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
【摘要】現(xiàn)代教育對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十分重視,特別注重語感的培養(yǎng),言語能力的核心就是語感,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應該優(yōu)化教學的策略,使學生能夠更加地親近母語,加強培養(yǎng)語文科目的語感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語感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引言
語感的含義主要是人們對于語言文化在自身直覺上的領悟能力、把握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語感的強弱深深的影響著人們對語言的感受和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于語感的積累,運用語感效果的好壞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語感指人類大腦對語言規(guī)律和語言內(nèi)涵直接理解、迅速鑒別的過程。重視語感培養(yǎng)的教育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具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語感培養(yǎng)應該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如何增強小學閱讀教育與語感之間的互動關系是當今小學語文基礎教育的熱門課題。
一、結合語境,把握語感
一篇文章語言在特點和形式上來說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語言形式都會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都是將零散詞匯組合在一起變成有機整體。其次,一個詞匯在每個不同的情境當中,其含義也不同,獨特性比較強?;谶@兩方面的特點,通過對上下文的聯(lián)系,把語言文字利用語境功能精準的把握出來,從而培訓語感,這個途徑是具有科學性的。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利用恰當?shù)姆椒▉硪龑W生,將學生帶入到課堂課文的語境當中。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有《少年閏土》這一課,在這篇文章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這句話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可能只是單純的作者所看到的景象,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和作者實際想要表達的意思,就需要結合上下問進行全面的分析。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我”作為一個少爺,從小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有一天遇見了一個叫做閏土的朋友,“我”和閏土從認識到成為好朋友,到最后分離的這樣一個故事。文章開頭主要描寫的是我對少年閏土有著很深刻的印象,深刻的表現(xiàn)出自己對少年閏土瓜地生活的羨慕。文章之后寫道我得知閏土要來的消息,內(nèi)心掩飾不住的喜悅心情,因為和閏土的年齡的差距很小,但是閏土卻比自己會更多的技能,比如捉鳥,這個時候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在大宅子中孤單寂寞的生活,文章再接著講少年閏土與我講述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一些新鮮事,通過我的生活和閏土的生活作對比,表現(xiàn)出自己生活的枯燥乏味,“我”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天空一詞本來是用來形容廣闊、高遠的,讓人感覺自由舒展、心胸開闊,但文中的“天空”經(jīng)過詞匯的修飾和限制,將天空變成了一個有固定形狀的樣子,像是被很高的墻包圍起來,只能看到一小部分。這看似比較簡單的一句話,蘊藏的含義和意義是比較豐富的,所以要想更加深刻理解作者使用的語言文字在文章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聯(lián)系上下問才能深刻的感受這些語言,從而實現(xiàn)對語感的培養(yǎng)。
二、反復閱讀,培養(yǎng)語感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是要平平淡淡地將書面上的文字讀出來,而是要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當中的語言環(huán)境。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多次反復誦讀,著重閱讀文中感情表達比較豐富的句段,在教師的帶領下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進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語感。對于文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句子要更加的注重在反復閱讀當中悄無聲息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比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中,教師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當中要充分的利用好現(xiàn)代的遠程教育資源,可以通過播放混合課文相關的視頻資料來將學生引進異國風情的文本當中,讓學生對文章反復地閱讀,以讀代講,將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積累下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相對來說比較淺顯一些,學生通過朗讀就可以大概了解課文的意思。所以對于這節(jié)課的示范作用和學生的積極性要充分的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來感知文本,并且及時的、更加自由的實行創(chuàng)作。就成了本課教學的另一特色,將感受變成一段文字,文字來延續(xù)當時的感受。這樣不但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對文章的外延也進行擴張了。
三、聯(lián)系生活,豐富語感
學生在對文字進行閱讀的時候,腦海中要浮現(xiàn)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現(xiàn)象,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感知語言。所以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引導他們在閱讀當中將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與語言文字相結合。將生活經(jīng)驗作為基礎,對表現(xiàn)生活的語言進行研究,生活當中的積累越多,對語言文字的了解就更加深刻?!妒镩L街送總理》是小學課本里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中有一句話這樣寫道;“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的等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抓住這句話單重的“焦急”和“耐心”兩個詞語,用其來引導學生的語感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自己的回憶,比如等媽媽下班回家,等爸爸做好晚飯,但是沒有到時間,當時你的心情一定是比較著急的,但是你還是要繼續(xù)等待,這就表現(xiàn)出了耐心,用適當?shù)脑~匯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結合實際的感受,便可以更好的感受“焦急”這一詞,作者的運用主要是想表現(xiàn)出老奶奶想要早點看到總理靈車的迫切心情,“耐心”則是表現(xiàn)老奶奶送別總理的誠心,不管多晚都要等到。這樣通過聯(lián)系實際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學會的語感自然就變得更加豐富。
結束語
閱讀能夠啟迪人的智慧,能夠使人感到愉悅。閱讀對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目前教育對學生的語感能力尤為重視。對于小學階段而言,語文語感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于璐. 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J]. 漢字文化,2019(S1):113-114.
[2]覃懷忠.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1):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