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著強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為了調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主觀意識的作用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該始終立足于實踐之中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與心理興趣機制做好分析工作,始終秉持著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的教學方針,在教學中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完成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協(xié)調,使學生能夠真正在課程中養(yǎng)成課堂參與的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學習主動性;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30-061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還相對較弱,其學習活動極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出現學習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促成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應該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調動學生主觀興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以更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以此盡可能地降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隨意性,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參與到學習過程,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為了真正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以對學生學習實際的分析為基礎,做好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
一、借助數字表現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學領域中也出現了較多的數字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通過教師的合理利用,往往能夠在教學實踐中以更加豐富與多元的表現形式將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其豐富的表現力與新穎的表現方式往往能夠快速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實踐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即可以通過對數字表現形式的利用,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受自身主觀興趣的調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之中。
例如在《位置》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動畫數字媒體資源應用在了課堂之中,以此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通過動畫媒體資源的運用,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看到具體的位置平面轉化為網格形式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還具有十分新穎的表現形式。通過筆者對數字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配置,學生不僅能夠對本課中將要學習的內容建立起更加立體的認知概念,更能使學生在其對課堂內容表現形式的創(chuàng)新作用下真正建立起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真正得到提高。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還應在教學中向班級學生提供動因,使學生能夠在這一動因的驅動下真正融入到課堂之中,以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完成學習任務。筆者認為,這一動因應該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探究欲望,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求知欲。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求知欲,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借助教學問題其本身所具有的啟發(fā)性,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啟發(fā)下真正形成對具體內容的探究欲望,以此為學生課堂中的學習主動參與提供動因,實現學習主動性這一培養(yǎng)目標。
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使其能夠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作用下不斷深化對長方體這一幾何定義的理解,筆者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即首先提出了一系列與長方體相關的問題。在筆者教學問題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之下,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的方式對于班級中存在的長方體事物展開了思考活動,并在思考中由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產生了更加主觀的問題。受問題情境下具體問題的啟發(fā),學生能夠產生對教學內容主觀的疑問,這使得學生形成了對教學內容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夠在求知欲的調動下更有針對性與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接受教師的教學。
三、互動活動開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除了從學生個人的主觀因素進行協(xié)調之外,教師還應該通過客觀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提高外在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主觀意識的影響。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互動活動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個體的彼此交互過程中通過積極實踐與討論交流使得班級中的學習氛圍活躍起來,以此利用活躍的客觀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其中,實現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例如在《可能性》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即在筆者的組織下在班級中開展了“石頭剪刀布”的課堂活動。在這一人盡皆知的活動形式之下,筆者首先引導班級學生結合對這一游戲玩法的認知,使其對自己獲勝的可能性進行估計,使其能夠首先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于可能性相關的知識進行自主的探究。之后,在班級學生嘗試結束后,筆者組織班級學生參與到了活動之中,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勝負結果進行了記錄。最后,筆者引導班級學生對勝負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并引導其將結果分析與自己對獲勝可能性的自主分析進行了比對,利用實踐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可能性相關知識的理解。并且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互動的討論與實踐中真正帶動起班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實踐過程之中。
四、任務驅動探究培養(yǎng)主動探究能力
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主觀的動力之外,教師還應強化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擁有充足的主動探究能力支撐其在學習中的主動探究活動。為此,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任務教學法的方式,通過任務驅動學生的探究活動,從而使其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以科學的探究方法作為基礎,制定了與其相對應的課堂任務作為引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之下展開相對應流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完善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其真正在思考中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并且通過任務的合理引導,學生能夠在探究活動中通過對任務形式的思考,間接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使其探究能力在科學方法的應用下得到提高,真正融入到后續(xù)的主動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中。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是為了驅動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融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進而促使學生更專注于教學內容,促成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素娟.談談小學數學中學生主動性的激發(fā)[J].學周刊,2017(25).
[2]熊東方.關于小學數學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思考[J].赤子,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