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晴和
摘 要:現(xiàn)行教材《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103頁所介紹的“霍爾效應(Hall effect)”,是一個值得探究的研究性學習問題。
關鍵詞:霍爾效應;現(xiàn)行教材
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EH.霍爾觀察到,在勻強磁場中放置一個矩形截面的載流導體,當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垂直時,導體在與磁場、電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出現(xiàn)了電勢差。后來大家把這個現(xiàn)象稱為霍爾效應(Hall effect),所產生的電勢差稱為霍爾電勢差或霍爾電壓①。如圖1所示,若是正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情況,結果是“b點的電勢比a點電勢高”;若是負電荷向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動,雖然形成的電流方向與圖1所示相同,但是霍爾電壓方向卻相反,即“a點的電勢比b點電勢高”,這一點有些同學理不清。如果是正負電荷都在同一條直線上定向移動,又會是什么樣的結果呢?本文通過實例對此進行分析,以期對同學們學習有所幫助,同時從理論上探究導體的載流子的可行性。
一、“載流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是正電荷。
〖例1〗如圖1所示,將一束帶正電微粒沿X軸正方向噴射入沿Y軸正方向的磁場中,有一長方體的管道,管道的上、下兩側面是金屬材料(金屬板),其余的表面是絕緣的,這時金屬板上就會聚集電荷,產生電壓。設金屬板上下表面電勢分別為φb和φa,則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說法是( )
A.正電荷跑到上極板b上,負電荷跑到下極板a上
B. 正電荷跑到下極板a上,負電荷跑到上極板b上
C.φb>φa
D.φb<φa
〖析與解〗據(jù)題意,金屬板間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帶“正電微?!?,根據(jù)左手定則可知,“正電微粒”受到的洛倫茲力是垂直于“B與I構成的平面”向上的,則最終的結果是“上極板b”累積正電荷,“下極板a”感應出負電荷,因此“b點電勢比a點電勢高”,可見,本題的答案是B、D.
思考:若將一束帶負電微粒沿X軸負方向噴射入沿Y軸正方向的磁場中,雖然自由移動的電荷的運動方向與例1的情況正好相反,但是負電荷形成的電流的方向卻與例1相同,所以負電荷受到的洛倫茲力方向仍然與“例1正電荷受到的洛倫茲力方向”是相同的,則最終的結果是“上極板b”累積負電荷,“下極板a”感應出正電荷,所以產生的霍爾電壓情況相反,則“a點的電勢比b點電勢高”。
二、“載流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是“等離子體”。
〖例2〗如圖2所示,將一束含有相等數(shù)量帶正電的微粒與帶負電荷的微粒(正負電荷量相同,就整個系統(tǒng)來說不帶電,即為“等離子體”),從前向后噴射入磁場,磁場中有兩塊金屬板A、B,這時金屬板上就會聚集電荷,產生電壓.設金屬上下表面電勢分別為φA和φB,則( )
A.極板A上累集正電荷,極板B上累集負電荷
B.極板B上累集正電荷,極板A上累集負電荷
C.φB>φA
D.電路中形成的電流方向是由a→R→b
〖析與解〗據(jù)題意,等離子體從前向后噴射入磁場,則A、B極板之間正電的微粒形成的等效電流的方向是從前向后的,據(jù)左手定則可知正電的微粒受到的洛倫茲力是垂直于“B與I構成的平面”向下的,累積在B板上;帶負電的微粒形成等效電流的方向卻是從里向外通過兩極板,所以根據(jù)左手定則可知,左手四指的方向與帶負電的微粒的運動方向相反,與等效電流的方向相同,受到的洛倫茲力是垂直于“B與I構成的平面”向上的。最終的結果是,“上極板A”累積負電荷,“下極板B”累積出正電荷,因此“B點電勢比A點電勢高”,可見,本題的答案為B、C。
說明:這一裝置其實是“磁流體發(fā)電機”,從內部機理來看與霍爾元件一致,但載流子是同向運動的相等數(shù)量帶正電的微粒與帶負電荷的微粒??梢娙绻覀兡軌蛘业竭@種材料效果也是很好的。事實上,“電磁流量計”與上述原理相同,只不過“電磁流量計”中是同向運動的酸堿鹽溶液。
思考:若將一束含有相等數(shù)量帶正電的微粒與帶負電荷的微粒,分別從前與后,從相反的方向噴射入磁場,則“極板B”累積正電荷與負電荷相同,出現(xiàn)電中和現(xiàn)象,則“B點的電勢與A點電勢相等”。
綜上所述,在勻強磁場中放置一個矩形截面的載流導體,當磁場方向與載流子的運動方垂直時,導體在與磁場、載流子運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一定出現(xiàn)電勢差。若載流子僅為正電荷,或僅為負電荷,或是同向運動的等量的正負電荷時,會出現(xiàn)電勢差!這也為我們提供了選取載流導體材料的理論依據(jù)。
后記,學完電磁感應現(xiàn)象以后,上述幾種情形,我們也可以運用“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思想,進一步用“右手定則”判斷電勢的高低,此時可以等效看成“金屬棒”、“氣棒”、液棒“切割的思想來研究了。同時我們也可以欣賞到左右手的和諧統(tǒng)一,可謂左右雙手珠聯(lián)璧合!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