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僅提出關于課堂教學改革的相關要求,還結合當前班級教學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提出針對班級凝聚力形成、提升等一系列教學要求。在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中,增強班級凝聚力,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氛圍,還能實現學生在良好班級氛圍中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诖?,本文在分析班級凝聚力形成與提升的必要性基礎上,探究班級凝聚力形成與提升的策略,以實現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班級凝聚力;學生;思想;形成
引言
“團結就是力量”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需要提升與形成班級凝聚力,而且班級體在共同理想、目標、利益的奮斗中,也能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發(fā)展。因此,還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形成與提升班級凝聚力,不斷建立起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的集體。
一、班級凝聚力形成與提升的必要性
班級凝聚力作為班級發(fā)展與存在的必要條件,需要教師和學生提升對班級凝聚力發(fā)展工作的重視。而且無論是正式群體還是非正式群體,都需要通過一種凝聚力來推動班級管理和相關學習的效率提升,讓其更有效率的完成各項任務,幫助學生群體自身得到良好發(fā)展。在班級管理中,班級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主陣地,需要提升學生在班級內部學習中的凝聚力,凝聚力不強的班級會出現學生缺乏團結意識、集體感不強的問題,而且也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所以,加強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與提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精神和團結意識,給學生身心發(fā)展帶來重要引導意義。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培養(yǎng)和教學工作水平提升產生重要作用,而且群體凝聚力是班級構成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需要師生共同關注班級凝聚力形成與提升的工作問題。無論是對于班主任還是非班主任,班級凝聚力都是直接影響其班級管理水平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如果班級凝聚力較差,那么會造成其學生猶如一盤散沙,不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和班級管理中。如果班級凝聚力較強,那么做什么事大家都會齊心協(xié)力、讓班級力爭事事領先。從而更好地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和效果,也能進一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班級凝聚力形成與提升的策略
(一)制定共同努力的班級目標
首先,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班規(guī)和班訓,并且將班級的班規(guī)和班訓張貼在教室最顯眼的位置,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級的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班級班規(guī)和班訓時刻激勵學生團結奮斗,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在制定班級制度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特點,引導班級成員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遵守日常道德和行為習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班級評分表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表現通過打分的形式,提升學生班級凝聚力。比如上課被教師表揚+5分,上課被教師批評或者沒交作業(yè)-5分。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增強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認同,堅持規(guī)范自身的學習行為和方法。最后,在制定共同努力的班級目標中,為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公平意識,可以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無論哪種學習方案都要以提升班級凝聚力為目標,共同參與到課堂學習水平提升和班級凝聚力提升氛圍中。
(二)教師做好帶頭與示范工作
如果說班級是學生的另一個家,那么班主任或者教師就是溫暖大家庭的家長,在提升與形成班級凝聚力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好帶頭與示范的工作,積極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去感染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還要向學生傳遞正能量,不斷達到時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的教育目的。并且這樣的班主任也能得到更多學生的尊重和支持,使學生能夠在幸福的過程中從自我做起、規(guī)范自身的學習行為。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和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的目標和學習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做好帶頭與示范工作,不僅要格外重視時間觀念,還要堅持因材施教、公平教育的原則,加強學生凝聚力和團結意識的培養(yǎng)。在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用行動去感染學生,比如在日常班級衛(wèi)生打掃期間,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班級環(huán)境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中,而不是站在講臺發(fā)號施令,這樣的做法也能向學生傳遞正能能量,通過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和帶動學生。教師在教學期間還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團結向上、充滿溫暖的教學觀念去感染學生。
(三)合理組織與開展集體活動
為調動學生參與班級凝聚力提升的積極性,需要教師合理組織與開展集體活動,而且通過多樣化的集體活動也能讓學生展示其個性,激發(fā)學生在班級凝聚力提升過程中的奮斗拼搏精神。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日常和教學管理中開展朗誦、歌詠比賽、接力賽、拔河、美食分享會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和集體精神。同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集體活動、參與集體活動的形式,增加學生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班級活動設計和開展的過程中,強化班級的凝聚力,
(四)建立強而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除了要有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還得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特長挑選一支得力的班級干部隊伍,班干部作為教師與學生聯(lián)系的紐帶,教師可以放手讓班干部組織班級活動如:運動會的報名、班級的清潔評比、“計算小能手”的比賽等等增強他們的班級榮譽感。加強班級干部隊伍的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讓班級干部隊伍通過帶動其他學生的形式,充分參與到優(yōu)秀的、充滿活動的班級體中,提升班級管理工作效果和水平。
結語:
在班級凝聚力形成與提升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制定共同努力的班級目標,而且設定共同目標是提升班集體凝聚力的主要前提,通過目標帶領和指導的形式,也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班級凝聚力形成與發(fā)展中的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和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龔蕊.團結就是力量——小議如何形成和提升班級凝聚力[J].科技信息,2014,04:184.
[2]袁誨.以集體活動塑造和提升班級凝聚力——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2:98-99.
[3]趙萍.增強高校新生班級凝聚力途徑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7,33:135-136.
作者簡介:潘雪梅(1976.08.18-),漢族,籍貫:廣東省肇慶四會市,學歷:本科,職稱:小學數學一級教師,職務:教師,研究方向:德育。
(四會市玉城學校 廣東省肇慶四會市 5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