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愛爾眼科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內(nèi)容提要: 目的:對比經(jīng)上皮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TPRK)與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LASEK)用于矯正屈光不正患者的視覺質(zhì)量。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120眼)屈光不正患者,根據(jù)不同手術分為2組,對照組(n=30,60眼)接受LASEK治療,觀察組(n=30,60眼)接受TPRK治療,對比2組患者手術前后裸眼視力和角膜像以及疼痛程度。結(jié)果:術后1周和1、3、6、12個月2組患者手術前后裸眼視力對比差異明顯(P<0.05);術后1周和1、3、6、12個月2組患者屈光度對比差異明顯(P<0.05);術后1、2、3d 2組患VAS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jié)論:TPRK較LASEK可獲得更好的裸眼視力,且TPRK屈光度好,疼痛輕微。
屈光不正是眼科常見疾病,可引起散光、視力疲勞、遠視、近視等多種癥狀,給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LASEK是矯正屈光不正的常用方式,但卻存在疼痛較大、恢復慢等缺陷,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T-PRK因無切口、操作簡便等被廣泛運用于臨床[2]。本研究就對比兩者治療矯正屈光不正的視覺質(zhì)量,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120眼)屈光不正患者,根據(jù)不同手術分為2組,對照組(n=30,60眼)接受LASEK治療,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18~45歲,平均(22.2±2.64)歲;觀察組(n=30,60眼)接受TPRK治療,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8~45歲,平均(22.3±2.6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2組患者術前均接受眼底、裂隙燈、淚膜破裂時間、角膜厚度、角膜像差、角膜地形圖、主角驗光、散瞳驗光、主視眼、眼壓、最佳矯正視力、裸眼視力等檢查。對照組接受LASEK治療:角膜表面麻醉,開瞼器將眼瞼打開,準分子激光切削后用吸血海綿片浸潤0.02%絲裂霉素覆蓋30s,再用平衡鹽溶液沖洗結(jié)膜囊,佩戴角膜接觸鏡,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將開瞼器去除。觀察組接受TPRK治療:預設角膜瓣直徑8.5~9.5mm,厚度110μm,角膜表面麻醉,開瞼器將眼瞼打開,根據(jù)術前波前像差檢查進行虹膜識別定位,頭部固定后飛秒激光制瓣,將角膜瓣掀開,再波前像差引導準分子激光消融,瓣下沖洗,角膜瓣復位,佩戴角膜接觸鏡。
對比2組患者術后裸眼視力和屈光度以及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選用CS14.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計量資料以[n(%)]、(±s)表示,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1周和1、3、6、12個月2組患者手術前后裸眼視力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術后2組患者裸眼視力對比(±s)
表1.術后2組患者裸眼視力對比(±s)
裸眼視力 觀察組(60眼) 對照組(60眼) t P術后1周 4.98±0.05 4.87±0.05 12.0499 <0.0001術后1個月 4.99±0.11 4.88±0.09 5.9950 <0.0001術后3個月 5.11±0.03 5.01±0.05 13.2842 <0.0001術后6個月 5.09±0.08 5.02±0.05 5.7475 <0.0001術后12個月 5.15±0.04 5.10±0.06 5.3709 <0.0001
術后1周和1、3、6、12個月2組患者屈光度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術后2組患者屈光度對比(±s)
表2.術后2組患者屈光度對比(±s)
屈光度 觀察組(60眼) 對照組(60眼) t P術后1周 0.65±0.11 0.69±0.11 1.9917 0.0244術后1個月 0.39±0.11 0.32±0.10 3.6474 0.0002術后3個月 -0.01±0.05 -0.12±0.06 10.9095 <0.0001術后6個月 -0.10±0.06 -0.16±0.03 6.9282 <0.0001術后12個月 -0.05±0.04 -0.33±0.07 26.9015 <0.0001
術后1、2、3d 2組患者VAS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術后2組患者VAS評分對比(±s)
表3.術后2組患者VAS評分對比(±s)
組別 眼 術后1d 術后2d 術后3d觀察組 60 3.54±1.25 3.07±1.07 1.20±1.47對照組 60 3.54±1.25 3.07±1.07 1.20±1.47 t 6.7571 7.8724 6.0770 P<0.0001 <0.0001 <0.0001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調(diào)節(jié)時,平行光線經(jīng)屈光作用后在視網(wǎng)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卻在視網(wǎng)膜前或后成像,長期屈光不正可降低患者視力,引起視力疲勞、視物模糊等眼部不適情況,還可并發(fā)麥粒腫、瞼緣炎、慢性結(jié)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給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影響;軍人、警察、公務員等職業(yè)更是對屈光不正的度數(shù)和裸眼視力有較嚴格的要求,因此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3]。而LASEK是目前臨床非常常用的屈光不正矯正術式,有其獨到的優(yōu)點:無角膜瓣,生物力學改變較其他激光手術更小,節(jié)約角膜組織等優(yōu)點,長遠來說能獲得較好裸眼視力恢復,但卻存在有角膜上皮下混濁增生的風險、視力恢復較慢、疼痛感明顯等問題,限制了該術式在臨床的使用率。TPRK是2009年德國阿瑪仕準分子激光推出的一種新的表層切削手術,相比傳統(tǒng)的表層手術,TPRK能一步完成表層切削,無需中途中斷,有效縮短了短角膜失水時間,且無切口,無接觸,無負壓,術中無不適等,術后角膜上皮生長愈合更快,患者更易所接受[4]。李瑾瑜等[5]人研究顯示,TPRK無需化學防曬松解上皮,有效避免了上皮刮除損傷bowmann膜,治療區(qū)域直徑就是切削上皮直徑,避免多余切除,術后恢復更快,疼痛也更輕。結(jié)果顯示,2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裸眼視力對比差異明顯(P<0.05),說明TPRK較LASEK可獲得更好的裸眼視力,分析是TPRK對患者傷害小,因此恢復更快;2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屈光度對比對比差異明顯(P<0.05),說明TPRK的屈光度穩(wěn)定性較LASEK更優(yōu),有效降低了屈光回退發(fā)生率;術后1、2、3d 2組患者VAS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說明TPRK矯正屈光不正的不適感較LASEK更輕,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是一種簡單、快捷,且恢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