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靜
摘 要:筆者通過論述目前課程思政新理念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現(xiàn)狀,如大學語文教學模式脫離思政理論、教學內(nèi)容脫離思政教育等,指出思政新理念要想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教師必須轉變理念,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性,同時要在實踐中將語文思政教育功能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希望對大學語文教學帶來幫助。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語文;研究
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16-02
基金項目:2019 年度職業(yè)院校教育類教指委中小學教育立項課題重點課題“新時代大學語文課程‘隱性思政’教育形態(tài)研究”(2019ZXXKT7)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課程思政教育在各級各科教學中被普遍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別強的學科,在其中進行思政新理念的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和價值觀,讓立德樹人成為他們在校生活的主要目標,從而有利于他們?nèi)烁竦陌l(fā)展。
一、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新理論的價值
課程思政新理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教學和研究的全過程,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yǎng)課程、專業(yè)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促使各學科專業(yè)的教育教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化意義。課程思政以培育大學生的價值觀為主要導向,并不是將幾門簡單的課程進行增加設置,而是從專業(yè)基礎課程中進行深度挖掘,找出思政教學的原理,與理論課程同步教學,讓學生的知識和態(tài)度同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2]。大學語文融入新思政理念,讓學生在欣賞語文作品的同時,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接受起來更直接和具體化,從學習文化中體驗到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性,從而在平時的行動中更加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能對別人進行很好的效仿。可以看出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新理念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應該積極推廣。
二、當前高校課程思政新理念實施存在問題
(一)大學語文教學模式脫離思政理論
高校語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就業(yè)為主要導向,學校的側重面在于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對于道德觀念、人文素養(yǎng)、理想信念等教育涉及的很少,存在嚴重的重技能、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大學中的思政教育都是以理論知識的形式進行專門授課的,沒有與各科目進行有效鏈接。比如語文教學中,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為主,讓學生學習里面的各種語法和句子結構,沒有讓學生通過主人公的情感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要素,這樣造成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雖然很好,但是他們的道德人文素養(yǎng)較弱,在實際生活中不能規(guī)范好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大家的賞識。此外,大學思政教學課由一些必修課程逐漸減弱成選修課程,造成學生的關注度不高,只要成績及格了就能過關,這無形之中也造成了思政教育的缺失,影響了思政思想在大學語文中發(fā)揮出它的優(yōu)勢。
(二)教學內(nèi)容脫離思政教育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其中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規(guī)范好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教學內(nèi)容的合理性和結構性也關系到思政教育的實施情況。但是當前大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結構和教學目標要求都脫離思政教育理念。比如大學語文中要求學生最先掌握的是能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推斷陌生詞匯的涵義,很少與思政教育進行掛鉤;還有的語文教材編寫的質(zhì)量很差,根本體現(xiàn)不出思政教育內(nèi)容。大學語文教材弱化了思政教育,將不利于思政理念在大學生語文教學中的開展,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三)思政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踐
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教育,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主要集中在課堂小范圍內(nèi),書本知識不能很好地向生活延伸,學生在學習中思維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將書本中體現(xiàn)出的德育方面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主動性不高,感覺德育教學與自己不相干,并不在意教師的教導;再有教師純碎的口頭德育教育,沒有結合具體的生活案例,也是造成學生對思政不關心的原因之一,只有結合具體案例,涉及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學生才會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從而慢慢地引起他們對思政教育的重視。
三、課程思政新理念在大學語文教育中的發(fā)展思路
(一)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性
高校要改革目前大學語文教學的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將語文與思政教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堅持立德樹人作為語文教育的最直接目標。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線,結合語文中涉及的文化的專題講座、紅色書籍的閱讀以及紅色現(xiàn)場教學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一條主線引領人”“三個結合感染人”的育人目標。一條主線:就是把思政教育新理念當作語文教學的主線,并把其精神嫁接融入專題教學當中。三個結合:把思政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相結合、把樹立立德樹人與教師講授教育相結合、把現(xiàn)場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這樣可以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在語文教學評價中,要將思政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貫穿在語文學習中,建立權威的、公開透明的大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從思政實施情況、學生知識接受度、行為規(guī)范遵守性、道德素質(zhì)發(fā)展性上對思政實施情況進行評價,提升大學語文作為思政教育主課堂的權威性,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同時大學思政教育思想上要摒棄“思政教育就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將理念由“課程思政”向“思政課程”轉變,將思政教育過程貫穿在語文學習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3]。教師要引導大學生踐行思政教育的路線,充分發(fā)揮出大學生的隱形思政教育能力,從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上主動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德育方面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行為素養(yǎng),強化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二)豐富大學語文思政教學手段
在語文課程設置中,教育者要注重教材的豐富化和人文化,盡量選擇一些可以很好地教育學生日常行為的課本,在課堂上采取一些有意義的方式來調(diào)劑教學氛圍,比如通過趣味的漢字筆畫拼寫,來體現(xiàn)漢字的意蘊,感受漢字的美妙,通過一些偉人的對聯(lián)書法來折射部分書法意蘊,或者通過學生提問、編寫相關游戲或口訣來提高教學效果。將語文從原來的側重文學性、藝術性或者史實性調(diào)整為突出文化淵源、愛國愛家、詠史懷古、人情練達等有助于增加文化自信、培養(yǎng)愛國精神、塑造良好品格、提升人際交往、增強感恩教育的篇目。
在教學思路和方法上,教師要將課程篇目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特別是網(wǎng)絡上的熱點事件,進行收集整理和歸類,這有利于學生對中國文化精神精髓的理解,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在講述《犯人李銅鐘的故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社會熱點的關于冤案平反的資料,對我國的法治實施情況進行了解,并從原文中體會到人間冷暖的現(xiàn)實,從而更懂得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生活,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導入教學的方式進行語文思政教育,比如在講解《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出我國各個朝代不同的文學作品形式以及涉及的文學大家,并通過一些影像資料進行播放。多媒體帶有聲音、圖片和視頻,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欣賞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的同時,他們的思維得到擴散,能體會到各種人文精神,這符合思政教育新理念中對于人文素養(yǎng)的要求。
教師也可以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主動合作探究,找到理解思政的新方法。比如在講解《長恨歌》時,教師要突出講解政治悲劇和愛情悲劇,在講解中可以利用古今視界差異,激發(fā)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從文本出發(fā),審視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探究情景交融的字字句句、品味言近旨遠的深情、評價眾說紛紜的主旨。并在放手讓學生研討、評價學生鑒賞研討、開闊學生文化文學視野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在講解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問題進行提問,比如“你認為國富民強重要么?文章中有什么體驗?”“愛情和事業(yè)你是怎么取舍的”等。這些問題雖然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能說出各種不同的答案,能將他們的情感進行表述,能從自己的思想意識中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很好地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要求。
(三)大學語文思政教育要走出校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語文作為一門比較形象化的人文學科,更要在實踐中得到體現(xiàn)。從實踐中強化學生的思政教育,可以讓語文與思政很好地結合起來,達到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要能從學生的學習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diào)整語文的思政教學路線,從而讓學生的思政教育符合語文教學的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帶領學生去博物館了解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情況,學生通過真實感受文物,知道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內(nèi)心深處便會得到很大的觸動,從而在日常行動中注意愛護身邊的公共設施,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去幫助警察維護交通秩序,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路人和車輛都按照交規(guī)規(guī)則行駛,從而保證了生活秩序的有條不紊,這樣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態(tài)度,也給其他人起了很好的效仿作用??傊?,大學語文思政教育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展開,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課程思政新理念可以有效地運用到大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在思政新理念實施中,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將書本內(nèi)容與德育進行融匯貫通,在教學中注重體現(xiàn)人文教育的內(nèi)容,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趣味教學法、多媒體導入教學以及情景教學等方法,將思政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語文思政教育也要與學生實踐進行緊密聯(lián)系,讓他們在切實的行動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孫靜.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才智,2019(9):146.
[2]孟金竹.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間規(guī)劃與設計》課程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27):46-53.
[3]劉鶴.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nèi)涵與實施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3):59-62.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