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淑玲
摘 要:高中生對于歷史課堂的認知普遍較低,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并不能正確看待歷史課的重要意義,而是單純的將其當成一個考試科目來看待。而且高中生面對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升學考試的壓力,這也導致學生無暇顧及歷史課的人文精神,教師無暇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分散精力。本次研究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策略分析,意在提升歷史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文化傳承意義,值得教育工作者多加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yǎng)
高中歷史知識和人文精神有關系嗎?很多教育工作者并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不僅是為了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進行一個回顧,更是為了學會以史為鑒,學會從歷史中汲取人類文明進步的寶貴經驗和文化傳承,從而更好的服務現(xiàn)實生活,服務未來發(fā)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
1.根據(jù)歷史課文內容延伸人文思考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課本教材的核心位置是不可動搖的。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滲透,自然也需要從課本出發(fā)。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能保持敏銳的眼光,能從課文內容中發(fā)現(xiàn)人文教育的切入點,而不要讓人文精神的教學太突兀,甚至與課文內容格格不入。實現(xiàn)人文精神和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潛移默化的進行人文精神教育,這才是上策。
以高中二年級歷史必修課中“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一節(jié)課為例,其內容講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社會正處于巨大的變遷之中,很多代表不同階層的思想橫空出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墨家、法家、道家、儒家等等,都出現(xiàn)了各自流派中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人物以及影響千百年的論斷主張。這些代表不同階層的安邦定國的理論、思想,或者社會治理、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學說、著作、論斷,其實就是一種人文精神、人文情懷的體現(xiàn)。老師可以通過這節(jié)課的內容延伸開來,帶領大家去探討“百家”的人文精神內涵,然后讓學生以現(xiàn)代視角去進行評價、分析,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比如道家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它體現(xiàn)了一種怎樣的治國理念,是有著怎樣的人文原理上的考量?孔子的“因材施教”又是一種怎樣的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通過課文去引發(fā)探討、交流,這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覺悟顯然是有幫助的。
2.歷史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人們常說,要以史為鑒。今天我們在中學乃至大學等各個階段進行歷史教育,其實也是出于同樣的目的。歷史也許只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但它和現(xiàn)實以及未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認清楚這種聯(lián)系,學會以正確的歷史觀來看待現(xiàn)實和未來,這本就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
在高一歷史中有一節(jié)課是關于《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這一節(jié)內容其實和現(xiàn)實生活就有緊密的聯(lián)系。因為事實上直到今天,在物質生活的變化過程中,人們的習俗也在改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唐宋明清時代,大概極少有國外的節(jié)日進入中國,至少我們從史料典籍中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發(fā)現(xiàn)。但在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也過起了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或者西式情人節(jié)等等。這種習俗的改變,是否也和物質生活的變化有關系呢?還是純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呢?對此,我們就可以從人文精神方面去考量。去考量物質和人文精神之間的關系,去探討西方節(jié)日在中國社會受到追捧的深層原因,從中解析出人文精神的價值、影響力。這樣的教育方式既是高中生所熟悉的,又具有深刻的人文研究價值,值得教育工作者多做研究嘗試。
3.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培養(yǎng)人文精神
作為老師,需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也需要老師自身成為人文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在人文精神引導下,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師德風范,在言行舉止、儀態(tài)動作、衣著穿戴等各方面做到嚴格自律。應當避免穿著過于隨意或者過于性感暴露;要保持教師的談吐風范、禮儀風度,做到不焦躁、不暴躁、不粗暴、不浮夸,能夠在教學中保持親和力,同時又有老師應有的嚴肅和平實,真正給同學做出表率。在進行課堂教學或者課堂點評、課題解析等師生互動交流中,老師也同樣要滲透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人文關懷。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成績,也要關心學生的心態(tài)、情緒,注意調整學生的狀態(tài),幫助學生適應高中的緊張節(jié)奏,理性看待高考,理性對待成績的波動等等。這樣才能做到人文精神的有效滲透。
結語:歷史的演進并不是純粹的時間遞進,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我們的歷史課本,其中所記錄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也滲透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這正是對歷史教學應有的態(tài)度,也是重點內容。歷史教育工作者要多做有益嘗試,并培養(yǎng)學生建立良好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雍靜.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研究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8(2):60-60.
[2]楊邵龍.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途徑探討[J].新課程(下),2016(11):224-224.
[3]姚云兵.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