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規(guī)范化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體系,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課題。本論文從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必要性出發(fā),調研國內外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現(xiàn)狀,分析現(xiàn)存問題,提出從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三級安全教育培訓模式、編寫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教材等方面,系統(tǒng)性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豐富安全教育形式,不斷增強安全教育的實操性,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實驗室安全;安全教育;培訓體系
一、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必要性
高校實驗室危險源種類多、數(shù)量大,安全管理要求很高,管理難度很大[1]。高校實驗室要開展許多探索性科學實驗,稍有疏忽或不慎,輕者可能毀壞儀器設備,重者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實驗室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并將長期存在。
雖然許多高校年年召開實驗室安全會議,制訂了不同種類的“安全條例”、“安全工作手冊”,但是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是學校對安全工作認識尚停留在感性層面,實驗室安全管理部門實際上起到的是“消防隊”作用。李志紅等對實驗室100起事故的分析發(fā)現(xiàn),造成人員傷亡事故中80%是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2]。各類實驗室事故的出現(xiàn),是實驗室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安全教育與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刻不容緩。
開展安全教育是增強廣大師生員工安全意識,提高安全責任心和安全防范水平,防范和遏止事故的 “人禍”因素的重要保證,是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基礎工程[3]。構建規(guī)范化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體系,提高全校師生安全責任意識,增強技術安全操作能力,避免實驗室安全事故,保證高校實驗室安全穩(wěn)定運行,已成為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國內外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現(xiàn)狀
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學校實驗室的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4],美國、歐洲部分高校建立了嚴格的實驗室安全培訓與考核管理體系,由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此項工作。同時,美國高校非常重視實驗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建設,自編教材中均涵蓋了安全警示標志、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實驗材料的安全使用、實驗室安全守則(包括警示性符號、穿著規(guī)定、一般注意事項、急救、動植物安全、實驗結束規(guī)定)等內容。國外高校實驗室除了系統(tǒng)開展安全教育工作,還實施了嚴格的準入制度。經過長期規(guī)范性的工作,國外高校學生和教師安全意識都較強,學生同時也監(jiān)督實驗指導教師是否按照安全規(guī)程進行操作,是否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加強了安全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近年來,國家陸續(xù)制定和修訂了?;贰⑻胤N設備、輻射防護等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國內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制度建設,同時編寫了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教材與圖書,比如是《實驗室安全技術》、《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概論》等。此外,許多高校組織校內相關專業(yè)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自行編寫了實驗室安全教育手冊,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fā),針對實驗室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安全問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簡要闡述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危害以及正確的規(guī)避防護知識與方法,作為高校實驗室安全通識教育的基礎讀物,以滿足各自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培訓的需要。
三、 安全教育與培訓存在問題
本文對近20年來發(fā)生的11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還是呈多發(fā)的態(tài)勢。2009年7月上旬,某高校在給實驗室氣體管道換氣過程中,錯誤將本應接入307實驗室的一氧化碳氣體接至通向211實驗室的輸氣管,導致1名博士研究生中毒死亡。2015年12月下旬,某校一名博士后進行催化加氫的化學實驗過程中,氫氣鋼瓶因泄漏導致爆炸,事故導致1人死亡。以上案例僅僅是部分被報道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其中還有大量實驗室安全事故因未發(fā)生較大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沒有被公布出來。
分析每一起事故的原因,無非是人為因素和客觀因素。通過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因果性、潛在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安全事故中,人為因素占據(jù)主要地位,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fā)與師生安全教育缺失或者不足存在密切關聯(lián),主要表現(xiàn)在:部分高校沒有將實驗室安全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教學體系,安全教育仍停留在以常識性、科普性為主的培訓層面,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實驗室技術安全教育內容,缺乏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講授,也缺少典型案例分析,因此實驗室安全教育針對性和專業(yè)性不夠強。安全教育全覆蓋難度高,準入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沒有做到持證上崗。高校學生流動性大,專業(yè)類別多,學科交叉越來越多,院系在執(zhí)行準入制時難度大,未能全面落實安全教育“全覆蓋”。
四、對策與建議
生產安全管理是對生產中的人、物、環(huán)境等因素狀態(tài)的管理,通過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消除或避免事故,達到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的目的。加強對人的管理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最主要的途徑是開展全面、系統(tǒng)、有效的安全教育與培訓,落實持證上崗。因此,我們建議高校生物類實驗室應從以下方面加強安全教育:
1.建立完備的實驗室準入制度,嚴格持證上崗。國外許多高校的門禁系統(tǒng)與安全考試系統(tǒng)緊密銜接,只有通過安全教育培訓并考核合格后,師生才能刷卡進行實驗大樓,確保了安全教育培訓的實效。
2.創(chuàng)新安全教育形式。目前大多數(shù)的安全培訓是以講座的方式開展的,講座可以短時間內傳達安全教育知識,但形式單一,培訓效果差。除了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培訓與講座,我校通過張貼實驗室安全提示,如“禁止向水槽中傾倒化學品”、“離開實驗室請脫去手套”等具體的指向性提示語,豐富師生的安全知識和實驗技能,還可以提醒師生時刻注意安全操作。通過在各實驗大樓和人員集中的教學樓、圖書館懸掛安全宣傳橫幅,張貼各類宣傳畫,不斷強化師生安全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通過開展安全標語、安全漫畫和安全微視頻征集活動,增加安全宣傳的趣味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3.實施系統(tǒng)性安全培訓。由于以往實驗室安全培訓主要是開展消防知識的普及,遠遠不能應付日益復雜的實驗室環(huán)境。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實驗室安全分散在實驗室處、保衛(wèi)處、學生處和校醫(yī)院的現(xiàn)狀,應設置統(tǒng)籌校園安全機構,將消防安全、化學品安全、輻射安全、生物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實驗室涉及的安全統(tǒng)一納入培訓體系,開展系統(tǒng)性的安全培訓。
4.增加實操性的培訓與演練。重視實驗室應急培訓,針對不同學院存在的不同危險源的情況,開展富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比如化工學院側重開展化學品應急培訓,生命學院側重生物安全的防范和應急等。
5.編寫實驗室安全教育教材,雖然各高校已經開始編寫安全教育教材,并將實驗室安全教育設立為必修課,但是我校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安全教育教材,相關部門應組織編寫實驗室安全教育教材,并推動實驗室安全教育成為必修課。
參考文獻:
[1] 董繼業(yè),馬參國,傅貴,杜昌昵.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行為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0):258-261.
[2] 李志紅.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tǒng)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04):210-213+216.
[3] 李佳慧. 高校安全文化建設與評價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9.
[4] ]張志強,馮建躍,阮俊.臺灣地區(qū)高校實驗室安全暨環(huán)??疾斓乃伎寂c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04):226-230+236.
作者簡介:
謝亞萍(1991-),女,江蘇蘇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