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如何提高作文評講課的效率,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從兩個方面來談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
一、講什么:確定評講的內容
1.以生為本,找到評講的切入點
在評講課上,教師一定要圍繞學生在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講,才能真正提高評講課的效率。因此,第一步就是要以生為本,找到評講的切入點。
江蘇省的高考作文大多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現(xiàn)。綜觀近兩年的作文題,從2017年的“車”到2018年的“語言”,可以看出作文命題的關鍵詞已經(jīng)由“懷想天空”“品味時尚”這些抽象概念變?yōu)榫呦蠡年P鍵詞,學生理解作文題變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寫起來卻比以前更難。針對以前的作文題,可以化大為小,變抽象為具體,從而以小見大;針對現(xiàn)在的作文題,學生必須化小為大,由具體變抽象,使文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一位教師在評講以“器”為主題的作文時,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建議,之后讓他們自己修改,結果他們卻遲遲不敢動筆。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也不強,他們難以理解“器”這個具體的概念,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一個合適的寫作對象;二是在找到了合適的“器”后,他們又不會挖掘“器”的內涵。
對此,在評講時,教師可以用問題來引導:
“器”包括哪些?你此次在作文中寫的“器”合適嗎?你寫的“器”和其他人、事、物有什么聯(lián)系?你想通過寫與“器”有關的人和事表達什么思想?
有個學生寫的是“匕首”。“匕首”本來就是一種充滿殺氣的銳器,該生沒有挖掘出此物的內涵,寫出的作文得分不高。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她由“匕首”想到了“荊軻”,想到了“刺客”,最后想到了“義氣”。還有一位學生寫的是“玉”,他由“玉”想到了“君子”,想到了“溫潤如玉”。這樣,學生在修改文章的過程中就會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2.以文為本,決定評講的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的終極目的。在評講課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作文來確定評講的重點。有些作文題比較難,學生在審題時容易出現(xiàn)問題,寫出來的文章可能會偏題,此時,教師就要將評講的重點放在審題立意上;有些作文題比較簡單,學生審題沒有難度,寫作時通常不會出現(xiàn)跑題的情況,此時,教師就應當評講的重點放在選材和表達上。
例如,2019屆江蘇省蘇州市第一次期初考試的作文題:有些路,看起來很近,走下去卻很遠;有些路,看起來很遠,走下去卻很近。很多學生在審題時出現(xiàn)了問題,思考得不深入,不理解這里“路”的含意,不理解為什么“有些路看起來近,走起來遠”。在評講課上,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審題,讓他們先讀懂材料。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將“路”轉化為“人生之路”“文藝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等抽象的路,所以在行文時依然會把“路”理解為最基本的“道路”,比如“上學的路”“回家的路”。學生覺得上學的路有時候近,有時候遠,早上快遲到時,覺得上學的路程很遠;時間充裕時,又覺得路程很近。這樣的立意過于簡單,因為她只看到了客觀的“路”和客觀的“距離”。對此,筆者是這樣引導的:“這條路的實際距離并不遠,但是你的母親陪伴你走了將近六年,現(xiàn)在你覺得這條路是遠還是近呢?”這樣,就讓學生由“上學的路”延伸開去,想到了“親情的路”。
二、怎么講:確定評講的形式
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有效教學的方式之一就是對話。對話能打開語言的話匣子,讓學生受到啟發(fā)。寫作本身就是一個表達觀點、向外輸出信息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評講課上要與學生適時對話,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不要把評講課上成技巧傳授課。
例如,在評講以“自主”為話題的作文時,筆者會讓一些學生上臺,朗讀優(yōu)秀作文,并讓臺下的學生和教師一起點評,既鍛煉他們的口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又能讓他們從優(yōu)秀范文中學到寫作技巧。
又如,有些學生在寫作時用詞不當,寫蘇州博物館使用了“灰瓦黛墻”。我在評講時就積極與該生對話:“方干《新月》中有這樣一句詩:‘隱隱臨珠箔,微微上粉墻。’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寫過‘門掩著梨花深院,粉墻兒高似青天’。‘粉墻’是指用白灰粉刷過的墻,‘黛瓦’是指青灰的瓦。粉墻黛瓦,庭院深深,一門一院,是典型的中國式院子?!彼牶罅ⅠR明白自己用錯的詞,并說道:“這下我記住了。”
筆者勵學生與學生對話,讓他們互相評改。例如,在評講課上,我讓學生互相批改,有一名學生給同桌寫了兩條評語:(1)段落之間銜接得還不夠自然,建議加一個過渡段。(2)你的字還需要練,我的字寫得也不好,在考試中吃過虧,以后我們可以一起練字。這樣的評語既客觀,又平易近人,學生看了也容易接受。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摸索,才能提高作文評講課的效率,希望筆者的建議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