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冬仕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不僅僅是對文化課的學習越來越關注,對體育競技類項目的教學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學生只有一個健壯的身體,才能開展學習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提升學生體育鍛煉是一切前提的基礎,是一切學習的關鍵點。各小學也逐漸出現(xiàn)多元化體育課,如,籃球課,排球課,足球課等等,本文將圍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體育教學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和說明,希望以此為教師群體提供更全面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謀求更適合學生的體育教學對策。
俗話說得好:“一個埋頭腦力勞動的人,如果不經?;顒铀闹鞘且患O其痛苦的事情?!倍抡n標作為當代教育的基本規(guī)范與實施方案,有著高度的目的性與有效性,是專業(yè)性教育專家對其進行編排與研究的基本綱領。因此教師必須遵循新課標的教學任務,對于學生進行體育課程的開展。體育課堂的開展,會有利于學生學習壓力的緩解,讓學生得到暫時的放松與心情的舒暢,體育課的開展反而更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要努力做到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體育課堂有機結合。
1 注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通過體育活動延伸到體育精神
教師教授體育課堂知識,并不是希望學生通過體育身體強壯后,去欺負打壓不如自己的人,甚至是欺負弱小,以強欺弱,霸凌其他同學。相反,學習體育的精神,就是對這種錯誤思想進行更正,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重視學生的身體水平,對于體育精神的傳授同樣不可忽視,教師要多加大對于體育精神的宣傳。相反,學習體育更應該變得禮義,尊重他人,包容諒解等等,這才是體育帶給學生真正的品格。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優(yōu)秀的品格。對于欺負他人,不知廉恥的行為更應嚴厲打擊,嚴加教育才行,防止這種錯誤行為的發(fā)生,教師也要對其進行及時的監(jiān)督。
例如,足球運動課堂中應該在課前為學生講解,體育比賽應該注意的事項與規(guī)則,讓學生在事前應該有了具體的了解。隊友與隊友之間應該相互配合,相互傳遞,互愛互敬。競爭對手之間也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真正舉辦好一場足球比賽,讓學生理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延伸出其中的體育精神,并在自己身上得到驗證。
2 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進行差異化引導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基礎水平不同,對于體育的愛好熱情不同,必然在學生之間會產生對于體育課堂的差異。每個學生之間對于學習體育的態(tài)度等方面都會存在不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水平,進行差異化教學,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從而達到促進學生成長的目的。這并不意味著對于學生的放縱與放松,而是根據學生的愛好與心理,為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方式與體育項目。即學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教師便需授予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更加深入,從而讓學生不斷成長。
例如,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每個人喜歡的運動項目不同,女生可能會喜歡做體操和跳大繩,而男生就會喜歡跑步籃球等激烈的運動項目,教師不能限制學生對于不同體育項目的鍛煉,而是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在自己的喜好范圍內進行鍛煉與發(fā)展,不能對于學生過于強求,學生只有開展了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積極性才會提升,不必要求學生項項全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得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3 利用現(xiàn)代教學突破體育重點知識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是用語言來描述體育知識運動的要點,語言性的描述具有抽象性的特點,讓小學生們很難消化理解和想象。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特性,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全方面的去講解知識的難點,讓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性語言變得生動具體起來,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課堂中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抽象性不足點,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去了解知識,使教學過程變得更流暢。
例如,小學生在平時的運動中都有過一定拋球經歷,因此教師在教授這節(jié)課時便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制作課件。由于拋球的過程是瞬間性的,學生并不能直觀的去了解其中的要點,因此教師可以對課件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講解和示范。通過教師課件中和實際動作的演示能化動為靜,讓抽象的變?yōu)榫唧w。通過課件的講解,并引導出學生們總結拋球的小竅門:雙手抱球放在胸前,然后用力向上拋出。學生們了解這一技巧后,可以在課后進行反復練習。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既能夠抓住重點也又能夠突破重點,還能夠幫助學生去調節(jié)身體的平衡感,并提高課堂的效率。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以有效地去輔助課堂教學,為教師的教學上提供幫助。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引領學生的步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跟上體育課學習進度,不斷成長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在未來適應社會的各種挫折與壓力,成就更好的自我。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qū)粵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