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滿
摘要: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是通過將一個班級內的全體學生平均分到各個小組之內,使其以合作形式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的一種教學形式,可以改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及時借鑒他人的學習經驗,發(fā)散個人思維,使其真正實現學習進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內化數學知識,使其通過合作交流全面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本文將從科學組建異質學習小組、據實設計小組合作任務、及時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全面完善合作探究評價四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組織策略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并不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探究行為,通常是圍繞數學概念來組織知識講解活動的,所以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不高漲,而且還經常因為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喪失學習信心,難以真正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嘗試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不良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主體需求,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將發(fā)揮重大作用,便于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組織合作學習活動,及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科學組建異質學習小組
組建異質小組是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關系著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關系與具體的數學探究行為,有利于促使學生真正取得學習進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綜合分析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科學組建異質學習小組,優(yōu)化生生關系,提高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為后續(xù)的數學探究做好準備。
為了組建異質學習小組,筆者就整理了本班學生在數學考試中的成績水平,結合課堂觀察記錄表科學劃分了學生小組。首先,筆者將本班學生分到各個層次結構中:數學考試成績處于班級上游水平,自主學習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發(fā)展情況都比較優(yōu)良的A層學生;數學考試成績處于班級中等水平,學習態(tài)度端正、認真,能夠在數學課上自主完成各個學習任務,但是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的B層學生;數學考試成績處于班級下游水平,學習態(tài)度消極,難以自主完成數學學習任務的C層學生。然后,B層學生可首先組成二人小組,再分別與A層、C層學生互相選擇,最終便可形成智能結構優(yōu)勢不同、關系和諧的4人異質小組。如此,本班學生就可以通過異質小組合作活動穩(wěn)步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
二、據實設計小組合作任務
要想切實推進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提高合作教學效率,便要及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自愿為了團體利益去整理數學材料,探究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優(yōu)良的小組合作任務,充分利用任務的驅動作用來調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在責任感、榮譽感的驅動下實現有效合作,切實營造優(yōu)良的合作教學環(huán)境。
就如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認真分析了本課知識,據此設計了可行的小組合作教學任務,希望各個小組能夠嚴陣以待,積極發(fā)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真正取得學習進步。具體來說,本節(jié)課的小組合作探究任務為:復習減法的算法、算理;探究20以內退位減法的具體計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能夠在特定情境下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現實問題,切實完善知識遷移任務。這三個課時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以穩(wěn)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使其積累有效的數學學習經驗,但是后兩個課時任務超出了小學生的個人認知水平,所以他們會自覺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展開問題探究,從而自然而然地推進了小組合作教學活動。
三、及時組織合作探究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豐富的合作探究活動可以使其全面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便于小學生歸納有效的數學學習經驗,摸索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組織豐富的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合作學習經驗,切實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率。
就如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在4人異質小組內合作探究余數的概念與意義,以及有余數除法的算理與算法,希望小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數學計算思維,使其實現有效合作。為此,筆者利用分蛋糕、分蘋果等數學問題調動了小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然后各個小組便要在小組內積極合作,全面探究本課知識。在小組內,學生可獨自根據問題材料列算式,初步預設有余數除法的算法,然后便要在小組內積極呈現個人認識,豐富小組合作,全面交流,由此歸納出有余數除法的一般算法。待小學生完成組內探究任務之后,便可主動走到講臺上演示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由此完成組際交流。最后,筆者會與學生一同總結有余數除法的算理與算法,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
四、全面完善合作探究評價
教學評價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因素,可以讓小學生及時反思數學學習行為的效益、數學學習方法的適用情況,準確把握個人認知能力的變化情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完善小組合作教學評價活動,讓小學生能夠客觀反思合作學習活動的成效與不足,自覺調整合作學習方式,深化小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使其在數學探究活動中真正實現學習進步。
就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引導本班學生通過4人異質小組合作探究了數學知識,歸納了進位加法的一般計算程序,及時豐富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經驗。然后,筆者就組織了小組總結與展示活動,先讓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其客觀反思數學認知的具體變化,在小組合作中的能動表現與機械學習行為;再以生生互評,讓小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主動賞識同伴。最后,筆者會客觀評價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效益,使用集體式的評價語言來幫助小學生形成團隊意識,使其能夠自覺調整合作學習方式。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可以不斷改善小學生被動低效的學習行為,讓小學生從各個方面來整理數學學習資料、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等,使其在合作中真正取得學習進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豐富的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小學生實現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玉靜.基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與對策探究[J].才智,2018(17):121.
[2]張爽.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安順市第五小學