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相琴
摘 要:歷史課要有靈魂,筆者認為“靈魂”即為“主題”,在備課時,盡量先找一個主題,然后再開始教學設計。本文以《美國1787年憲法》這一課為例,論述歷史課堂上如何開展主題式教學。
關鍵詞:主題,自由,美國1787年憲法
《美國1787年憲法》是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fā)展”第二
課的內容,很明顯這個專題的主題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但本著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且有意將學生初中所學的有關美國的知識結合起來,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之前的獨立戰(zhàn)爭、還是這邊制定的憲法,都是美國人民追求自由的方式,因此我將本課的主題確立為“自由”。
一、設計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給學生提供有關美國總統(tǒng)、國會、最高法院三者關系的材料,要學生先簡單勾畫一個反映三者關系的圖示。
(二)課堂導入
通過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歌《自由與愛情》導入本課,點出“自由”的主題,接著請同學說說他們所認為的自由,給出自由的概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存在和發(fā)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最后點出美國人民也一直在追尋著他們的自由,從而導入本課《美國1787年憲法》——探尋美國自由之路。
(三)新課講授
第一步:為自由而戰(zhàn)
美國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深受啟蒙思想影響的北美人民酷愛自由,而英國的殖民高壓剝奪了他們的自由。因此,北美人民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步,為自由而戰(zhàn)。
戰(zhàn)爭期間,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表達了自由的訴求。然而英國不僅沒有退讓,反而還強勢地派出兩萬名英軍來到北美,選擇武力鎮(zhèn)壓。面對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英國軍力,十三個州不得不更進一步整合,1777年大陸會議通過了《邦聯(lián)條例》,北美13個州正式聯(lián)合起來。終于在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然而在《邦聯(lián)條例》下,美國人建立了什么樣的體制呢?真正捍衛(wèi)自由了嗎?
材料1:各州保留其主權、自由與獨立,凡未經本條款明示授給合眾國之各項權力,司法權及權利,均由各州保留之。
——《邦聯(lián)條例》
引導學生解讀材料,讓學生知道獨立之后的美國建立了邦聯(lián)制,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lián)盟,邦聯(lián)的成員國仍保留完全的獨立主權,政府權力極為有限。因此松散的邦聯(lián)體制很快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請同學閱讀教材P122-123,找出無法解決的“四無”問題。由于目標明確,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1.無權制定統(tǒng)一的關稅;2.無力保護本國工業(yè)和美國商人的利益;3.無力償還巨額外債;4.無權維持常備軍。年輕的美國之所以會面臨這些問題,歸根究底就是中央政府無權。
由于邦聯(lián)政府無法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有人提議讓華盛頓做這個遼闊大陸的君主。華盛頓在給友人的信中斥責說:“這會給我們浴血換來的自由重新戴上君主專制的枷鎖。”美國的開國元勛們再度出山,邀請各州代表在費城召開會議,本只是想修補《邦聯(lián)條例》,但在會議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想要使得美國擺脫困境,必須放棄邦聯(lián)體制,重建新政府,最終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成文憲法——美國1787年憲法,這就進入美國探尋自由之路的第二步——為自由而法。
第二步:為自由而法
材料2:對于美國人民,憲法是他們的圣經,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祖國的象征,是他們美好生活的清晰表述,是他們自由的憲章。
——[美]路易斯·亨金《憲政與權力·導論》
那么美國1787年憲法是如何解決問題、保障自由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
展示富蘭克林在獨立戰(zhàn)爭時期畫的一幅卡通畫(如圖1),它意味著:如果不聯(lián)合起來組成聯(lián)邦,就面臨死亡。這就引出憲法的第一個內容——聯(lián)邦制。
1、 聯(lián)邦制
展示表格(表1),并用“手掌”和“拳頭”的圖片來分別代表邦聯(lián)制下和聯(lián)邦制下中央政府的權力,學生發(fā)現(xiàn)在聯(lián)邦制下,前面的“四無”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問題探究1:聯(lián)邦制下,各州是不是沒有自由了?
學生發(fā)現(xiàn)各州有有限的自治權。教師進一步講解:各州擁有較大的自治權,他們可以選出自己的州長,甚至允許各州在不與聯(lián)邦憲法相抵觸的前提下?lián)碛凶约旱膽椃?,這樣就保障了各州的自由。
材料3:“美國聯(lián)邦既像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像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聯(lián)邦實現(xiàn)了自由與力量的統(tǒng)一。
——[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由學生總結聯(lián)邦制特點: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為解決邦聯(lián)制的問題,美國實行了聯(lián)邦制,給了中央政府很大的權力。但其實美國人當時心里是非常矛盾的,現(xiàn)實問題下必須要給中央政府權力,但是權力大了之后又怕形成專制,侵害公民的自由。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防止專制,保障自由?
美國人從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那找到了答案。
材料4: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這就是有名的三權分立,而美國的中央政府正是在這樣的原則下構建的,過渡到美國1787年憲法的第二個內容。
2、 中央政府的權力構建
總統(tǒng)的職權:行政權(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的總司令);經國會同意可任命政府官員;對法律實行否決權;戰(zhàn)時行使獨裁大權;外交權、軍事權、赦免權。
國會的職權:立法權;審批權;征稅權;宣戰(zhàn)權;彈劾總統(tǒng)權;2/3多數通過總統(tǒng)否決的法律。
最高法院的職權:大法官由總統(tǒng)任命,經參議院同意,除非犯罪,終身任職;法律范圍內行使最高審判權;后來擁有解釋一切法律及條約的權力。
問題探究2:請你為總統(tǒng)、國會、最高法院設計一個關系圖。
教師:昨天每位同學已經為三者設計了一個關系圖,根據剛才所學內容,再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做一些修補或完善。然后教師抽取兩位學生的作品進行投影,并由學生本人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做出點評,并展示圖3總結三者關系。
教師進一步拋出問題:有人說“三權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它和中國兒童游戲中的“剪刀、石頭、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這話正確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并給出答案:“不正確,‘剪刀、石頭、布’是單向制約,而美國的三權分立是雙向的制約,正是這種雙向的制約才達到了真正的平衡,從而防止了專制,維護了自由?!?/p>
然而這份自由來的并不容易,會議多次瀕臨破產,光在參眾兩院代表如何產生這一問題上,大州和小州就拉鋸了6個星期。大州由于人口多經濟實力強,所以他們希望參議院和眾議院的人數都按人口比例來算,這樣一來人口少的小州自然不會同意。那么最終是如何解決的呢?
材料5:
第一條第二項眾議院議員人數應按合眾國所轄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
第一條第三項合眾國參議院由各州州議會選出參議員二人組成。參議員任期六年,參議員各有一表決權。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1787年)》
由學生找出答案:眾議院按人口比例選出,參議院由各州議會選出,每州兩名。
問題探究3:既然強調自由民主,為什么參議院不像眾議院一樣由民眾選舉產生,而由各州州議會選舉產生?
材料6:當時,大量底層民眾認為,“自由就是可以無法無天了”,“從今往后我們可以再也不要什么法院了”。
——林達《如彗星劃過夜空》
材料7:眾議院代表美國社會,具備了社會上的明智,也一定會有社會上的愚蠢;具備了社會上的善,也一定會有社會上的惡。參議院站在比較高的立場上,防止眾議院的愚蠢與惡傷害國家利益。
——楊照《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
同學從材料中找到答案:民眾的素質還未達到相應的高度,參議院站在比較高的立場上去防止眾議院的愚蠢與惡傷害國家利益。教師總結:制憲者強烈地意識到,當時的美國民智尚未開啟,接受的教育較少,更缺乏先進的啟蒙思想的教育,他們很容易被情感所主導,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使美國人民喪失真正的自由,當然這也是民眾與精英的制衡、參眾兩院的制衡。
剛才提到眾議院按人口比例選出,那么問題又來了,黑奴算不算人、能否記入選民總數呢?當時南方州主要是種植園州,他們擁有大量的黑人奴隸,所以他們希望黑人奴隸也按白人來算,這樣他們在眾議院的人數就會更多。而以工業(yè)為主的北方州當然不會同意,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白人,把黑人算進人口總數當然對他們不利。有一組數據:當時北方黑人占人口數的2.5%,而在南方則達40%,個別地區(qū)達70%[1]。那最終結果如何?
材料8:眾議院議員人數應按合眾國所轄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數,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
——1787年憲法“五分之三條款”
由學生做出總結: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都做出了讓步和妥協(xié)。妥協(xié)不失為一種政治智慧,而這也是這部憲法的偉大之處。
1787年憲法固然是一部偉大的憲法,但也有瑕疵。1787年憲法頒布之后,所有人獲得自由了嗎?
材料9:一個向上帝要求賦予自由的民族,沒有邁出同時給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應該的。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
學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黑人沒有。教師補充:婦女、印第安人也沒有。那美國人放棄他們的自由了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沒有”,從而過渡到美國探尋自由之路的第三步:為自由而變。
第三步:為自由而變
美國人并沒有放棄黑人的自由,只是自由的演進需要時間。
材料10:美國學者唐·費倫巴克爾說:“在處理奴隸制問題上,費城制憲會議的代表們實際上是制定了兩個憲法,一個是他們馬上可以用的,另一個則是留給他們的后代。
——王希《原則與妥協(xié):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
為什么在1787年憲法中沒有廢除奴隸制?一學生回答:如果當時廢除可能就沒有1787年憲法了。確實,對于奴隸制的保留,美國人當時也是迫不得已的,否則制憲會議就會夭折,更別談什么自由了。另外當時廢除奴隸制的條件也并不成熟。美國的經濟主要還是靠南方種植園,因此奴隸制的保留總體上是有利于美國整體經濟的發(fā)展的。而待到時間成熟,美國的后代就會把自由向前推進。美國通過憲法修正案來彌補1787年憲法的缺陷。
結束語:這是一部活著的憲法,這是一份演進的自由!
二、反思本課教學
本課圍繞“自由”展開,找到了“課魂”,實現(xiàn)了主題式教學,但是“民主”這一主題,應該稍稍提及一下;另外,課堂雙邊活動突出,師生平等交流,然而卻少了一些生生互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評價、補充,那樣課堂會更飽滿。
總之,一節(jié)賦有生命的課定是有它的“靈魂”的。想要實現(xiàn)“一課一靈魂”,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行主題式教學,這對于我們廣大的中學一線教師還是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的。而如何更好地進行主題式教學,將是我日后教學生涯中的恒常主題。
參考文獻
[1]王曉榮:《基于歷史意識理解的美國1787年憲法評析——兼與汪灜老師商榷》,《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