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眾所周知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就是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德行,那么它便不能興旺;而一個人如果沒有德行便無法立足在這世界上。而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為了立德樹人,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正是根據中國教育的根本目標以及小學生的實際身心發(fā)展需求開設了一個教育新欄目——繪本故事。在這些繪本故事中不僅體現了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而且內容豐富的繪本故事還能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無限想象力以及給予其真善美的熏陶。繪本故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的應用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既打開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新天地,還能促進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繪本故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一、繪本故事的相關性概述
繪本故事指的是一種結合文字與圖畫的圖畫故事書,在此其中文字與圖畫是一種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旨在通過繪畫與文字來表達特定的情感或者是主題。在繪本故事中相關的圖畫并不是用來點綴的,而是這本書的命脈;在絕大多數繪本故事中圖畫的比例占據了一多半,甚至有的繪本故事中沒有文字的存在,只是運用圖畫來進行故事的講述[1]。除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點之外,繪本故事還具有情緒性以及連續(xù)性的特點,通常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就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視覺圖像,且故事完整。一本好的繪本故事可以讓一個字都不認識的孩子都“讀懂”故事中所要表達的含義。但繪本故事又并不等于是“有圖的書”實際上繪本故事是一種雖獨立但又注重強調文字與圖畫的內在聯系,它們二者共同承擔講故事的角色。繪本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旨在通過文字和圖畫來讓學生們認識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對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使其發(fā)現繪本故事中所暗藏的含義。繪本故事主要有三大特點:第一,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且能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圖畫語言的表達較文字語言來說更為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第二,畫面精美且富有內涵,能夠給予小學生以美的熏陶。繪本故事中的圖畫多數都是知名畫家所作,包含了水彩或者剪貼等內容,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既能享受到文學,也能熏染到美學。每張圖畫的內涵都非常豐富,能夠將學生很好的代入到美好的故事情節(jié)當中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三,激發(fā)小學生想象。繪本故事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圖畫學生可以展開不同的聯想,來想象書中人物的動作以及語言等等,進而培養(yǎng)其豐富的想象力與邏輯思考能力。
二、繪本故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一)巧用繪本故事創(chuàng)造情境,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而如果能夠借助繪本故事來進行教學,則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相關教學情境,使其充分感到似乎是身在其中一樣,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很好的使其進行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而且通過教學內容與繪本故事的有效結合,還能夠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其受到教學情境中情感的熏陶,從而有效培養(yǎng)其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一單元《拉拉手,交朋友》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樂于和老師與同學交往的情感,并讓其充分體驗到作為集體生活當中一員的快樂。這個是教學老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目標引入繪本“大森林里的四個動物朋友”,并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在一個非常美麗的大草原里,住著幾個很好的小動物,他們分別是非常健康的康康熊、非??鞓返臉窐泛铩⒎浅S袗坌牡膼蹛弁靡约昂軔蹌幽X筋的創(chuàng)創(chuàng)鼠?!边@個時候教學老師可以對學生們說“他們聽說你們在這里上課,想要跟你們成為朋友,你們愿意跟他們交朋友嗎?”這個時候學生們就會說著小動物們的名字并說著你好,接著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認識,可以互相拍拍手或者拉拉勾等等,通過這些來加深他們對課本知識的了解與掌握,使其充分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明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要和同學們和諧相處。
(二)整合繪本資源,集中學生閱讀關注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課本中包含了很多繪本性質的教學信息內容,這對于老師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教學契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老師必須要對繪本故事信息資源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整理與分類,這樣一來才能夠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更多材料的支持。繪本故事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繪本故事進行自主閱讀與學習,使其能夠在故事中受到教育。但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在進行繪本故事閱讀時他們關注的往往是故事情節(jié)和其中的人物,所以這個時候教學老師就需要對繪本故事進行相應的篩選與處理,從而才能使課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們閱讀的繪本故事相吻合。當教學老師在整合繪本故事資源時肯定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個時候教學老師就需要進行一個全面、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保證自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科學性[2]。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一單元《挑戰(zhàn)第一次》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當學生觀察完畢之后,教學老師就可以選擇其中一幅插圖來進行詳細的講解,并讓學生發(fā)言通過觀察得到了哪些啟示,同桌或者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討論。當討論完畢之后學生就會進行積極的發(fā)言,有的同學會說有一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挑戰(zhàn)了下腰;說明我們每一個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我相信我也可以做到的。還有的學生會說“一起合作跳繩真熱烈,大家能夠一起玩,不僅需要自己的勇氣,還要培養(yǎng)與同學之間的默契?!钡鹊龋攲W生發(fā)言完畢教學老師就可以說有機會我們也可以挑戰(zhàn)一下我們的第一次并對學生們的閱讀啟示作出積極的評價。
(三)演繹繪本設計,調動學生直觀思維
在上面筆者就已經說到過了繪本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而教學老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來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成長點。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學老師可以通過演繹繪本故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思維,使其通過繪本故事來感知生活從而完成思想品質上的升華。教學老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來進行繪本演繹設計,因為多媒體具有很強的教學直觀性且學生更較為接受[3]。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單元《安全得玩》這一部分內容時,課本中有很多畫面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但卻也是很危險的;所以這個時候教學老師就可以充分運用來進行繪本演繹設計,通過演繹來告訴學生在這些地方玩耍,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危險。教學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們播放視頻動畫,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們看到視頻中的學生發(fā)生危險時都表現出了很害怕和驚恐的樣子。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們對安全得玩有了一個深刻的認知。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繪本故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的應用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夠為教學提供更多的案例支持,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鄒曉芳. 繪本故事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充滿活力[J]. 黑河教育, 2020, (4):63-64.
[2]林增華. 巧用繪本故事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3):72-73.
[3]蔡花螺. 讓繪本故事"活"起來——小學《道德與法治》繪本教學初探[J]. 名師在線, 2019,(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