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要】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導讀問題的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還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文章寫作方法,形成習作技能。提高自讀課堂的有效性,除了導讀問題的設計以外,需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時課堂的組織和學生探究問題后學習成果的分享。
【關鍵詞】巧妙;問題導讀;自讀課堂
語文閱讀課文有精讀和自讀兩種形式,每篇自讀課文的后面都有“閱讀提示”,如何利用這些“提示”巧妙設計導讀問題,幫助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中優(yōu)化閱讀策略、提升閱讀能力是教學中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導讀問題設計的指向:感知、體會和表達
1.尋找月跡:理清層次,綱舉目張。
自讀課文的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因為教學目標不同,略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不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教學。一般情況下,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線索,理清課文的層次。我要求全班默讀課文,說說月亮的足跡都出現在哪里,在課文中圈劃出相關的語句。圈劃課文中描寫月亮足跡的語句,很快就梳理出了先是在“中堂里”,接著來到“院子內”,最后又到“小河邊”。也明白了月亮的足跡就是文章的線索,也是作者的寫作順序。
散文的學習過程中,抓住文章的線索非常重要。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層次。讓學生找出描寫月亮足跡的詞語,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生在讀書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為下面深入感悟課文、練習朗讀和學習文章寫法打下了基礎。
2.欣賞月跡:感受趣味,體會描寫。
在學生理清課文順序之后,我指導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內容,感受課文寫得有趣的地方,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
學生再讀課文,把覺得有趣的地方找出來,做好圈畫的符號,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月亮的,再說文章的描寫有趣在哪里,并且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如堂中“月”在作者的筆下,月亮就像頑皮的孩童一樣,會慢慢地向上爬行。用詞也非常有趣,比如一個“溜”字,寫出了月亮就像頑皮的孩子一樣活潑可愛。再請學生把文字讀一讀,讀出月亮的頑皮可愛。教給學生方法后,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下面的課文。院中“月”又是怎樣的呢?學生都讀到了“玉玉的”說的是月亮的光就像玉石的光澤一樣溫潤,“銀銀的”說的是月亮的光就像白銀一樣晶亮。并且集體朗讀把月亮溫潤、晶亮、讓人舒服的特點美美地讀了出來。再讀心中“月”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寫到: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這句話的意思一下子就懂了。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課堂的重點,學生生在課文中圈劃出相關的語句,我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體會,感受作者細膩動人的寫作方法。課堂上組織學生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朗讀感受。重點學習“堂中月”,總結出學習方法,用學習“堂中月”的方法學習“院中月”“心中月”,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略讀課文“習得學法,運用學法”的教學規(guī)律,讓學生在閱讀中增長了能力。
3.續(xù)寫月跡:學習寫法,形成表達。
在體會課文語言風格,感受作者情感,進行感情朗讀,學習文章寫法之后,有必要創(chuàng)設好情境,我指導學生運用寫法,在練習表達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
想一想,月亮的足跡還會出現在哪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把這種景象寫下來。學生練習寫好月跡,把月亮的足跡寫得細膩動人、生動有趣。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學習文章細膩動人的寫法寫好月亮的足跡?取決于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和領會,需要學生在練筆前展開豐富的想象,更需要教師評講時的點撥引導。
二、自讀課堂提效的路徑:設計、組織和分享
自讀課文的教學中,運用問題導讀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巧妙設計“導讀問題”是其中的關鍵。
1.精心設計“導讀問題”。
高效的自讀課堂從“導讀問題”的設計開始。問題設計時,要有助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文本內容,感受作者情感,領會寫作特色;還要能夠讓學生學習課文寫作方法,形成一定的寫作技能。
2.自主組織“導讀過程”。
自讀課文的主要流程是“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遷移運用”,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最終目標。但是,略而不簡,重在精教?!八κ终乒瘛笔降慕虒W只能是放任自流,不利于學生習得閱讀方法。即使是自讀課文,也應該其中的某一個段落,幫助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學習其他的課文內容。如《月跡》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可以精教“堂中月”的有趣,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學習作者細膩的描寫,然后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課文內容。這樣就達到了“學以致用,形成閱讀技能”的語文教學最終目標。
3.集體分享“導讀成果”。
自讀課文大多層次清楚,語言特色明顯,學生能自主讀懂。因此,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集體分享“導讀成果”。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學法小結”“朗讀展示”,也可以是“練筆匯報”。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把閱讀過程中獲得的學習成果在同學之間分享,以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
相對于精讀課文而言,自讀課文學生能夠更自主地進行閱讀思考,豐富閱讀體驗,在教師點撥、自我感悟和閱讀總結中提升自己的閱讀策略。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在問題的設計和閱讀的組織、成果的分享上多思考、做文章,就一定能夠打造高效課堂,幫助學生實現閱讀知識的積累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略讀課文教學的困境與突圍》作者:張艷紅《中小學教學參考》2019年25期;
[2] 《略讀課文教學方法初探》作者:李玉蘭《寧夏教育》2019第3期;
江蘇省江陰市西石橋中學? 江蘇? 江陰? 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