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敏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對多篇互相關聯(lián)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應積極展開對群文閱讀的教學,摒棄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構建,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應用策略;分析
引言
群文閱讀是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全新閱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利用群文閱讀,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更多的閱讀文本,使學生能夠對多樣化的閱讀文本進行綜合分析與歸納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并且掌握閱讀文本的總體寫作內容與題材,以快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科學合理地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精心選擇群文閱讀文章
(一)抓住文本體裁,精心選文
記敘文、古詩、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小說等體裁的文本,在小學都有。我們把文本與相關體裁的文章鏈接起來進行閱讀教學,會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表達方法,透徹地理解這一體裁的文體,而且對相關文體閱讀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幫助。
(二)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為中心選文
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單元進行整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認真寫作。教師可以以寫作為中心,選擇一些文章。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固定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前,教師可以設置懸念,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意圖等,讓學生不要死讀書,要在讀書中學會思考,每個議題都分配一篇文章。采取這樣的閱讀方式,將群文閱讀組合起來,學生也能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想法,也為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選擇適合學生的議題
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小學高年級的教師在準備課前教學素材時,要選擇一些爭議性強的議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議題。因為小學生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不夠通透,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不夠全面。所以選擇素材的時候難度系數(shù)要適中。選擇難度系數(shù)大的議題會讓學生知難而退,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議題。議題的類型分為兩大類,一是全面型;二是提高型。全面型是指教師在日常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為依據(jù),而創(chuàng)建的議題。提高型是教師為了讓學生對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領域得以加強,而創(chuàng)建的議題。這兩種方法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相應的方案。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閱讀教學中,就選定“未來”為議題,為學生推薦群文閱讀教材。
三、營造閱讀氛圍,搭建討論交流平臺
語文教育是為未來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所以要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當作重中之重來抓。課堂氛圍、興趣愛好、想象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密切。換句話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靠興趣的推動;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離不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情感來潤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樂園是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小組內自由討論、交流,毫無疑問這是最關鍵的。第一,從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與其他同學或老師交流自己的觀點和有趣的想法等時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交流氛圍同時也得到營造。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閱讀過程中不懂的問題,在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會得到快速且滿意的解決,還可以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獨特的感悟。第二,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聆聽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在仔細地聆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并比較與自己的想法存在的不同時,自然就能體會到別人的獨到之處,進而整合他人獨特的想法和自己最初的思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還可以把自己提煉出的觀點進一步表達出來,讓他人提出寶貴意見或建議。所以,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會得到提高。
三、根據(jù)教學內容有機地對學生展開擴展閱讀教學
雖然當前課內的語文教學素材都是通過層層精選挑選出來的優(yōu)質文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但是教材的教學內容十分有限,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課外閱讀素材,在選擇素材時需要注意與課文之間的互補性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更加豐富的不同閱讀內容。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時,一定要選擇符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閱讀文本,課外閱讀文本較為復雜多樣化一些立意高深、言語用詞較為隱晦的閱讀文本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反而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挫敗感。而針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也首先需要大致帶領學生了解閱讀文本的大致含義和精彩片段,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對同一作者不同文章展開群文閱讀時,要讓學生將多篇閱讀文本進行對比分析,感受作者在寫作中所采用的不同文體,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賞析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步成為閱讀課堂的主要教學方式。若教師能高效地組織學生開展適當?shù)娜何拈喿x,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量,開闊眼界,還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終身有益,不僅如此,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機遇。
參考文獻
[1]柯玉霜.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群文閱讀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45):43-44.
[2]陳廣燕.基于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的應用策略分析[J].啟迪與智慧(下),2020(05):74.
[3]邵萍.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的應用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