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題占據(jù)高考語文試題最高的分值,其命題有著自身的特點。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日新月異的變化,高考作文的命題也不斷地變化著。新材料作文占據(jù)著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探究新材料作文的命題特點和趨勢對指導寫作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材料作文;命題;寫作教學
一、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題的特點及趨勢
(一)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題的指導思想——“一體四層四翼”
1.“一體”: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現(xiàn)階段高考秉持的核心立場,明確了高考的任務是育人,這也是高考選拔及導向的基本功能,回答了高考“為什么考”的問題。
2.“四層”: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
這四層的能力由里及外層層遞進,說明語文教育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各領域的基礎知識,明確了考察學生基礎知識是基礎,培養(yǎng)核心價值才是我們教育的關鍵,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問題。
3.“四翼”: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
這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對學生能力的考察既要基礎全面深刻,還要注重實踐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問題。
(二)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題的選材特點
1.貼近時代,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
2.彰顯民族自信,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例如2017年高考作文就是選取十二個時代熱點的詞語,如“一帶一路、廣場舞、中國美食、共享單車、高鐵”等,讓考生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寫一篇文章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
3.人文氣息濃厚,積極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北京卷以“說紐帶”為題,要求寫一篇議論文,其中紐帶是能夠起到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者事物。
(三)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題的未來趨勢
1.作文內容趨向:堅持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重視考察理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情感真實健康,心態(tài)積極向上的基調;
(3)引導學生關注自我,走進生活;
2.作文形式趨向:明確通俗地表達
(1)繼續(xù)以新材料作文為主打;
(2)倡導實用性問題,提升寫作水平;
(3)背景材料簡潔易懂;寫作任務具體;寫作要求明確合理;
二、對寫作教學的啟示
(一)完善寫作知識系統(tǒng)的教學
1.審題——分類審題
將新材料作文進行具體分類,教給學生審題分類的方法。具體就可以將新材料作文分為:名言警句類、社會熱點類、抒情詩歌類、寓言故事類、圖標漫畫類、任務驅動類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任務驅動類作文與其他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不同,它的材料多為時事熱點類型,旨在引導學生更加真實地思考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需要學生判斷正確與否,更需要他們在思辨中闡述選擇這個立場而不是那個立場的理由,通過多角度比較進行說理。
2.立意——打破傳統(tǒng),拒寫“偽文章”
鼓勵學生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少用到慢慢不用所謂的公共套話去答題,不用固定的模式去寫文章?,F(xiàn)在的作文不論是意識形態(tài)還是文章立意,都比以前有更加廣闊的發(fā)揮空間。出題者也有意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跟新意。指導學生把眼光聚焦在社會關注熱點、兩難抉擇、個性品質發(fā)展、生活瑣事等事件,不再只以社會普遍價值觀為方向構思文章,更要學會以新的角度跟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尋找新的平衡,獲得進步,使得人文性和思辨性并重。
3.選材——關注生活,來源生活
一般來說,學生的主要選材經驗主要包括生活、家庭、校園和有限的校園生活,而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由于沉重的課業(yè)負擔更加少得可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看新聞、寫周記、摘抄素材、在閱讀中進行積累等,形成學生踏實學習、求真求實的扎實學習風氣。
4.構思——手把手教學,授人以漁
以人教版的必修一中表達與交流為例,可以利用這一板塊的內容單獨設計板塊分步驟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必修一的表達與交流模塊標題有五個主題:1.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2.園丁贊歌記敘要選好角度3.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4.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5.朗讀。其每個主題下面又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作練習,而練習部分正是每個主題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模塊的內容,手把手教給學生文章的構思框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5.寫作——重視交際語境,強調語言意識
為交流而進行的交際語境寫作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寫作共識。這與過去注重表達的寫作方式不同,它是一種讀者趨向、交流導向、語境生成的寫作,為了達成一定的交流目的,針對特定的話題或潛在讀者而進行的有意義的寫作活動。因此訓練時,多進行“為他人寫作”的專項訓練,明確規(guī)限寫作任務的話題、讀者、角色、目的、文體等要素,培養(yǎng)學生將信息、意愿、個人思想向他人傳遞的能力,可以進行信件、通訊稿、辯論詞、評論文等的訓練。
6.檢查潤色——指導自評,學會反思及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讓學生學會自己修改文章是寫好作文的重要一步。
(二)加強寫作練習
1.訓練內容:
(1)與時代精神、社會熱點密切相關,注重考查學生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切合時代脈搏。例如當下的“農民工”問題和醫(yī)患問題,親情與法律、道德之間的問題等等。
(2)重視命題生活化,注重語言意識,著眼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的基礎水平,命題設置交際語境。例如:以“我想捧起你的臉龐”為題,寫一篇文章;以“談包容”為題,寫一篇議論文等。
2.訓練難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理,難度設計從簡單到復雜。
片段寫作練習,每個不少于200字。
(1)不允許使用“冷”字,僅通過多種描寫,寫出天氣的寒冷;
(2)寫出某個地方在一天之中或在一個季節(jié)景色變化的特點,要求運用不同類型的細節(jié)描寫,寫出地方的特色。
(3)以“冬天的景色”為描摹對象,寫一篇文章。
從以上專題的題目安排上看,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難度設置地梯度。從片段過度到整文寫作,內容也從單一到整合,從具體到抽象。
(三)寫作能力培養(yǎng)
1.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講解如何使句子在整齊中帶有變化,如何讓表述松緊結合,如何做到使段落地過渡和銜接更為自然,教師要提供更多地語例,讓學生在交流切磋中進行評價和批改。
2.邏輯思維能力
整體寫作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從觀點切入,如何組織、調整論述順序,做到多角度論述;局部修改注重講解如何化整為零,把文章的每一個部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3.理解判斷能力
教師要在分析材料、交流積累地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干預質疑權威地精神,利用好課內外各種條件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據(jù)自己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獨立做出判斷。
4.理性思辨能力
新材料作文,特別是任務驅動類作文,會給考生一個真實的社會情景,往往會出現(xiàn)矛盾對立的問題,這樣的題目需要培養(yǎng)考生權衡和思辨的能力,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選擇的理由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5.創(chuàng)新能力
材料只是一個基礎的啟發(fā)點,同樣的材料,如果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切入,用不同的眼光去探究其中的內涵,就會總結出不一樣的立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立意,對事情進行多維度地思考,例如通過對比分析、反向思考等思維方式。
三、小結
我們可以依據(jù)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命題趨勢和特點來對學生的寫作教學進行指導,基于知識能力層面、具體寫作訓練指導層面和情感態(tài)度層面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學會作文,更學會做人。
作者簡介:王細文(1996年10月-),性別:女,籍貫:廣東汕頭,研究生,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