是遵循這樣的教育規(guī)律的。
第三,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來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獨特的實踐方式。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涵的理解關(guān)鍵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涵的正確把握基礎之上,認清“隱性”這個詞所具有特殊含義,以及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特征。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無意識教育,是指不為受教育者本身所意識到的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5]所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不具備獨立的學科形式存在,附著、滲透、隱含于其他載體中的教育,其性質(zhì)不夠明顯且不直接、不暴露。[6]還有的學者提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帶有政治色彩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氛圍,教育者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流露出的政治立場和觀點,以及教育環(huán)境施加的種種影響,如教學設施、生活設施、人文景觀、校風班風、學校管理者的人格力量等。[7]
第四,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方面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資源是相對于顯性資源而言的,通常以不被人注意的形式存在于校園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以及大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大致上有以下四方面因素。除顯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外,其他課程內(nèi)容及教學方式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物質(zhì)層面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校園“硬”環(huán)境的建設中隱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圖的學校建筑、生態(tài)環(huán)境、班級教室設置等;制度層面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的管理體制,集體生活制度等;精神層面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即學校“軟環(huán)境”的塑造中隱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如學校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歷史傳統(tǒng)、精神風貌、校園特征,學校成員共同持有的目標追求、價值體系、道德情感和行為模式等。
綜合以上觀點,概括說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預先制定的教育目標,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和方案,通過暗含的、內(nèi)隱的教育活動,有意識的將教育目的、教育意圖隱藏于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過程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響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方式,有其獨特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辯證統(tǒng)一,影響廣泛。
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相對于傳統(tǒng)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四個顯著特點。
1.開放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決定了其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八小時之內(nèi)延伸到八小時之外,隨時隨地的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第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nèi)容具有廣泛性。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教育的實效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往往與受教育者的生活學習直接相關(guān),如學校的硬件環(huán)境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各項社會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有目不暇接的影視劇,琳瑯滿目的小說、詩歌,潛移默化的輿論、信息,還有無孔不入的網(wǎng)絡信息等。可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廣泛的。第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環(huán)境具有全方位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可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而不單單只存在于課堂和活動中。只要教育者事先設計好一定的意向,并將這些意向投置到具體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中,教育就會按照教育者的意向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進行。可以說,在社會生活的大課堂里,無時無處不存在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教育環(huán)境是開放而又開闊的,從而填補了灌輸教育所無法有效覆蓋的生活時空,產(chǎn)生了“不以一人治天下,而以眾人添磚瓦”的獨特教育效果。所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無課堂、跨時空的開放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