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普平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由湖南省博物館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先生主編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以下簡稱《集成》)于201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此次出版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馬王堆出土的所有簡帛資料,并且結(jié)合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相關(guān)研究,對馬王堆簡帛的釋文和注釋都進行了改進,價值斐然。我們在研讀《集成》時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字詞解釋有商補余地,今謹呈淺見于此,敬請方家指正。
《相馬經(jīng)》第29行下至第30行上:
錫,《集成》云:“錫,從文意看,錫字應有‘飄動’‘向上’之義。用為何字待考。”
今按:相同用法的“錫”字,在《相馬經(jīng)》中還有4例,今舉例如下:
(3)《相馬經(jīng)》第35行上:能錫者,善走馬也;不能動榣(搖)者,奴(駑)馬也。
(4)《相馬經(jīng)》第35行下:肉不能動榣(搖)錫者,二奴(駑)也。
“钖”應讀為“揚”,為飛升義,《說文·手部》:“揚,飛舉也?!薄对姟ば⊙拧ゃ嫠罚骸傍儽孙w隼,載飛載揚?!?/p>
《相馬經(jīng)》第8行下:
雍(壅)塞笱當,燭亓(其)眀(明)。下受繩,上【正方】,睫薄薄天,駿是當。
表1 馬王堆簡帛中從“夅”“夋”之字舉例
《相馬經(jīng)》第47行上至第47行下:
表2 馬王堆簡帛中“則”“削”字舉例
第二,從上文“【削陰者】”來看,如若下文為“則陽者”,則句式不一。
《相馬經(jīng)》第56行上:
表3 馬王堆簡帛中從“泉”之字及“錦”字舉例
《木人占》第41行:
東北首偃,名曰有人至頤而回,今胡將悲。
《五星占》第6行上至第6行下:
表4 馬王堆簡帛中“色”字舉例
《一號墓竹簡遣策》第90-98行:
資,《集成》云:“一號墓報告:簡141有‘瓦資一’三字,可見資是陶器,與陶質(zhì)無關(guān)。出土印紋硬陶罐有二木牌,一書‘鹽一資’,另一書‘□資’,說明‘資’就是硬陶罐。又簡139:‘元梅二資其一楊梅’,133、229號硬陶器內(nèi)分別盛有楊梅和梅,皆可為證。”[7](P186)
今按:《說文·貝部》:“資,貨也。從貝,次聲?!北玖x為貨物、財物的總稱,無論是本義還是引申義都不具有“硬陶罐”義。其實表示“硬陶罐”義的“資”字并非本字。孫機先生曾對這一問題有過詳細論述,茲引文如下:
《昭力》第2行上:
不乘朕(勝)名,以教亓(其)人;不羞卑隃,以安社禝(稷)。
“不羞卑隃”,《集成》云:“張注:‘不羞卑隃,隃讀為偷,茍且也。一說隃當作陬,隃陬形音俱近致誤。《莊子·天地》:‘子貢卑陬失色?!夺屛摹罚骸摆睿置?。’’趙建偉(2000:312):‘羞,辱。俞,遠。此蓋謂不辱卑賤在野者(或不以卑賤在野為恥,或不辱卑遠之弱國)?!∷男?2007:317):‘隃,通遙。卑隃,指地位卑下,偏遠鄙陋之義。’”
在先秦時期,至少是在長江中下游的楚吳之地,“逾”直接具有自上而下運行的含義?!秶Z·吳語》記述越滅吳之役說:“于是吳王起師,軍于江北,越王軍于江南。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明日將舟戰(zhàn)于江,及昏,乃令左軍銜枚泝江五里以須,亦令右軍銜枚踰江五里以須。夜中,乃命左軍、右軍涉江鳴鼓中水以須。吳師聞之,大駭,曰:‘越人分為二師,將以夾攻我?guī)??!瞬淮嘀蟹制鋷?,將以御越。越王乃令其中軍銜枚潛涉,不鼓不噪以襲攻之,吳師大北。越之左軍、右軍乃遂涉而從之,又大敗之于沒,又郊敗之,三戰(zhàn)三北,乃至于吳?!薄佰u”“逾”一字。韋昭注云:“踰,度也?!辈淮_。這里,“踰”與“溯”相對而言,并且左右軍是在后來才“涉江”(夜中)到“中水”(韋昭注:“中水,水中央也”),可見“踰”指沿“江”而下,與“泝”指溯“江”而上對應。在楚國金文《鄂君啟節(jié)·舟節(jié)》中,“逾”與“上”相對為文。節(jié)銘記述的鄂君商船免稅通行的路線,是自鄂邑(今河南南陽市北)“逾油”(淯水,約當今白河),在入漢后分“上漢”“逾漢”兩路展開,再在入江后分“逾江”“上江”兩路展開。節(jié)銘中的“逾”,顯然與《吳語》中的“踰”類似,是指順水而下的航行。相形而下,簡書此處的“逾”,應與《鄂君啟節(jié)·舟節(jié)》以及《國語·吳語》中同樣的字具有同等的含義,傳世本“以降甘露”的“降”正相對應。馬王堆帛書《老子》中的“俞”則顯然是“逾”字的省寫,也是“下”的意思。[10](P199)
《五十二病方》第386-387行:
夸就,《集成》云:“本篇432/422行有‘夸灶’,與‘夸就’當是同一物。灶古音為精母覺部,就為從母覺部,兩者古音相近?!敝芤恢\、蕭佐桃兩先生云:“夸就,義不明,待考?!盵12](P203)諸家均沒有對“夸就”做出解釋。
今按:《集成》所云的“本篇432/422行有‘夸灶’”即《五十二病方》第432/422行:“一、久疕不巳(已),干夸灶,洵(潤)以傅之,巳(已)?!薄都伞吩啤翱湓睢迸c“夸就”當是一物,當可以信從。我們認為“夸就”應即“大就”?!翱洹庇小按蟆绷x,如《廣雅·釋詁一》:“夸,大也?!薄对姟ご笱拧ぐ濉罚骸盁o為夸毗。”朱熹《集傳》:“夸,大也?!薄逗鬂h書·馮衍傳》:“纂前修之夸節(jié)兮。”李賢注:“夸,大也。”《逸周書·謚法》:“夸志多窮曰武?!敝煊以栃a專骸翱?,大也。”《本草綱目》第十八卷記載“黃環(huán)”又名“凌泉”“大就”“就葛”“生芻”“根韭”“狼跋子”,其主治“蠱毒鬼疰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治上氣急及百邪。治痰嗽,消水腫,利小便。惡瘡蝸疥。殺蟲魚。苦酒摩,涂瘡疥效?!盵13](P873)與本方及《五十二病方》第432/422行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