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
摘要:生物課程是高中基礎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目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不夠靈活,忽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等方面的不足,不利于提高學生生物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實踐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人能力、素質、價值觀和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在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只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要求,加強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提高,更好地引導他們學以致用。加強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視角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30-246
引言
大量的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科學運用教學方法能使得學生更容易融入教學活動之中,進而獲取高質量的學習效果。為此,我們一線教師應當立足自身教學實踐,積極探索符合本學科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身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在自身的生物教學實踐中合理引進了多種教學方法,使得自身生物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優(yōu)化,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及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與發(fā)展。以下,我結合自身的生物教學實踐經驗,對此進行闡述與歸納。
一、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在現有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的是知識的授予者,占據著教學模式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很難獲得獨立進行實驗、研究和探索的體驗。因此,新課改倡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索知識,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合作,探討知識點的學習,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放到首位,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自主探究空間,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探究目標和準備條件,并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具體的實施方案。例如,在教學遺傳與進化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重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實驗內容相對比較簡單,符合高中生的能力范圍標準。在學生重復完試驗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交流討論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措施、實驗原理和結果,多層次、多角度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思維。
二、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們習慣于照本宣科地講解生物教材,很少將生物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的生物知識,而且也導致其生物學習興趣不甚濃厚。試想如此又何談保障最終的生物教學效果呢?由這一情況出發(fā),我認為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積極挖掘生活中所蘊含的豐富生物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借助所熟悉的生活經驗輔助理解生物知識、掌握生物知識,這種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方法在調動與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熱情的同時可以大大優(yōu)化其生物學習質量。例如:在教“免疫調節(jié)”這節(jié)知識時,我就結合高中階段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經歷過或者了解過的“接種疫苗”的現實情境入手,向他們詳細講解了我們所學的免疫知識在社會生活中運用的價值:接種疫苗是將病毒的活病原體或保留抗原特性的經殺死的病原體接種到人體內,使人體內產生抗體并形成記憶細胞與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方法。如此一番講解,學生既能了解到生物知識為人們日常健康生活所帶來的安全保障,從而由內心深處變得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知識,又能更深刻地認識與理解“免疫調節(jié)”這節(jié)知識內容,這便是生活化教學方法恰當運用對于優(yōu)化高中生物教學效果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三、融人實際生活,還原真實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既教育,我們應當活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進行教育教學,并為生活而開展教育。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新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重視課堂與日常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可運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分析理解生物知識。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資源要來源于生活,要與日常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生物知識靈活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解決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課堂不僅是促進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有利工具,還是學生活用生活方法的秘密武器。
四、教師需要參照高中生物知識,搜集、設計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圖片或視頻
在生活實踐的高中生物翻轉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就需要逐漸轉換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適合學生的方法來更好地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僅可以教授學生大量的生物知識點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高中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感受生物知識點的運用和奧秘,這樣就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日后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教師為學生講解“遺傳、變異”這個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圖片,如:長相極其相似的父子或母子;整容的親代與其子女;突變南瓜與普通南瓜等對比圖。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比較和感知更加直觀地了解這個知識點,加強認知,并產生強烈的興趣。再在課堂中讓學生們反饋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了解,分享并討論各自發(fā)現的問題,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老師作以輔助指導,補充總結并引導學生了解本節(jié)的重難點加深印象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更為多樣化的知識點。而且教師應不斷完善學習視頻,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完成教學目標。
結束語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探究,教師還可將其延伸至課外,通過在生活中舉辦相關生物知識競賽或課外種植等活動,讓學生結合實際,研究生物知識和結構,構建系統的認知體系,促進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樓建娥.“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模式[J].華東科技,2019(11):76-77.
[2]呂鳳香.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4):133.
[3]梁日發(fā).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