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晨曦,盧輝,鄧雷,田東立,張頤
(1.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科,沈陽 110001;2.濟寧市任城區(qū)婦幼保健院產(chǎn)科,山東 濟寧 227200)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以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體內代謝紊亂。近年來,MS及其相關疾病已成為臨床和公共衛(wèi)生的重要問題。有文獻[1]報道,MS相關指標可預測多種癌癥的發(fā)生。女性MS患者較正常女性患卵巢癌、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更高,可能與激素紊亂有關[2]。目前,MS與卵巢癌發(fā)病的關系尚無統(tǒng)一認識,且兩者關系的相關研究少見。
女性惡性生殖腫瘤中,卵巢癌的發(fā)生率位居第3位,肥胖、脂肪因子、高血糖與卵巢癌的發(fā)病、侵襲和轉移可能有關[3]。許多研究[1,3-4]報道,代謝紊亂既是卵巢癌發(fā)病危險因素,又與卵巢癌預后有關。另有研究[5]報道,影響60歲以上卵巢癌患者預后的因素有患者自身合并癥和活動狀態(tài)等。老年卵巢癌患者多在晚期時被診斷,且腫瘤更具侵襲性[6-8]。目前,臨床上對MS相關指標與高齡女性卵巢癌的相關性研究少見。本研究對高齡卵巢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MS與高齡女性卵巢癌的關系,研究MS相關指標對卵巢癌的診斷和預防是否具有輔助作用。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行手術治療的高齡卵巢腫瘤患者121例,其中上皮性卵巢癌61例(惡性組),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60例(良性組)。同時另外選取117例卵巢癌患者,其中年齡≤60歲的患者56例,年齡>60歲的患者61例。
納入標準:(1)卵巢腫瘤患者年齡>60歲;(2)診斷為原發(fā)卵巢腫瘤,且經(jīng)術后活組織病理學證實;(3)均為首次進行抗腫瘤治療。排除標準:(1)患有影響糖、脂代謝的其他疾??;(2)接受性激素替代治療;(3)1個月內行抗凝或溶栓治療;(4)患有感染性疾病。
收集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如血壓、體質量、身高,詳細記錄,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空腹12 h后抽取靜脈血,血液標本送至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生化檢驗室,檢測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D-二聚體水平。MS相關指標包括空腹血糖、收縮壓、舒張壓、HDL、LDL、TC、TG、D-二聚體。異常代謝因素包括超重或肥胖、代謝紊亂、高血壓、高血糖。
根據(jù)我國糖尿病醫(yī)學會制定的MS診斷標準[9]。診斷標準:(1)超重和(或)肥胖:BMI≥25.0 kg/m2;(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確診糖尿病并治療者;(3)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40/90 mmHg和(或)已確診高血壓并治療者;(4)血脂紊亂:空腹TG≥1.70 mmol/L(150 mg/dL)和(或)HDL<1.0 mmol/L(39 mg/dL)和(或)已確診高脂血癥并治療者。具備以上4個組成成分中的3個或全部,可確診為MS。
依據(jù)《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2016年修訂版)》的診斷標準[10]。血清TC:正常,<5.18 mmol/L;異常,5.18~<6.2 mmo/L為邊緣升高,≥6.2 mmol/L為 升高。血清TG:正常,<1.7 mmol/L為合適水平;異常,1.7~<2.3 mmo/L為邊緣升高,≥2.3 mmol/L為升高。LDL:正常,<2.6 mmol/L為理想水平,<3.4 mmol/L為合適水平;異常,3.4~<4.1 mmol/L為邊緣升高,≥4.1 mmol/L為升高。HDL:正常,≥1.04 mmol/L;異常,<1.04 mmol/L為降低。
D-二聚體檢測標準因檢測系統(tǒng)和試劑改變,采用我院正常范圍:0~1 μg/mL。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表示,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M(P25~P75)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危險因素評價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價各指標對卵巢癌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良性組與惡性組比較、≤60歲卵巢癌組和>60歲卵巢癌組比較,患者的年齡、孕次、產(chǎn)次等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惡性組和良性組比較,舒張壓、LDL、HDL、TC、TG水平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惡性組收縮壓、空腹血糖、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良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0歲卵巢癌組和>60歲卵巢癌組比較,各項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惡性組和良性組一般資料的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groups
表2 ≤60歲和>60歲卵巢癌組一般資料的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60 years of age and those >60 years of age
表3 惡性組和良性組MS相關指標的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MS-related indexes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groups
表4 ≤60歲和>60歲卵巢癌組MS相關指標的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MS-related indexes between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60 years of age and those >60 years of age
2.3.1 異常代謝因素發(fā)生率的比較:惡性組與良性組比較,血脂紊亂發(fā)生率高、高血壓發(fā)生率低,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性組患者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高血糖發(fā)生率高于良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者與卵巢癌發(fā)病率呈正相關(r=0.186,P=0.038;r=0.242,P=0.025)。見表5。
2.3.2 不同異常代謝因素數(shù)目下MS發(fā)病率的比較:當患者異常代謝因素數(shù)目<3時,惡性組與良性組比較MS發(fā)病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當患者異常代謝因素數(shù)目≥3時,惡性組MS發(fā)病率高于良性組(P<0.05),且患病率與卵巢癌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r=0.265,P=0.002)。見表6。
表5 惡性組與良性組間異常代謝因素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Tab.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factors related to abnormal metabolism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groups[n(%)]
表6 不同異常代謝因素數(shù)目下惡性組與良性組MS發(fā)病率的比較[n(%)]Tab.6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MS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factors related to abnormal metabolism[n(%)]
惡性組與良性組中MS發(fā)生率分別為24.6%(15/61)和6.7%(4/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4.565,95%CI:1.417~14.707,P<0.05)。推測患有MS的高齡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是正常高齡女性的4.565倍。
采用單因素回歸分析相關性,并采用多因素回歸分析其結果,提示卵巢癌的發(fā)生與高血糖、HDL、TC、D-二聚體水平有關(P<0.05);血糖和D-二聚體水平升高均為卵巢癌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7。
表7 卵巢癌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Tab.7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ovarian cancer
血糖和D-二聚體水平可能是卵巢癌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利用ROC曲線分析血糖與D-二聚體水平升高對卵巢癌的診斷是否有意義。血糖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550,最佳臨界值為6.10 mmol/L,敏感度為18.0%,特異度為96.9%,其診斷價值較低。D-二聚體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30,最佳臨界值為1.57 μg/mL,特異度為93.8%,敏感度為59.0%,D-二聚體對卵巢癌診斷價值一般。見圖1。
圖1 血糖和D-二聚體水平的ROC曲線分析Fig.1 ROC curve analysis of blood glucose and D-dimer levels
起初有研究認為MS可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增加各種心臟代謝風險因素。研究[11]表明,女性65歲以后MS發(fā)病率較高。有文獻[12]報道,MS影響惡性腫瘤的發(fā)生,伴有MS的人群患惡性腫瘤的風險增高。但其相關機制尚不明確,MS是否比其他異常代謝因素帶來的風險更大也尚不清楚。膳食能量密度與MS密切相關,但其與癌癥的關系仍存在爭議。RUSSO等[13]在加拿大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健康研究中調查了膳食能量密度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結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系。采用病例隊列研究,在完成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和飲食問卷的39 532名女性參與者中,分別診斷出922例乳腺癌、188例子宮內膜癌、104例卵巢癌和269例結腸直腸癌。使用針對病例隊列設計、修改的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估計膳食能量密度與這些癌癥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結果顯示,膳食能量密度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風險之間無統(tǒng)計學相關性。
流行病學統(tǒng)計表明,MS相關因素是卵巢癌發(fā)生、發(fā)展危險因素。研究[14]報道,高齡女性MS發(fā)病率較高,且其實體腫瘤發(fā)病風險增加,但目前對高齡人群中MS與卵巢癌相關性的臨床研究較少,且其關聯(lián)性尚有爭議。BATTELLI等[15]的研究納入38 940例女性患者,結果提示,MS增加子宮內膜癌、胰腺癌等的發(fā)病率,但與卵巢癌之間未見明顯相關性。BJRGE等[16]評估了MS和卵巢癌發(fā)生的相對風險,結果顯示,MS與卵巢癌風險之間無顯著相關性,MS可作為卵巢癌患者預后的預測指標。
最近的研究表明,MS可能是不同部位癌癥的危險因素。然而,MS在癌癥發(fā)展中的作用仍然不確定。MS導致卵巢癌發(fā)病機制暫不明確。MS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卵巢癌分期、分化程度、轉移。CHEN等[17]的研究納入了57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結果提示,合并MS患者多為低分化腫瘤且多為晚期。
本研究為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結果表明,MS相關疾病在卵巢癌患者中的發(fā)病情況與年齡無明顯相關性,但MS是高齡女性卵巢癌發(fā)病危險因素,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有差異。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對象的居住地均局限于遼寧省及周邊地區(qū);所選病例較少。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研究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提示,血糖和D-二聚體水平較高可增加卵巢癌的風險,可能是卵巢癌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與血糖相比,D-二聚體對卵巢癌診斷價值更高。目前,有研究[18]提示糖尿病與卵巢癌發(fā)病顯著相關,D-二聚體為卵巢癌的獨立危險因素,其能否作為卵巢癌診斷指標存在爭議。
綜上所述,MS與高齡女性患卵巢癌具有相關性,但與卵巢癌患者年齡無明顯相關性;MS相關因素中高血糖是卵巢癌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但對卵巢癌的診斷意義較低;D-二聚體水平與卵巢癌的發(fā)生有關,動態(tài)監(jiān)測懷疑卵巢癌的MS患者,特別是高血糖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有助于卵巢癌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