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
摘要:本文基于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與相關理論研究、數據分析,對中年級階段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應用意識;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51-206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新課改的深入,使得當前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以及發(fā)展方向,也因此青少年兒童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成為了教育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習數學不應當只是單純的強化數感與空間觀念,還應當關注到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運用所學去解決實際問題。
一、統籌優(yōu)化各個環(huán)節(jié)
基于應用意識素養(yǎng)目標下的數學課堂應該真正將應用意識培養(yǎng)納入教學目標,并對其全過程進行優(yōu)化,這是需要引起教師重視并著力解決和落實的主要內容。有效的滲透與落實教學目標自然離不開教師的統籌安排,作為教師應當將應用意識的內容穿插滲透在課堂教學目標當中,根據此目標來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變動。具體來講,教師首先可以嘗試圍繞教材出發(fā)來更加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就四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來看,他們已經具備了基礎的運算能力,所以僅通過教材內容來落實培養(yǎng)其應用意識的目標未免過于單一,所以教師可從不同層面來對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以吸引并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優(yōu)化和完善課堂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小數的認識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超市、商場打折,購物滿減等活動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經歷思考和分析過程,最終制定出最省錢的消費方案。在整個思考和運算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而課堂環(huán)境也使學生的角色從傳統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榱苏嬲淖灾鲗W習,學生的參與和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種帶有情境性意義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說從根本上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因素建構,真正做到了從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認知經驗角度的出發(f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概念知識的輸出,以及設計一些與應用意識培養(yǎng)和計算能力相關的問題,想必能夠更有效地達成目標。
二、關注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
應用意識的形成與深化主要體現在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尤其是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上,如此才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其所蘊含的無窮魅力,從而加深對數學與生活之間聯系的深刻認識,更加靈活地加以運用。調查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問題都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而是教師所創(chuàng)設和提出的問題真正與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符,才能夠在利用問題挖掘教學內容價值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質性提升。也因此,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多元引導方法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其教學目標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的基礎上再加上一項,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更加全面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仍以消費問題為例,某兩家商場同時在搞優(yōu)惠促銷活動,一家給出了購物滿200元減100元的活動規(guī)則,另一家則給出了全場商品均以六折出售的方案,那么假設你想要去購物,請設計一套你認為最省錢的購物方案?類似的打折銷售問題其實對于中年級段的小學生并不陌生,所以這種貼合實際生活且符合學生認知經驗的問題能夠很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使其愿意充分參與到思考和探究當中,并逐漸探索出一條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思路。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進行深入的合作探究,以集中各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能力來分工設計可行的方案,集思廣益。最終以小組交流匯報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認識到區(qū)間劃分在購物方案設計中的重要意義,如此得到一套最省錢的購物方案,教師引導其分別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總結歸納,完成本次課堂教學,實現對知識和方法的充分理解與內化。
三、重視課外拓展與延伸
實踐研究表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應用意識很少涉及到綜合實踐領域,要知道,數學課程四大領域中是有綜合實踐一席之地的。所以說,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問題解決意識、積極性和能力并不全面。綜合實踐內容雖然是數學課程中的新鮮血液,但其實際價值也已證明了其對于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作為與其他三大領域同等重要的內容,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其也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的有效載體。所以,在區(qū)別于日常課堂教學中知識探究與講授的同時,教師更應該以氛圍感為前提,讓學生在一次次輕松愉快的參與和學習過程中感受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學習探究的樂趣。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需要兼顧到綜合與實踐這兩個方面,其既是兩個方面,也是兩項原則。從拓展延伸基礎課堂教學的本質出發(fā),教師要確保學生能夠在綜合實踐中實現思維的發(fā)散,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例如,在“小管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看一段短視頻,從視頻中了解貨幣在歷史中的發(fā)展演變,以及不同時代下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變化,最后落到一個家庭的收支和開銷中,通過實際情境來順勢揭示出本課的教學主題——對家庭主要收支進行分類,引出調查統計表。通過對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統計來分別計算出一天要花多少錢,一周一共會花多少錢,其中每一項又會花多少錢。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敢于嘗試和思考,基于已有的家庭開支數據來對自己的生活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比如減少外出用餐,削減娛樂開支等等。通過讓學生來自主嘗試管理家庭的開支,在設計統計表和分類統計的過程中明確支出消費的規(guī)律,達到培養(yǎng)其應用意識目標的同時,也能夠令其體會到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離不開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
綜上,通過分析教學實踐,本文以期使應用意識素養(yǎng)在小學中年級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引起廣泛的重視。盡管如此,本文所涉及內容及研究對象都十分狹隘,只希望能夠為廣大一線教師帶去一點啟發(fā)和思考,使大家更多地加入到相關領域的探究中來。
參考文獻
[1]江蓉.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意識”培養(yǎng)的方法與策略[J].讀寫算,2018(32):153.
[2]鄧志琴.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讀寫算,2018(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