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和落地,音樂在小學教育體系當中的作用不斷被提及、不斷被重視。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文中筆者就將以此為話題展開論述,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評價激勵,增強學習情感”“因材施教,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合作學習,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與合作意識”四個策略來打造高效音樂課堂,以期能夠為廣大工作人員提供些許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小學音樂;高效課堂;課堂構建
所謂“高效課堂”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學?,F(xiàn)有的條件,以最少的投入收獲最理想的效果,既完成教學大綱指定的教學任務,也實現(xiàn)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綜合技能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隨著音樂在小學教育里程當中不斷為人重視,基于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打造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自然也變得十分有意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借助媒體情境,提高小學生的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音樂教學注人了新的活力,也促使小學音樂課堂的呈現(xiàn)方式日益多樣化。由此,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各類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為傳統(tǒng)授課方式所不能呈現(xiàn)的“世界”當中,讓學生增生更多新奇有趣的體驗,提高對音樂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比如三年級上冊的《桔梗謠》這節(jié)課,這是一首典型的朝鮮族民歌,在課堂上教師則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朝鮮氛圍,讓學生“沐浴”在桔梗飄香、長裙飄飄、長鼓、秋千等環(huán)繞的模擬環(huán)境里,感受這首歌曲里所蘊含的勤勞、活潑、輕松與明快。
(二)借助游戲情境,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注定對周邊事物會充滿好奇心,也充斥著無法阻擋的探究欲,而正是這種探究欲常常會激發(fā)他們體驗、嘗試和不斷探索的熱情。所以在音樂課上,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種特點,利用他們]好玩好動的心理,創(chuàng)設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比如在鑒賞《四小天鵝舞曲》時,因為音樂當中使用了大量的西洋樂器,為了增加學生對這些樂器的認知和特點的了解,課堂上可以采用“樂器角色表演”的游戲,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樂器角色,隨著音樂的響起進彳模擬演奏。學生們可以想象在一座真實的音樂禮堂當中,在宏偉的交響樂表演過程中,這些樂器都有著怎樣的呈現(xiàn),使用這些樂器又各自渲染了創(chuàng)作者怎樣的情緒和情感等。
二、評價激勵,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情感
積極的評價和激勵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教學更有成效。而為了達成這樣一種效果,教師就要采取多維度、多層面的評價方式,不斷增加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感,讓他們愿意學習音樂、喜歡學習音樂。比如花城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的音樂教材當中,有很多弘揚民族情懷、彰顯祖國美好的歌曲,教師可以從學生演唱時的情緒表現(xiàn)、精神狀態(tài)來進行評價。與此同時,為了增加學生對這些歌曲內(nèi)涵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發(fā)動學生在課下廣泛收集這類作品的資料,讓學生對這些音樂的誕生背景、歷史淵源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甚至對學生的理解效果和程度展開評價。當學生可以就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各抒已見、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進行表達,并得到老師的合理評價或是高度認可后,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他們會因為被老師所認可,而更愿意閱讀和理解各式各樣的音樂。另外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除了由教師主導評價外,還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引導互相評價。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較之單純由教師所主導的評價更容易為孩子們所接受、也更沒有距離感,這有助于班級內(nèi)部構建和諧、融治地學習氛圍。
三、因材施教,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與生俱來,所以其在音樂課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聆聽習慣和鑒賞水平也會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倘若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這種差異的客觀性,盲目地使用“一碗水端平”的授課形式,那么其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所謂高效課堂也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因此教師在開啟具體的教學活動之前、進行課堂設計之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客觀差異性,并根據(jù)結果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盡可能滿足所有學生音樂學習和素養(yǎng)培育的需求。比如就樂譜學習而言,很多小學生在進人小學之前已經(jīng)將音樂.作為特長進行發(fā)展,提前學習了五線譜、節(jié)奏等音樂名詞,這在無形中就拉大了和其他沒有發(fā)展音樂特長學生之間的差距。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師就不應該繼續(xù)沿用“一碗水端平”的教學策略,而是基于這種差異性,采取“優(yōu)勢互補”的教學策略,-方面讓那些有基礎的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鼓勵他們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所擁有的學習方法講給那些基礎薄弱的同學,讓其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如此既可以肯定部分學生的基礎、能力,調(diào)動其表現(xiàn)的欲望和表達的積極性,也能為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尋找到最契合他們的學習方式,減少心理落差,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方面,對這些原本就掌握了-定基礎的、音樂知識比較豐富、能力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而言,其也可以在這樣一種“教”與“學”。
四、合作學習,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合作意識
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導入小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比一比誰唱的好、誰表演的棒,在此過程中師生不僅可以展開交流,確定音樂表演(或演唱)的主要形式,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對話、對于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推崇所謂的合作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彼此之間的友誼,共同拓展各自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不斷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比如在教唱音階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以“7”為單位,分為若干個小組,其中每個小組代表一套音階。在組織比賽時,可以從音準、銜接速度等幾個方面,來對小組進行測試,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樂感,也可以在小組比賽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對七個音符的熟悉程度,更可以讓學生以一一種較為輕松、和諧的方式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而等學生對音階、對唱名比較熟悉之后,則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代表一個音,由多同學一起完成一份樂譜的演唱。比如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歡樂頌》的曲譜演唱、《小燕子》的曲譜演唱以及《送別》的曲譜演唱等,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添加伴奏,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表演。對于表演形式和結果的評價,則以是否能夠完整地唱出旋律,小組合作的效果、表演是否能夠打動人心、樂譜演繹的難度(比如《歡樂頌》主旋律只需要5個音,但都在一個音區(qū);《送別》也需要五個音,但是跨音區(qū))等作為評判標準,小組內(nèi)成員為了讓音樂有更好的呈現(xiàn),必然會更加努力地進行練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打造高效課堂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習慣,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探索,從音樂的審美和鑒賞意義出發(fā),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視角出發(fā),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落后的、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化的教學模式,開啟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進而達成對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劉春玲,馬紅英.智力障礙兒童的發(fā)展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46.
[2]王翔樸.衛(wèi)生學大辭典[M].華夏出版社,1999.
[3]孫慧.中學生生命教育的長效機制構建研究--基于對四川省南充市3所中學的調(diào)查[D].西華師范大學,2019:25-28.
廣州市番禺區(qū)鐘村鐘一小學 廣東 廣州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