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笛
摘 要:閱讀圈是近年來在中小學英語課堂興起的一項教學實踐活動。本文以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尤其是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教材為實踐文本,探索“閱讀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
關鍵字:閱讀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提升到更高層面: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卷,無論是閱讀理解的篇章長度還是語篇難度都在增加。所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了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新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并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yǎng)。為了實現(xiàn)<<新課標>>的這些要求,教師要改變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筆者嘗試從閱讀圈方面做嘗試。
二、“閱讀圈”
閱讀圈(reading circles)又稱為“文學圈”,是一種由學生自主閱讀、自主討論與分享的閱讀活動(Furr,2007),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閱讀圈將學生分為若干組(4-6人一組),在閱讀過程中,每個組員承擔一個角色,負責一項工作,有目的地閱讀并完成自己負責的任務(陳則航,2016)。通過閱讀圈這種角色擔當,學生們不僅能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更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能力。閱讀圈的角色包括閱讀組長(discussion leader)、總結概括者(summarizer)、實際生活連接者(connector)、單詞大師(word master)、篇章解讀者(passage person)和文化連接者(culture collector)(王薔、陳則航2016)。
閱讀組長的任務是基于閱讀文本提出一些問題,問題可以是有關文本中的人物,文本主題,文本結尾以及預測文本的走向等,也可以是閱讀組長自己的閱讀感受,比如What surprised you?What made you smile?What made you feel sad?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要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參與討論??偨Y概括者要解決what,who,how這三個關鍵點,記錄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中心意思等,最后形成的summary將有助于小組成員想起文章情節(jié)和人物等。實際生活連接者要找出文本和外面世界的聯(lián)系,列出讀者本人或者讀者親朋好友跟文本中相關的事情。單詞大師需要找出5個重點單詞或者詞匯,可以是生詞,可以是重復出現(xiàn)的詞匯也可以是對故事情節(jié)至關重要的詞匯。篇章解讀者需要找出重要、有趣、或者難的篇章,篇章通常是段落,有時候僅僅是一兩個句子或者一則對話 。文化連接者要在文本中尋找中西方文化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三、閱讀課中踐行“閱讀圈”
筆者從必修一至選修八的教學中,選取適當文本,開展“閱讀圈”教學。經過一輪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英語課堂跟以前的課堂相比有了喜人的變化。原來教師的“滿堂言”變成了學生的“主動說”,“師講生記”變成“你說我辯”。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仡欉@一輪的實踐,可以看到學生的閱讀行為發(fā)生了轉變。
1. 學生化身小組老師,組織協(xié)調組內討論,積極調動學生熱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見解
如人教版必修四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中reading部分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閱讀組長提了幾個問題,層層遞進,由易到難。Q1What is the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text?Q2What did Jane do after she came to Africa?Q3How did Jane observe chimps?Q4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chimps in the wild rather in a zoo?Q5Do you think you will go if you are asked to study animals in the wild?五個問題從基本的文本信息處理開始(解讀文本的who ,what, how),過渡到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否會像簡.古道爾那樣前往野外研究動物?學生所提的這些問題,尤其是最后2個問題讓人驚艷。在這5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小組討論順利開展。
2. 抓住文章體裁,提取文章主要信息,概要寫作幫助組員更好地理解文章
如必修一第5單元Nelson Mandela,學生牢記老師所講的記敘文要緊抓三要素,對文章做了很全面的概括:Elias,a poor black worker in South Africa, worried about his future before he met Nelson Mandela.After Mandela helped him, he was more confident about it.He joined the ANC Youth League and decided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He knew only by doing so could they achieve their dream of making black and white people equal.在這樣一篇summary的指引下,小組成員馬上就記住了文章的主人公Elias 在曼德拉的幫助下以暴制暴爭取黑人權利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
3. 聯(lián)系所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如學習必修三第五單元Canada時,學生聯(lián)系所學,把它跟必修一第三單元的Travel journal聯(lián)系起來。兩篇文章都是講述國外旅行,沿途看到的風景。通過兩篇文章的比較,學生悟出了如何撰寫游記類文章。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可以用時間順序也可以用空間順序來寫游記,游記要選擇具有地標性的,最富特色的景物來寫,寫的時候要有畫面感。必修五第一單元Great scientists閱讀部分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學生聯(lián)系2003年爆發(fā)的非典事件,歸納了得出科學結論的步驟。要控制住疫情,先要找到傳染源,切斷傳染源并要注意衛(wèi)生。學生甚至升華了小組問題:如果你是政府官員, 面對非典,你會怎么做?
4. 同伴互助中搞懂生詞意思,促成文章的深度理解
每篇文章總會遇到一些生詞,而每個人的生詞詞匯不一樣,在學生的小組學習中,你幫of English humour,有些小組的“單詞大師”抓住《淘金熱》一段中的詞匯pick out/cutoff/chew映襯了文章的主題“卓別林是一位幽默大師”。另一組的“單詞大師”則指出a moustache/large trousers/worn-out shoes/walk around stiffly等詞語很好地表現(xiàn)了卓別林的幽默。在討論交流中同學們明白了要突出一個人的特點可以從外貌進行描寫也可以從動作方面入手。
5.篇章理解深刻,思維導圖運用恰當
在必修一第四單元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這篇課文中,“篇章解讀者”緊緊扣住震前、震中、震后三個篇章關鍵點,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形象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唐山大地震的場景。同時還提出了另一個篇章要點:All hope was not lost。同學們通過學習這一篇章,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抵抗災難的信心和決心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6.學習多元文化,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
必修四Unit4 Body language一文向讀者展示了不同國家的人見面時的不同禮儀。“文化連接者”通過列表格的方式直觀地展現(xiàn)了各國人民會面禮儀的不同。哥倫比亞人熱情奔放,親吻對方臉頰,英國人防衛(wèi)心強,以握手為禮。加拿大人態(tài)度親昵而日本人則畢恭畢敬,行鞠躬禮。學生隨之聯(lián)想到中國人的見面禮儀則是點頭、握手。對比這些文化的不同,學生深深明白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避免見面的尷尬。
四、結束語
本次閱讀圈實踐活動貫穿高一高二年級,實踐證明閱讀圈活動可以扭轉學生傳統(tǒng)的“被動閱讀”局面,端正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通過參與閱讀圈活動,學生不僅提高了自身的閱讀能力,而且發(fā)揮了學習主觀能動性,取得了較好的閱讀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則航.2016.英語閱讀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王薔,陳則航.2016.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