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慰芬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中學政治教學課堂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學的方式和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多元化趨勢。教師的教學也逐漸的從師本論逐漸向生本論過渡,在高中政治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實現(xiàn)對生活元素的全面化應用,已經成為新時代高中政治課教育的重要討論問題。政治課程在學科性質上是一門理論性的思想性學科,它對于學生品質的培養(yǎng)、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才能真正的將人本主義教學理念貫徹好呢?以下將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政治;價值;策略分析
分類號:G633.2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高中學生學習的方式也逐漸的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如:微博、微信、網絡直播、社會熱點、生活實踐活動等方式的出現(xiàn),使得高中的政治教學不再局限在狹隘的課堂中,而是向開放式的課堂逐漸轉變。政治教育在學科特點上具有教育性和感染性,也具有很強的思想穿透性。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其根本的目的都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將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全面體現(xiàn),讓學生在多元化的生活情境中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本文現(xiàn)以高中政治教學為例,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生活化教學對高中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也越來越傾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以生活為資源,以培養(yǎng)高素質學生為根本,讓學生在不斷的生活體驗中進行教學,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下筆者將針對生活化教學對高中政治的價值意義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第一,啟發(fā)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實際的政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學習指導,或者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平臺、活動、生活實踐對學生進行政治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在不一樣的情境中對政治理論進行深入了解,讓學生跟著自己學習的興趣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在自主預習階段為課堂教學做好基本的準備;
第二,提升學生的學習感悟。政治教學所涉及的知識包含多元化,既有思想覺悟和對社會的認知,更有行為舉止的培養(yǎng)等等。教師主導知識,引導學生對基本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認識和導入,而學生主體才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無論是活動式教學,還是微時代背景下的網絡信息化或者平臺式教學,都能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政治學習的氛圍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教師形成活動性學習模式,逐漸的尋找學習規(guī)律,提升學習自信心;
第三,推進專題式教學模式構建。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只是讓學生簡單的對課本理論進行應試化的學習,學生完全沒有從問題的深處進行思考,只是片面的理解,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認識到政治與生活存在的密切關聯(lián)性,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針對不一樣的內容學習,選擇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自身對政治知識學習的拓展。
2.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分析
2.1借助于社會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在高中政治教學上,生活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給政治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變化,使得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方式的科學性,還需要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自主的在一個多元化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生活中存在的生活政治問題,引起多方位的思考。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p>
因此,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已經呈現(xiàn)出泛濫趨勢,在高中的政治教育,生活化教育運用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的根據自己的學習思路提出問題,也可以在允許范圍內對生活中或者社會中某件事、某個人進行意見發(fā)表。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鼓勵,力爭做到“教學相長、有容乃大”。例如:在學習馬克思理論對于社會發(fā)展的價值時,不能將這一部分的知識局限在理論出現(xiàn)的階段,而是要將所有的理論與新時代的發(fā)展相結合,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價值分析。學生針對此話題進行全面的想象。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以發(fā)展眼光看待問題的能力。
2.2以學生為核心,創(chuàng)建開放型課堂
課外生活探究是生活化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真正走進生活感受政治魅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社會生活的教育具有實性際,學校政治教學教師要合理的利用生活行為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回歸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讓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最常見的生活實例為藍本,引導學生開展生活探究。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社會性的主題式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索,如:互聯(lián)網時代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四有公民”?這樣的問題既具有社會性,也具有教育意義,學生帶著問題,可以課下進行實踐探究,也可以通過微平臺進行互動交流,還可以進行線上線下的學習資源交換,通過這些多元化的學習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參加社會價值觀的宣傳、權利與義務的享受與履行、民族精神的傳播與繼承、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等等,這樣的主題式問題設置,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還可以讓學生逐漸的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性,認識到政治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價值與作用,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其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中生活化的有效運用,是現(xiàn)階段高中政治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進行教學設置,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政治知識,了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逐漸的讓學生注重對社會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利用。教師積極端正教學思想,做好基本的導入和啟發(fā),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出發(fā),為學生打造一堂充滿教育意義的高中政治課堂,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彬.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實驗中學,2018(3).
[2]嚴銀蘭.基于生活化思維的中學政治教學模式探討[J].高考,2019(27).
[3]李榮華,楊濤.淺析高中政治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
[4]郭君.“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對策分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