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剛
摘 要:高中歷史學習時有非常多內容需要學生進行記憶,使學生認為歷史課程枯燥。如果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下功夫,通過復習、故事、懸念、技術等方法進行導入,就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歷史內容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理解,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導入;對策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良好的導入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導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快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以加強對重點知識的學習。
一、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正常開展。課堂導入可以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以為新知識做鋪墊,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堂導入的科學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了解學習重點。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進行課堂導入,可以突出重點,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與時效性。教師利用豐富的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可以避免產生副作用,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高中歷史課堂導入路徑
1.利用復習進行導入
高中歷史各單元知識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教師可以利用這種聯(lián)系,做復習性導入,以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通過承上啟下學習新知識。
如在講授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知識進行復習性導入,使學生掌握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時間、標志、特點及影響,以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學習奠定基礎,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對比,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又如在講授《辛丑條約》時,教師可以用《辛丑條約》簽訂前其他不平等條件進行課堂導入,如第一個不平等條件《南京條約》,之后的《天津條件》《北京條約》等,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提高對新知識的興趣。通過復習性導入,學生可以進行知識關聯(lián),構建相關知識體系,可以使思路更清晰。
2.利用典故進行導入
歷史內容本身就是一個大故事,教師可以搜集教材、史料中的故事,并作為課堂導入,以活躍課堂氛圍。如三國中的諸葛亮是每個學生都熟悉的人物,他雄才偉略,能在千里之外運籌帷幄。教師可以利用諸葛亮的聰慧引出課堂教學內容的人物劉基,因為劉基與諸葛亮一樣都是軍事奇才,也能深諳厚黑學。在以諸葛亮導入后,學生在學習劉基的故事后,可以將二者進行對比,以加深對劉基的了解。另外,“臥薪嘗膽”“約法三章”等經典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的手段,使學生在典故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歷史新知識,開闊視野。
3.利用懸念進行導入
現(xiàn)在的高中生都是00后,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并挖掘背后的秘密。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懸念導入,以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學習過程中。
如在學習秦朝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懸念:“大家都知道秦國統(tǒng)一后,修建了萬里長城,目的是防止匈奴的侵犯;實施了焚書坑儒,目的是防止內亂;同時將上百萬的軍隊守衛(wèi)在城都。這樣的銅墻鐵壁,為什么只歷經了兩代君王?”懸念來了,學生進入思考,有的學生說:“是不是秦國的軍隊不夠多呀?”有的學生說:“是不是秦國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方法不對?”在懸念的引導下,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了,教師可以繼續(xù)為學生講述,為什么強大的秦國會那么快滅亡。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使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又如在講授太平天國內容時,關于太平天國后期保衛(wèi)戰(zhàn)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這要導入:“太平天國在最開始發(fā)展的時候,勢頭非常猛,在1856年取得東征勝利后就已經到達了全盛時期。但是在這個鼎盛時期,太平天國的領導層發(fā)生了矛盾,使其政權從內部發(fā)生改變,進而對太平天國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那這一事件是什么呢?”通過懸念,學生更愿意聽教師講授,更愿意深入研討教材和其他資料,以實現(xiàn)高效率學習。
4.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導入
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已成共識。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以使課堂導入通過圖片、視頻、語音等增強趣味性,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基礎上使歷史知識更直觀。
如在講授抗日戰(zhàn)爭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日本對中國的侵害的圖片或視頻進行展示,如南京大屠殺視頻、圖片等,以使學生感受日本的殘忍與囂張,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國家的熱愛,讓學生不忘國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承擔起強國的重任。
總之,歷史教學是為學生講述國家的發(fā)展史,如果教師只是依照教材進行宣讀,給學生的印象是歷史知識是時間和事件的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豐富的史料,通過復習性導入、技術性導入、懸念性導入和經典故事導入等,將學生快速引入到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賁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2]岳曉杰.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研究[J].教師,2012(08).
[3]張耀.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J].華章,2013(05).
[4]賁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
[5]蔣建章.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