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特殊現(xiàn)象,未成年小孩留守在農村就成為“農民工”的現(xiàn)實選擇。農村留守兒童因家長不在身邊,很多都是老人在照顧他們,而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缺少關愛,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問題以及道德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正確的引導?;诖?,本論文重點對農村留守兒童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德育教育
2020年特殊時刻,是學校德育的一個大課堂,通過這種全國性活動,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生命安全知識,明白生命的寶貴,加深對生命健康的關愛以及對相關責任的理解,感受生命、祖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成長與偉大,是全面奪取勝利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同時,也有人觀察到,在這期間,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表現(xiàn)出擔心、憂慮、恐懼、無聊等情緒,導致出現(xiàn)違反規(guī)定、違規(guī)返校等行為的發(fā)生,這也說明了學校在生命教育和德育工作上的缺點。尤其是對于農村那些父母不在身邊陪伴的留守兒童,我們更要扛起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的義務,探究適合他們學習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一、生命教育式德育的保留主題
生命對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人都應該特別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生命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題。從學前階段到中學乃至到大學,學校德育教育中對“珍惜生命”的教誨從未停止。但是我們幸運的生活在和平時代,學生很少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經歷,當然也很難對生命有深刻的思考。
過去學校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極少,或緊緊圍繞生命起源、衛(wèi)生保健等基本知識進行講解,缺乏有針對性地進行危機意識的教育,這種德育工作本質上是與實際脫離的。
二、關愛是培植道德情感的核心
學生在平時對自己的生命健康沒有起到足夠的關心和重視。比如:熬夜,缺乏鍛煉,浪費時間,不講衛(wèi)生等。大家都認為這只是小問題,不會涉及生命安全,但是有一些特殊情況時,學生一下變得成熟了很多。不僅學會了生存和學習,更學會了關心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比如戴口罩、通風洗手、消毒等。因此,生命健康教育應該從關愛自己的生命開始,當學生感受到自身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會行動起來。在校園和家庭中,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關愛,同樣也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師生的情誼的溫暖。因此,經過此次事件,學生普遍認為既要熱愛自己的生命,又要熱愛別人的生命。只有當個人的生命與其他人的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時,每個人生命的價值才會得到體現(xiàn)。
三、樹立科學的生命觀,是德育的根本目的
站在學校對學生教育的立場來看,教師首先應消除學生的恐慌心理。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生命觀,這是德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生命觀教育時,首先可以先給學生們講解相關知識的科學解釋以及科學防范方式,提升學生的科學認知,進而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宣傳衛(wèi)生知識,消除學生所聽到和看到的一些關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小道消息,從根本上增強學生保護生命安全的意識。
四、生理心理并重,是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徑
對傳染性疾病的防范,主要應該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著手。生理主要體現(xiàn)在生物性的防治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傳染病還是社會性疾病的預防,都必須通過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是現(xiàn)代社會疾病預防的積極措施之一。
此外,心理健康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部分,失去了健康的心理,就不會有健康的生理。無數(shù)醫(yī)學研究表明,在面對疾病時,如果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與此相反,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會導致身體神經紊亂,從而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初期,很多農村的留守小學生都產生了恐慌的心理,有些人不敢到公共場合,每天洗無數(shù)遍手,甚至有人盲目搶購和囤積食鹽,過度儲備84、酒精等消毒用品和各種藥品。因此,在疾病面前能否保持一個積極、健康、平穩(wěn)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戰(zhàn)勝疾病和保持穩(wěn)定社會都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在農村留守兒童心里構筑一條心理防線,就是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但是積極健康心態(tài)的養(yǎng)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在學校日常的德育過程中不斷的灌輸生命教育健康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應對各種疾病和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孫娟.農村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史金文.淺議農村留守兒童的德育工作的原因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8):99.
[3]李寧,傅凱.關于對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對策研究:以濟寧市農村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52).
作者簡介:
黃金英,廣東省廉江市,廣東省廉江市塘蓬鎮(zhèn)南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