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汝芬
在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成為了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在小學教學階段,由于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識、相關的知識儲備,以及逃生和避險的身心素質和技能,導致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小學生不能及時作出最正確、有效的判斷與應對,從而使其生命受到一定的威脅。由此可見,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問題、目標、原則、策略四方面,對小學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方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體育產生的本來目的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體育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得到了廣大學者的一致認同,但由于開設時間較短,目前正處于發(fā)展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學方案,非常不利于其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的綜合健康發(fā)展。因此,構建高效的安全教育實施方案,就成為了小學體育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
1 小學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問題
1.1 缺乏健全的教學制度
與國外體育課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相比,我國明顯缺乏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無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安全教育環(huán)境,從而導致我國小學體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效實施缺乏一定的保障,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1.2 缺乏科學的教學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雖然廣大學者都在積極探索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體系和模式等方面,但也僅限于理論層面,對于其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實施途徑的探尋、教學內容的拓展等方面,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與不足,導致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材料,直接限制了體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
1.3 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
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思想和理念,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主要目標,也從體質教育轉變?yōu)榱私】到逃?,教師不僅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還需要在生本理念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增添了難度和挑戰(zhàn),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水平明顯不足以支撐其高效教學課堂的開展,師資力量的不足嚴重限制了體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與發(fā)展。
2 小學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
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其教學目標也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的發(fā)生變化。通過對目前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和分析,體育教師對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進行了梳理,并與學校領導達成了共識,普遍認為其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加強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減少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損傷,有效規(guī)避體育運動中的風險,以此來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全面實現(xiàn)新課改中“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思想。
3 小學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則
3.1 創(chuàng)新性原則
小學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原則,指的就是教師在現(xiàn)有的思維模式下,提出有別于常規(guī)思路的獨到見解,并以此為導向,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進,并取得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對課程目標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具有層次性、階段性和持續(xù)性等特點,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優(yōu)良品質,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并通過反思、批判與實踐運用,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訓練學生的逃生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第二,對課程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總和,對學生的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進行培養(yǎng),主要包括增設生命安全教育內容以及新的教學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構建全新課程體系等。
3.2 連續(xù)性原則
小學體育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連續(xù)性原則,主要是通過連續(xù)性的課程內容以及連貫性的課程設置,建立系統(tǒng)性的課程體系。首先教師需要將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性融入體育課程中,便于學生進行檢索和應用,并設置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由易到難逐漸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其次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等,為小學體育課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設置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發(fā)展需求的教學課程。最后教師需要全面考慮生命安全教育內容之間的邏輯性和順序性,并按照其中的邏輯關系進行組織和安排,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開展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逐步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并且讓學生能夠在面臨多項災害和危險時,對所學的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進行融合運用,更有效的保證小學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3.3 區(qū)域性原則
小學體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區(qū)域性原則,指的就是教師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之間的差異性,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育內容,以具有針對性和側重點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滿足小學生生命安全的基本需求。如東北寒冷地區(qū)容易發(fā)生冰雪危害,生命安全教育應該以防范雪災為主要內容;臨海地區(qū)容易受到臺風、海嘯的危害,應該以防臺風、避海嘯訓練為主;山區(qū)容易發(fā)生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危害,應該以防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進行講解和訓練。
4 小學體育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4.1 轉變體育教師的教育思想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其自身的教學思想對課堂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為此,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教育思想,明確“以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對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視,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技能,融入具體的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使其更具實際意義。如此既能夠滿足學校教育的發(fā)展需求、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又能夠在無形之中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4.2 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
體育教學不僅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還具有明顯的生命性等特點,因此,生命安全既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前提,也是小學體育教學追求的最終目標。就目前的小學體育課程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來看,缺乏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機制,沒有明確的生命安全教育責任擔當,是限制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學校需要各方面的積極配合,建立包括醫(yī)療管理、心理咨詢、體育教育、安全保衛(wèi)等多個部分的系統(tǒng)化防范聯(lián)動機制,通過明確分工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為小學體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4.3 設置全新的內容和目標
體育課程作為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平臺,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需要教師及時更新其教學內容和目標,使其更符合當下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將被動的保護教育改成主動的安全教育機制,既能夠加強學生的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又能夠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安全知識與技能,有效促進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強化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此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在遵循創(chuàng)新性、連續(xù)性、區(qū)域性等原則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適宜的安全教育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保障小學生的健康和安全。
本論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內容與途徑的研究)編號:FJJKXB20-578,課題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益海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