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琳
摘要:本研究從思維的界定出發(fā),結合已有的英語學習和思維能力的關系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學習的理論依據,為研究鋪墊了理論基礎和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1.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2.在問題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3.在作業(yè)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4.在寫作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生態(tài)教育;初中英語;思維能力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考慮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教育部2012)。教師應該把傳統(tǒng)“填鴨式”課堂轉變?yōu)樯菊n堂,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和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能促進思維品質發(fā)展的活動,并能合理使用一些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廣處發(fā)展。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始終如一地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那么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fā)展。
林崇德(2008)認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和思維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因此,英語課堂是可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育人目標的。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五個方面。落實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育人目標,即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上下功夫。筆者在這里只針對思維的深刻性做說明。思維的深刻性又叫抽象邏輯性,它集中表現在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guī)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的發(fā)展進程。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可以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所讀內容,把握作者的意圖,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和本質的東西。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閱讀課時,把新單詞的呈現放在課文的句子中去并配以圖片輔助,且每一句話之間都有著上下文的聯系,這個設計像講故事一樣的將生詞呈現,這種設計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面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在中學英語教學課堂中,良好的提問策略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部分教師缺少對教材的仔細研究,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也就是說問題的提出是習慣,但缺少對問題的考量,使課堂一部分時間被浪費在無用的問題上。教師需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問題的設置,提高問題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得到思維的開拓和能力的提高。課堂具有一定的即時性,有的時候學生也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和思維,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善于捕捉學生的觀點,組織問題討論,這樣能夠讓課堂問題更加多樣,不僅來源于教師對于教材的分析,也來源于學生的思考,讓問題能夠更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組之間互相設置問題并回答。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們之間的有效互動,還能夠讓提問的過程變得十分有趣,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問題之中,即使在個人提問中,其他的學生也能夠對問題進行及時的關注。
寫作是內在思維外顯的過程,也是鍛煉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反之,思維品質的提高也可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教師須增加學生的寫作訓練,強化學生的英語邏輯運用和表達能力,漸漸擺脫母語思維依賴,提高英語書面表達和思考能力,進而強化學生的英語思維。寫作前,教師可帶領學生復習舊知識,構建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本思路,將原本孤立的信息整合起來,搭建整體框架,讓學生能站在新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與此同時,向學生展示如何繪制思維導圖,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文章段落大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提取重要信息、分析、歸納、判斷、推理等思維品質。提問和追問都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往縱深方向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敏捷性。寫作后教師可組織小組互評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嚴密性?;ピu活動中,學生首先對同伴的文章作出正面評價,發(fā)現文章的優(yōu)點,然后再針對文章指出具體問題,并盡可能給出修改意見。例如,怎樣讓內容更豐富、怎樣讓語言更優(yōu)美、怎樣讓表達更地道。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運用互評策略進行評價,并維護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相比傳統(tǒng)評改模式,同伴互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評價者,拿到同伴的習作必定要對照互評策略開動腦筋,作出評價,這對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思維的準確性、邏輯性、相關性在分析文本、運用所學知識總結評價和提供相關證據等過程中都會得到相應的訓練。研究表明,同伴互評反饋機制對我國學生二語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顯著的影響,有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二語寫作能力(徐蔚琳2016)。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思辨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著直接影響。對初中英語教師而言,思辨能力在教學中最直接的體現是判斷力和邏輯性(蔣京麗2016)。首先,在各種教學思想、模式、方法不斷更新的情況下,教師要有敏銳的判斷力,結合自身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對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因素作出選擇,并融入自己的教學,形成最佳教學方式;其次,只有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設計出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層次清晰、遞進有效的教學方案,進而圍繞教學方案展開教學。與此同時,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調整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并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養(yǎng)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成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助推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3-56)
[3].成明.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8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