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燕
對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并建議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改革體育運動競賽模式、積極創(chuàng)新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內(nèi)容與形式、運用VSM模型構建高校賽事組織管理機構的優(yōu)化措施。
1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的概念
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是指在高校范疇內(nèi)所開展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是課余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與教育的融合。
2 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競賽活動的積極性低
長期以來的校園體育運動競賽活動都以競賽奪冠為主,所設置的項目重競技性,這種高門檻打擊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競賽信心,學生在競賽中的獲得感與成就感低,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
2.2 教師與學生的競賽互動較少
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生和教師兩個群體。多數(shù)高校中的體育競賽活動大部分是學生之間進行比賽,或教師之間的比賽,兩個群體互為觀眾,師生之間合作或競爭的競賽較少,使得競賽活動獨立于學生群體或教師群體而存在,忽略了學生與教師的競賽互動關系。
2.3 校園體育競賽發(fā)展格局相對封閉
目前,在普通高校中的校內(nèi)體育運動競賽活動主要為每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或個別單項運動競賽,這些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形式單一,持續(xù)周期較短,大部分學生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未能走出校門與外界互動,限制了高校校園體育競賽活動的發(fā)展格局。
3 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未能正視體育運動競賽活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文輕武思想根植于我國的許多家庭之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觀念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子女受父母的影響也容易認為不參與體育運動競賽也無可厚非。此外,很多高校在舉辦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時以爭奪錦標為己任,忽略了競賽活動應是面向全體學生這一重要要求。
3.2 忽視學生的平等受教育權利
學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權利,而以往的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中過于重視競賽成績,忽略了競賽活動的教育功能,因此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人均可參與其中。
3.3 未能設置專門的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機構
體育運動競賽活動需的嚴密策劃與實施是復雜且細節(jié)化的過程,因此需要專門的組織者出謀劃策,確保競賽活動順利有序開展。但是大部分高校未能設立獨立的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機構,造成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內(nèi)容單一,獎勵辦法吸引力低,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參與。
4 優(yōu)化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的措施
4.1 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
學校體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受益的教育活動。因此高校需開展人人均可參與的體育競賽活動,做到有教無類,維護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還應注意教師群體的競賽參與。
4.2 改革體育運動競賽模式
為使競賽活動能夠產(chǎn)生持續(xù)性的影響,應將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制定為每學年一個周期,競賽內(nèi)容結構可由競技性強的田徑項目、球類項目等組成,競賽活動由四個維度構成,即校際級、校級、院系級及班級競賽。年級與班級競賽密度大,校際級與校級競賽密度小,使得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有張有弛,深入學生及教師的生活中。在重視競技性運動的同時也要設置趣味性的項目或降低項目難度要求的競賽項目,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其由競賽觀看者向競賽參與者轉變。
4.3 積極創(chuàng)新競賽活動內(nèi)容與形式
當前,許多高校的體育運動賽事活動所設置的項目長期沒有改變,賽事活動的內(nèi)容與形式長期缺乏創(chuàng)新性。因此積極創(chuàng)新競賽活動的內(nèi)容與形式,使其更加豐富且更具有吸引力。
4.3.1 以師生需求為出發(fā)點設置競賽內(nèi)容
以往的體育運動競賽項目往往要求較高的競技性而使師生望而卻步,因此可以征求民意,了解師生對競賽活動內(nèi)容的真實需求,以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為基礎,以師生競賽需求為導向而設置競賽內(nèi)容。
4.3.2 引入新興體育項目
一些新興體育項目如極限飛盤、木球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廣受青少年喜愛,它們大都兼具健身性、娛樂性和競技性于一體,因此可以對新興體育項目做適度的改造并在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中進行推廣。
4.4 運用VSM模型構建高校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機構
VSM(Viable System Model)模型能對任何社會組織系統(tǒng)進行診斷和設計。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內(nèi)容豐富,組織策劃的過程復雜,因此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該模型進行改進并嘗試用其構建并診斷高校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機構,以保持組織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高校體育競賽活動。
5 結論
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多數(shù)高校未能正視體育競賽活動,沒有建立專門的體育競賽組織機構,忽略了學生平等受教育權利,使得體育競賽成了少數(shù)學生的天地,因此要優(yōu)化當前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改革競賽模式,積極創(chuàng)新高校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內(nèi)容與形式,設置專門的體育運動賽事管理機構,從而提高師生的體育參與熱情,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為發(fā)展學校體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